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7日讯 6月的江南闷热难耐,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武警湖北省总队武汉支队某中队官兵历经五天四夜,途经五个省市,行程2000多公里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押运故事。正如目标单位带队负责人于冬生所说,押运官兵面临四大安全问题,即人身安全、枪弹安全、货物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每一样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夜幕降临,押运官兵坚守哨位等待启程。
押运官兵在执夜哨。
炎热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特别临近中午,车厢内温度急剧上升热的像个蒸笼,武警官兵们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只往下滴。为了解决路上用水问题,每个车皮都备有上十个大塑料桶水以及充足的矿泉水。不到一天的时间,闷罐车里携带的矿泉水已被高温烤热了,喝着就像温开水。尽管如此,大家用水依然非常节约,因为在车子运行后,暂停点的停靠时间不确定,下车补水非常困难。
闷热难耐,押运官兵在浇水降温。
“以现钞当床,金砖作枕”是押运官兵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就押运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如今官兵们已经能在闷罐车上吃到米饭和新鲜的蔬菜。
押运官兵头顶烈日,汗如雨下。
在临时停靠点,押运官兵下车武装巡逻。
在临时停靠点,押运官兵车下警戒。
在某编组站,押运官兵下车武装巡逻。
二班长郑义杰参加过15次以上的押运任务,他说:“安全无论何时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记得一次执行押运任务,到南京停靠时,看见兄弟单位的同志因为在停靠期间到附近打水,突然车子发动,就急忙往回赶,由于距离有点远,铁轨两侧铺的都是大石子,相当难走,该同志把水壶扔掉了,也没能赶上火车。”
押运官兵给目标单位工作人员帮厨。
押运官兵在车厢里看书学习。
悠扬的口琴声在车厢里回荡。
火车临时停靠,押运官兵抓紧时间洗漱。
午餐时间,押运官兵仍然坚守哨位丝毫不敢松懈。
押运官兵在保养武器擦拭枪支。
押运官兵准备的防暑、防蚊虫和肠胃药品。
车厢里的生活是非常枯燥单调的,由于噪声大,面对面说话也很难听到对方的声音。因为有纪律规定,在执行任务期间战士不得使用手机,所以很多官兵就带着书和报纸在车上阅读,行驶过程中车厢的颠簸和摇晃,看清楚书报上的字也是很难的事。三十载寒来暑往,押运官兵常年与现钞和金银为伴,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没有厕所的闷罐车上押运。无论是滴水成冰的塞北,还是高温湿热的江南,一茬茬官兵始终风雨无阻、默默奉献,以顽强的意志和超常的付出传承着“金山百座,心如止水;长路万里,驰骋忠诚”的押运精神,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圆满完成了任务,保证了“流动金库”的绝对安全。30年来,该中队押运产品2000多个车皮,价值2万多亿元,走过了全国十余省市,行程近百万公里。
荷枪实弹的押运官兵在卸车现场执勤。
押运中队官兵在进行战术训练。
押运中队官兵在进行格斗训练。
押运中队官兵在进行极限体能训练。
记者何晓刚 史伟 通讯员张志伟 周亚东 摄影报道
【编辑:刘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