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北京 已近两年,很庆幸工作后依然没有停止旅行,常和鹿一起探索远方的目的地,但不时也会产生新的期待, 比如 如何合理的消耗掉美好的周末时光? 北京 硕大,仍处在不断向四周延伸的进程中,四向更是大有可观,所以干脆就利用周末时间,驱车探索华北平原上的历史遗存与自然风光吧,如果能常有机会像这次一样,把2日周末变成3天小长假,就更好不过了。
张北 | 天路荡荡无人
向西出京的玩法很多,冀,蒙,晋三省既有千年来历经风霜的古迹珍宝,也不乏壮阔恢弘的自然风光,在路线和点位的选择上我和鹿妹儿绞尽脑汁,希望能向西进行一次自然与历史的穿越,体验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三日,终于决定以 北京 为起点,过 张北 ,到 乌兰察布 看成串的火山遗迹,继而向南寻访大同 的古迹与文明,向东返京时探索黄土地上的 开阳 古堡。
本来说好周五天不亮就出发,但两个人一觉睡醒已是天光大亮,发现 北京 有蓝天白云,草草吃了早饭,把提前准备好的行李丢进后备箱就果断启程了,走G6京藏高速出京,一路向 西北 而行,仅在通过八达岭时遭遇了短暂的堵车,出京之后一路顺畅,天气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状态,我们直奔第一站, 张北。
草原天路 连接了 张北 和 崇礼 ,沿山修筑的公路起伏不断,有种现实版过山车的体验,坡道和弯道都很多,切记谨慎驾驶。到达 张家口 时已经接近中午,对于 草原天路 的向往让我们决定先开去 崇礼 ,再沿天路向西到达 张北 。
途径数个村庄,草垛和蓝天亦是绝配,当然,“大白”和小鹿在其间的话就更完美了,果然,鹿妹儿即忍饥挨饿,也要把拍照列为重点~
看我拍得起劲,还有一位路人朋友居然在我们身后排起了队,看来是想等我们走后也把车开上来玩耍一番啊。
村庄零星分布,最常见的还是高低起伏,落差很大的公路,上坡下坡接连不断,城市老司机面对这样的路况不由得手中冒出了细细汗丝。
此时节并非旺季,一路车少人稀,传闻夏季的 草原天路 常常人满为患,车辆从山上排到山下,对车技是个不小的考验。一路上茂密的林地与还未绿起来的草原交替出现,成片的松树林和桦树林间时有阳光穿过,金黄与苍绿制造出原始的壮美,其中一段路面被无边的松柏夹在中间,如画般的风景让我的小飞机派上了用场,面对越来越密集的森林,车却不见几辆,我们干脆承包了这条路,从空中俯瞰“大白”从林中穿越。
从小飞机的视角看来,森林一面被阳光照亮,另一侧则背光,公路将画面分割成两种绿意,在四五月的时节里已经足够让人欣喜。
在一处观景台偶遇同款大白,开始没有留意车牌,险些上错车,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赶快和人家停在一起合张影。
实在饥饿难耐的我们居然在行李中发现了一包干粮,对于 草原天路 的恋恋不舍和之前需要补充体能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用急着赶路,可以放心拍照片啦!于是我们途中不时停车,看到哪里有趣就直接开上去一探究竟,飞飞机和给鹿妹儿拍照两不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鹿这次化身车模一脸狂拽酷炫。
这次停车的位置叫做阎片山,从下图后视镜中你就可以看到这座山啦~其实山势不高,只是全部由岩石构成,在草原和林地构成的这段旅程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所以我决定以拍后视镜的与众不同拍法来记录这座山。
拍完人又来拍车,充分利用“大白”这一完美道具,里里外外,细节整体都不放过的拍一拍,把小飞机组装好就一直放在了后备箱的遮物帘上,简简单单的一块软材质帘子其实还有减震效果,放小飞机等器材再合适不过。
在城市中除了把车停上路边算作一次小小的越野之外并无什么越野机会,依然心痒手痒的我们一见到碎石烂路就毅然开上去,果然又有收获,身在高处,眼前巨大的风电扇叶与林地草原居然还算和谐,天又足够蓝,白云与蓝天的合理分布让画面不至显得突兀,这让我们拍了又拍,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了不少。
类似的土坡很多,沿途见到地势够高的便一路开上开下,去找最辽阔的点位,这里还算适合拍人像,避开电线之后可以呈现人与风力发电机的完美合影~
风力发电设备是极佳的拍摄道具,远远看去扇叶转的不紧不慢,然而走到近前才发现运转速度很快,以它为背景拍摄时还需要注意快门速度,过慢的话扇叶会模糊,当然今天天气足够完美,无需担心这一问题,放心大胆的拍就是了!
鹿妹儿其实有一米八。
牛,羊,马在这里都算常见,路边的村民虽然会拉着我们骑马,但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拒绝而不让拍照,这让按两张就跑的我有些难为情,可是这匹马实在是很有镜头感,就连默默吃草也要摆出健美的身姿,不多拍它几张居然觉得有些对不住它柔和的鬃毛。
鹿妹儿加入之后则令画面显得更和谐了。
“既然你吃草这么认真,那我也别看镜头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天路结束,再行驶不久即至 张北 了,两个人决定用一条铁锅炖鱼补充了体力,两个人吃这样一大锅必然会引起整个餐馆的侧目,但顾不上这些了,大半日里只用饼干果腹的我们认为吃掉这一锅不是问题。
给灶台拍张照,证明确实是柴火炖鱼~
乌兰哈达 | 火山亘古沉睡
从 张北 继续向西,驶入内蒙界后一路车辆渐少,人烟亦无,高速路两边未绿的草原一片苍凉景象,而我们的目的地是游人罕至的察哈尔右后旗, 乌兰 哈达火山群,经过 乌兰察布 之后,证明 乌兰 哈达已经不远。
其实在蒙冀交界,火山是常见景象,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经被植被所覆盖,无法见其真容。而 乌兰哈达的火山群裸露在外,是观察火山真容的绝佳之地。当地人将火山口称为“炼丹炉”,其中三号“炼丹炉”因科考原因已经搭设了前往火山口的楼梯,十分钟即可登至山巅。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山口形状类似一口大锅,当我们爬到山顶,也就意味着要下坡进如火山口的盆地中了,火山附近风力极大,爬楼梯的过程中吹得我俩无法对话,加之此地已经有一定的海拔高度了,所以上山时不可太过急切,不然会很喘,三号炼丹炉在未得到保护之前,曾因蕴含矿藏而被挖掘,我们站在火山顶俯瞰,发现有很多部位已经支离破碎,山体残缺不全。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一家人在沿着火山外沿步行。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火山口内完整开阔,甚至可以走向最中心的位置,在这里看到遍地的火山石以黑色为主,石头很轻,上面遍布空洞。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可惜草原之上天气难料,从 张北 出发时还是天朗气清,到达火山附近却再次阴云密布且不时有小雨。
不曾想天气不好却也独有其美感,阴云之下的辽阔草原与山丘间有云烟层层,未长出青草的原野上褐黄色枯草如同另一个星球,站在火山口外沿看到这些景象,同时又有鸿雁低旋,天地之间的渺小人类总是不得不惊叹于自然的力量。
在火山口高处时见到不远处有很大一群棉羊,这个季节又刚好有很多小羊出生,我这常年居于城市的人心中惊喜,想着开车靠近它们,或是从它们中间驶过的感受一定很棒,于是下山后就直奔它们而去,从路基下到荒野之地,从无路到开辟出一条路,草原远看平坦,但开进去就会发现巨石,碎石,水坑都是种种路障。
那么在碎石和泥土中去找羊,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事实是,这里的确人迹罕至,连羊也不似 西北 诸地那般胆大,只要车辆稍稍靠近,它们便成群结队的跑动起来,像车辙两侧跑去,甚至我拿出小飞机,它们也会因为飞机的噪音而奔跑起来,我和鹿妹儿说:科技牧羊,高效便捷。
鹿妹儿给我一个白眼
终于不忍心过于折腾羊群,在收获了稍稍满意的照片后,我就停止了“科技赶羊”,放它们安心吃草去了,也庆幸它们的主人没有找上门来。不过同时又觉得要是把羊群换成马,一定更加壮观!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在火山周围的草原中到处乱走,鲜有几道车辙印。果然遇到了一群骏马,但是没等我驱车靠近,它们又一次跑开了。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在这里玩了很久,在离开三号炼丹炉,继续寻找下一火山口的途中,雨开始大了起来,车外极冷,风也越发凛冽,只能就此作罢,找到高速入口开始一路向南,夜宿 大同 。
返程途中终于摆脱了那朵乌云,一路无车,在这种路况下开车虽然爽快,但也不能大意,高速两旁景致辽远壮阔却也单一,驾驶者很容易产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不过“大白”福特翼虎自有黑科技,其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通过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的前视摄像头,全程监视前方道路的车道标记,一旦车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偏离车道,智能系统里的通过振动方向盘和仪表盘信息发出警示,并自动调整EPAS输出扭矩力,帮助车辆回到当前行驶的车道。
这一功能及其敏感,我在公路上一次变道时觉得前后无人,就忽略了短打转向灯,结果系统立即启动,可以感受到方向盘在保持车道时在施与我相反的力,事后想来,这样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行驶安全,给驾驶员以极佳的代入感,从而专注于驾驶,同时又可以帮助驾驶员行程良好的驾驶习惯。
一路高速行驶之后顺利抵达 大同 ,和鹿妹儿在古城中吃了两大笼烧麦之后安然入睡。
大同 | 石头,木头,佛像
大同 的地位在我心中并不亚于哪一座名声在外的古都,而它本身也确实是南北朝时北魏都城,后又作为辽,金两代的陪都,留下了惊世古迹。地处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界地带,昔日的北方咽喉 大同 ,在近代受到建筑学家梁思成等大师的垂青,这几年来,常在书店中见到他们的手稿,这些古老建筑的剖面图笔法精准细腻,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型就在 大同 古城内外,多以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的形态出现,告知来此的旅人,传统建筑文化未曾消失,但也要且看且珍惜。
在上任市长的用心建设下, 大同 渐渐不只依靠传统的煤炭资源,同时对于古迹的修缮保护和原址重建十分重视,走在 大同 古城中,是可以体验到 大同 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上是下了功夫的,尽管还有许多未完工的“古迹”,但古城内越发统一的传统风格和真切存在的千年古建让旅行者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于历史的尊重。
从 大同 之外,到 大同 之中,古迹遍布郊县与城区。城墙内外也是两个世界。墙内古意悠然,墙外市井百态,登 临城 墙看内外,瓮城层层,甚于 西安 ,黄昏时天气忽然有所好转,流云缓行,夕阳融于云间,空空的城墙上时间流逝的速度似乎在变慢。
大同城墙
大同城墙
只要稍稍向里面走,就会见到空无一人的城墙与各式箭楼,我常在这种情境下幻想自己穿越到了古时,也许城上的士兵刚刚经过鏖战,也许这里根本是座无人空城,而我能看到他们的此时的经历却无从记录。
大同城墙
大同城墙
城墙上,从黄昏到夜幕。
游人极少,遇到老人家打牌都会觉得稀奇。刚刚的穿越梗,是时候在此地破掉了,夕阳下的飞檐下铃铛被风吹动,一阵清脆的风铃声又让刚刚回到现实中的人一时间难以分辨时空的左右。
大同城墙
人少的话,来拍人像吧~
大同城墙
大同城墙
住在城内的我们时间有限,利用第二日上午的时间到临近住所的华严寺中一探。国内辽金时代的寺院遗存本已寥寥,作为其中佼佼者的华严寺,值得旅行者为它多花些时间。
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华严寺坐西面东,据说这与当初契丹族崇拜太阳的“信鬼拜日”特殊习尚有关。
上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是 中国 现存最大的辽金时代佛殿,大雄宝殿的规模之大是国内寺庙所罕有的,站在殿外的台基上无法将大殿全部拍下,只能飞起来才能见到大殿全貌。
华严寺
我们到时寺内游人极少,置身大殿之中无人亦无声,佛像与壁画俯视信众,让人想安坐下来,就这样度过一日。
华严寺
华严寺
因为古时分为上下两寺,所以华严寺山门似乎不止一重,但山门内的金刚塑像似乎都是新塑成不久的,画风居然有些接近日漫是怎么回事?不过不论如何,这样一来反到让宗教显得更加亲民了不少, 比如我就盯着这里的金刚们看了很久很久。。。
华严寺
华严寺
华严寺
下寺的主殿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内的藻井、壁藏和31尊塑像是辽代的原物。薄伽教藏中存有国内闻名的“合掌露齿 菩萨 ”,和雕工及其精细的天宫阁楼,精巧玲珑而富于变化,是国内现存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
进入薄伽教藏殿前未做功课,险些错过华严寺之精髓。
华严寺
华严下寺与上寺相比更为安谧,薄伽教藏殿的入口低调隐秘,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露齿 菩萨 与木质“天宫楼阁”,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与往常所见佛像非常不同,吸引我们在其中细细品味良久。殿内不可拍照,遂放两张网络图片,能亲眼见其真容, 大同 之行就已经值了。
华严寺
华严寺
出寺后的我们得知 九龙 壁免票,决定步行前往。此 九龙 壁为海内照壁之首,原为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王府前的照壁,今时今日新王府景区即将建成,而此 九龙 壁与未完工的王府有一路之隔,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真·古物。
九龙壁
焦段有限,左右都无法将巨大的 九龙 壁纳入一镜之中,干脆拍起了人。
上午还没结束 大同 就已经带给我们足够的惊艳,和鹿妹儿决定加快脚步,再把城墙下的善化寺也一并探访了。
善化寺也在 大同 城内,靠近南城门,俗称“南寺”,其内有一座辽代木构和三座金代木构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其中三圣殿因供奉华严三圣而闻名,也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栱为六铺作单杪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殿内西侧有金碑二通,其中《释迦如来成道记》碑刻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碑文为唐代王勃所撰。
三圣殿内景。
善化寺
善化寺大雄宝殿内现存金代泥塑34尊,极为壮观。
善化寺
殿外偶遇一直小猫,天气还有些冷,看它蜷缩在角落里,四周散落了一些猫粮,看来又是一只寺宠。
善化寺
用短暂的时间逛完善化寺,我们需要抓紧时间吃点什么,然后把下午的时间留给云冈石窟。
善化寺
大同 城西的云冈石窟位列 中国 四大石窟,入口距离真正的石窟部分还有一定距离,现又 新建 了寺庙景观与之相配,总之从卖票到见到云冈石窟的精髓部分,还有一段路要走。尽管已经见识过莫高窟的瑰奇,但云冈仍然将我们震撼的说不出话来,风化,被盗,残缺,都无法将其美感磨灭,反而更在其上增加了时间的痕迹。
云冈石窟主要建于北魏 兴安 二年(453年)到 太和 十九年(495年)间,与其他几座著名石窟相比,云冈石窟是 中国 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 洛阳 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 河北 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有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的第六窟,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云冈石窟
刚刚进入石窟区域不久时,多数都是较小的石龛,并且多数已经残缺不全了,其中还有很大一份被保护在云冈石窟景区内的博物馆中。
一直沿石窟前进,造像体量越发庞大,刻画亦渐入佳境。
走到游人最为集中的第二十窟前,证明我们已经走过了昙曜五窟,从第十六窟到第二十窟统称昙曜五窟,为云冈最精华部分,佛像刻画精细,即使斑驳的角落也无法影响到整体肃穆之感,每一窟都值得驻足很久,静静接受来自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与历史的力量。
云冈石窟
在云冈石窟开凿的初期,其风格带有浓厚犍陀罗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佛像的姿势也明显反映了外来的风格,包括脸形较为丰腴、肉髻较高以及眼廓较深、鼻子较高。
云冈石窟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窟分前后两室,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孔。后室雕一佛二 菩萨像,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
云冈石窟
穿过第三窟前黑黢黢的门洞,内部却豁然开阔起来,巨大的佛像俯瞰众生,却又有鸽子以佛为巢,在石窟内外盘旋,佛像正面的山体被开凿出一空缺,刚好使光线照入,一体明暗过渡柔和,游人仰观时只剩敬畏。
云冈石窟
从云冈回程天色已晚,我们选择再次住在 大同 ,毕竟烧麦还挺好吃的,第二日一大早就开始返程,回程途中我们决定先向南行驶百余里,去仰视“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 恒山 第一胜景,悬空寺。
该寺始建于北魏年间,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重建。整座寺庙建于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梁支撑全部寺庙主要建筑,远看形如悬在半空,故名悬空寺。整座寺庙共有40间房屋,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主体建筑之间由走廊和栈道相连。
悬空寺
1991年, 恒山 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人依现存于华严寺的清代拓片原迹,将相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书的“壮观”二字重新镌刻在寺下峭壁上,所以我们可以在悬空寺下见到一块巨石,上面刻赤色“壮观”二字。2001年, 山西 恒山 管理委员会为保护悬空寺出台专门规定,同时游览悬空寺的游客不得多于80人,
这是由于悬空寺特殊的位置和结构,游客多时进入寺中会被限流,时间有限,我们只买了首道25元门票,在山下仰望悬空寺的全貌之后就继续前行了。
如果不是需要等待,悬空寺对于我的诱惑还是极大的,在金代之前,这里就已经成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合贡于寺院的最高处,也是一幅奇特的景象了。
悬空寺
开阳古堡 | 未经修葺的历史
离开 浑源 悬空寺回到孙右高速之后,距离 张家口 阳原 县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了,在这座默默无闻的寻常农地也许并不被人关注,但却有一座隐蔽在县城深处的古老村落—— 开阳 古堡。自从离开 大同就开始遭遇阴雨的我们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包括在雨天路况,阴天景色都未知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前去寻找这座古堡。
事实证明这依然是值得的,虽然这次无缘得见古堡在蓝天下最美的一面,但当车辆驶入其间,年久失修的土城墙依然轮廓分明,黄土与青砖垒筑而成的古城内,仍有唐代的土木建筑保存至今,黄土映衬下这里俨然是关内楼兰的景象。
开阳古堡
这里并非废墟,但却比寻常废墟更有时间与自然力量刻画的痕迹。
开阳古堡
残破的古老城墙。
开阳 堡长宽约为300多米,土城墙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轮廓,有的地方基本完好。城堡只在城南侧开城门一处。城门上下为青砖和条砖垒筑,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踏得光滑如镜但四面凸起,至今仍是出入的主要 通道 。 开阳 堡内的街区为井字结构,分为9个部分,史称“九宫街”。目前,街区还保留着“乾三连”和“坤三连”的格局,其他街道仍能看到依照八卦图建造的一些痕迹。
古堡的主体建筑,惊喜的是门洞刚好可供车辆穿行。
在阴天下以黄土为底色的古老城堡面北而立,堡外地势骤降,天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望见远方的林地与太行余脉。堡垒,树林,干涸的桑干河河道与高山连成一线,种种古老的,原始的,自然的景象都在向旅行者宣告:
这里是昨日 中国 。
开阳古堡
此地还生活着有几十户人家,但在古堡内只见到四五位老人,四处的年久失修在外人看来是历史的征召,但常年居于此地的人们也许并不会这样认为,有位主动和我们聊天的老人凑上前来,我们却一直有所提防,在终于得知了他并无其他目的之后,才从老人口中得知了他们亦期待居住条件能得以改善,但一生居于此地的情感又让他们无法远离故土老屋,也许几年后这里也会成为知名景点,其实也许只有这样,依然住在堡中的人们生活才有机会向前踏出一步吧,我们留意到古堡中路灯已经全部更换成了新的,虽然与古堡格格不入,但毕竟能对居民的日常带来一些便利。。
开阳古堡
开阳古堡
开阳古堡
即使有人居住,多数房屋还是以此种状态出现在我们眼前,或破败或荒废。
开阳古堡
开阳古堡
围绕古堡一周也难见几人,只能再次求大白出镜,古堡内多是石子路,还要避开路中被大型车辆压出的坑洼,真的是辛苦大白了~
相信我,自驾出行这个技能点一旦点开,一个新世界也会随之而来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3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