“看,那才是年轻应该有的样子!”这句有点陌生又有点刺耳的话钻进了耳朵里,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可能是我对“应该”没有明确的定义吧,百度上应该就是理应如此,一定的意思,那为什么要用一个样子来定义千千万万人的年轻,并且大张旗鼓让人去追逐你所谓的样子,这样和克隆一只猪有什么区别呢,都一个样子,最终的命运就是在猪笼里养肥准备待宰吗?这就是所谓的应该有的样子,我觉得是个笑话。
样子就是形状,一个人某一个时期或者年龄段的形状是之前和现在的生活与遭遇的总和,是经历与经验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没有应不应该,只是本色罢了。电视上经常出现的广告:年轻,应该不留遗憾。那真的没有遗憾了吗?畅销书里经常出现的句子:年轻,应该不屈于安逸,要放肆而张扬。那安逸的年轻就是不应该吗?还有那句耳熟能详的“自律即自由”,真的就自由吗?还是只是带来了一部分自由。有时候这些出现在我们视线里的东西,是否能允许我悄咪咪的问一句:我应该吗?如果说服不了自己,而盲目去执行,不是有如逆水行舟吗。
每个人一生都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且拥有这件艺术品的终身版权,那就是自己。没有好与坏,也不需要别人来定义,如果你过去和现在所雕刻成的样子你不是很满意,那你就往你满意的样子,往你想要的、喜欢的方向雕刻,没有为什么,没有应不应该,随心而动罢了。“未知”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应该”像是一把枷锁,它让雕刻自己这件事失去了好多乐趣,还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感。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说那是年轻应该有的样子呢?
我经常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老人和年轻人争论应不应该,最后老人总是陷入一种理屈词穷的状态,气结的说一句:等你活到我这个岁数你就知道了。年轻的我们只雕刻到一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没有那么多的手法,可是老人已经快雕刻完成,就像一个刀法娴熟的老师傅,想让你避免雕刻过程中的误区,或他们无力雕刻的方向。心意是好的,可是每个艺术品在出现的瞬间,改变的瞬间都是不一样的,这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左右的,可是现在正是这种三言两语在左右我们的雕刻,我们无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从心的选择。
年轻没有应该的样子,你爱干嘛干嘛,但你应该明白一件事情,每一次的雕刻过后,你的艺术品都会变化,你雕刻的技法越来越娴熟了,你雕刻的阻碍越来越大,这种时刻,都是一个艺术品体现价值的时候,见仁见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3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