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概在三岁左右就会萌发出性别观念。而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难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发生一些尴尬的事情。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性别意识的重要性,放任孩子随意地和异性相处,很容易会导致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
最近,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在社交平台上收到了网友的点赞。她与爸爸一起出门逛街,宝爸突然之间想去上厕所,但是又不放心两岁的女儿一个人等候在门外,害怕孩子遇到危险。所以便想把孩子一同带到男厕。
没想到小女孩站在卫生间的门口,无论如何也不肯和爸爸一起进去,甚至还如同一个小大人一样吐槽:“上厕所你自己还不会吗?你一个人去不行吗?”“我是个女孩子,你让我怎么陪呀!”
小女孩的这句话让很多人忍俊不禁,原来在孩子的心里,爸爸不肯一个人上厕所并不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是因为爸爸不会,所以需要陪伴。
网友对此纷纷评论:“一看就是妈妈平时教的好”、“孩子性别意识很强”、“这样的教育真是太好了”。
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了性别意识,注意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区别时,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孩子更加明确和完善性别的观念。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否则如果孩子的性别认知出现了混乱,很难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掌握尺度,将会给今后的成长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1,在与孩子相处时注意分寸
首先,家长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需要注意分寸。当孩子年龄还小,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家长疼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亲亲抱抱,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避免一些过于亲密的行为,比如嘴对嘴亲吻,异性父母帮助孩子洗澡等等。如果在相处中没有注意分寸,很容易会让孩子产生性别认知的错乱,觉得和异性亲密相处没有关系,不懂得保护自己。
2,在衣服、玩具的选择上加强性别区分
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衣服玩具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加强性别的区分。比如为女孩子购买一些装饰类较多,色彩艳丽的服饰,在玩具上也可以更倾向于娃娃,玩具饰品之类的东西,而男孩则可以购买一些小汽车、变形金刚等等。
通过这种日用品的选择,来加强孩子对性别的认知,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男性和女性是截然不同的。不过家长也应该注意,在进行衣服和玩具的选择上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去喜欢与自己性别不太相符的事物,不要强迫孩子。
3,明确告诉孩子性别的差异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年纪小,或者觉得和孩子谈论性别有些尴尬,所以不愿意在这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恰恰相反,家长一定要明确的告诉孩子男女之间在性别上有着什么样的差异。只有让孩子直观的了解到这些区别,才能够更完善自己的性别意识,在与异性相处的时候掌握好分寸,不会出现认知上的错乱。
性别意识是幼儿在成长时期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的教育内容,家长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坦然客观的为孩子讲解性别差异,通过日常用品的性别强化来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男女之间的不同。当孩子拥有了性别意识,那么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才能够更加自信和得体,也会更懂得保护自己,避免意外的发生。
您家的孩子是否具有性别意识呢?您是如何为孩子灌输性别观念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