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阿司匹林,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认为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把它奉作“神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有些情况没有必要吃阿司匹林,吃了获益不大,反而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这些情况主要指的是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事件中一级预防的使用。
什么是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之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主动的控制各种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使心脑血管事件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二级预防是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同时防止中风再次发生的预防。
简单来讲,如果以前没有得过脑梗,进行的预防就是一级预防;如果以前得过脑梗,进行的预防就是二级预防。
有什么理论根据吗?
当然有,2019 年发表在 JAMA 杂志上的一篇 Meta 分析中,纳入了13 项 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RCT 试验,一共有 164225 名患者,平均年龄 62(53-74)岁,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平均为 9.2%(2.6%-15.9%)。
结果提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 11% 复合心脑血管病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及致死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但显著增加严重出血、颅内出血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亚组分析显示出同样的结果。
那些人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获益和出血风险的评估。
对于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高于10%的高危、极高危的患者,应该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而对于中低危患者并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低,获益并不多,并且出血的风险还会增加。
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其他的一些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来综合分析。
下面帮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一些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情况,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有没有自己:
1、如果年龄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并且合并有≥1个其他的危险因素;
2、具备多项危险因素(≥4个);
3、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4、只有1个危险因素,但是程度很严重(比如高血压3级等);
5、高血压伴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比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等);
此外,阿丹想强调的是,在一级预防中,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我们还应该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等),积极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比如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等等),这些对于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都非常重要。
小结: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一级预防中,需要医生进行危险分层,以及获益和出血风险评估,权衡利弊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不可未经医嘱,私自服用。
如果我的介绍对您有帮助,请点赞后转发;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关注后留言;
解锁医学常识,关注@医生阿丹
@青云计划@头条健康@清风计划@头条养生@健康真相官#真相来了##健康真探社##清风计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7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