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省制变迁,湖南湖北这对“兄弟”何时从一家人走向了竞争?

中国省制变迁,湖南湖北这对“兄弟”何时从一家人走向了竞争?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湖南湖北在几百年前曾经是一家。现在如果把湖南湖北合并来一起说的话我们也只会说是两湖地区。其实在几百年之前,中国的湖南和湖北其实就是一个省,当时叫做湖广行省。只不过后面因为一些原因而分开管理了,那当年的湖广行省为何会变成现在的湖南湖北呢?中间的历史原因和考虑是什么。

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变化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郡县制。但到了元朝的时候,中国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时代,我们一直把湖南,湖北地区都是叫做楚地。但现在肯定没有几个人这样叫。元朝将过去的楚文化旧地和洞庭湖地区合并起来,称作湖广行省。

在行省制度文化的影响之下,我们以每一个省的简称作为地区名称。就像我们现代人把湖北叫做鄂,把湖南叫做湘。

元朝的皇帝十分懒惰,但是他们的武力十分强大,所以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庞大的。这样庞大的领土需要一个完美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而游牧民族的性格其实是十分洒脱自然。行省制度就是说行省地区的长官可以代替中央来行使地方管理权利。

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不仅包括了现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他的范围就和他的广字是一样的广大。当年的元朝将天下划分为十大行省。湖广行省就包括着湖南,湖北和四川,贵州部分地区,还有海南省以及两广部分地区。

这么庞大的行省在我们们现在人看来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湖广行省太过庞大,很容易造成封建割据。

明朝时期的湖广行省走向规范化

明朝时期驱逐蒙古人之后,汉人重新治理天下。中国人从来都是以精于政治为道,这天下换了主人,规矩也得换。

湖广行省在元朝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元朝这种将天下粗略划分为十个行省实在是让朱元璋看不下去了。于是便在元朝地方制度上进行了调整。

其中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地区划分到了湖广行省之中,而过去的两广地区也开始单独设置行省,而不是让湖广行省进行统辖。

哪里的一些蛮夷诸如此瑶族,黎族这些对明朝统治不满,经常造反,所以朱元璋将两广地区划分为了广东布政司和广西布政司。(这里的布政司其实就是元朝行省换了一个名称)

明朝的湖广行省的范围大概就是从如今的湖北到湖南地区。虽然说从名称上面来看,湖广行省之中的两广地区被划分出去了。但从元朝到明中期,一百多年的时间使得湖广行省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没有了两广地区的湖广行省还是叫做湖广,并且从明朝延续到了清朝。

清朝时期的湖广行省一分为二

湖广行省的面积在元朝时期是最大的,到明朝的时候,湖广行省取消了两广地区,将四川,贵州一些地区也划分出去。到清朝的时候,湖广行省是范围最小的。但这个小始终是相对而言,和元朝,明朝对比很小。和我们现在对比就十分庞大了。

你想想,湖南人口8000万,湖北人口8000万,两个省人口加起来就已经占据中国的1/8了。

清朝的统治者是汉化比较成功的,他们对于国家的治理也是比较有智慧的。这样机构庞大,占地范围广且臃肿的湖广行省是一定要拆分和削减的。

明清交替之际,顺治皇帝忙着统一全国。没有机会对湖广行省进行整理和重新拆分。康熙皇帝自登基以后开始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西征葛尔丹。

自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杀之后,到康熙皇帝完全平定西域近四十年的时间,天下重新统一了起来。所以也有机会和有精力对各个行省进行重新拆分。但具体如何拆分,百姓归属如何处置都成为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康熙三年的时候,湖广行省就已经开始初步进行分治了,整个明朝时期,湖广行省都是由一个布政司长官统治,到康熙三年的时候,分为了两个布政司长官,一个衙门在传统湖广省府武昌,一个在今日的湖南省府长沙,到康熙六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湖北布政司和湖南布政司的名称,但湖广行省只是在政治上面进行分治,并没有在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治。

雍正皇帝是清朝最为勤政的皇帝,在整个华夏一万年都是难得一见的。而湖广行省的拆分与湖南,湖北行省的构建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雍正元年的时候,湖广巡抚正式分立为湖南,湖北两个巡抚。但在科举考试上面还是统一于武昌省府进行,这个问题从明朝初年就一直困扰着湖南学子。

想想吧!在古达那个数千里路都靠脚走的时代,很多读书人就是因为累到在路上,或者遇到劫匪之类耽误了终身大事。

雍正二年的时候,皇帝下令让湖北学子在武昌进行科举考试,湖南学子在湖南省府长沙进行,到次年的时候,湖南学政设置,从此以后,湖南,湖北两地正式分治,湖广行省也不复存在,只能成为前人的记忆和我们故纸堆之中的研究依据。

现世湖南与湖北的交锋与未来

从雍正皇帝以后,湖南和湖北两地从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科举等多方面开始分治。但在历史编纂与记载上面还是没有分治。雍正儿子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大清会典之中任然是把湖南和湖北叫做湖广,而不是分开称呼。

这就涉及到了中国人习惯思维定式的问题,一个名称和行为以习惯固定下来之后是很难改变的。从雍正皇帝分治湖南湖北到民国时期人们将湖广称为两湖地区,我们改掉这个习惯一共用了一百年的时间。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湖广被称作楚地,那个时候的湖广百姓就已经骄傲地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了。到清朝嘉庆年间的时候,著名进士袁文曜在长沙岳麓书院题字: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在无形之中就是一种竞争,湖南与湖北对于两湖地区龙头老大的竞争。

近代以来,湖南,湖北,四川,广东这几个省份出来的人才最多,而两湖地区就直接占据了一半。当年康有为维新变法,全国只有一个湖南巡抚陈宝祯支持。到辛亥革命的时候,打响起义第一枪的时候又是湖北武昌。而到了后面十大元帅又是湖南占据了三个。湖南与湖北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但一切都还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至于一些极端的不相往来者都是肤浅的做法,如今的湖北整体来说比湖南发展形式要好的多,因为湖北地区平原广大,原有的经济基础实力也雄厚,湖北省府武汉隐隐约约有成为中部第一城市的趋势,而湖南则是除去洞庭湖平原之外都是山区,再加上当年的文夕大火毁坏了长沙的工业经济基础,所以如今的湖南整体稍逊于湖北,但湖南人的性格倔强,敢拼,不怕吃苦,将来一定会迎头直上,追上湖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12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