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闫湘”。
01
梦想考入无线电专业,最终却成为一名医生,陈泽民无奈地说:“当医生不是我的爱好”
现代社会速冻食品层出不穷。而在速冻食品领域,河南的三全食品公司,无疑是行业内的领导者。这家成功的速冻企业背后,有着一个传奇的创业者,他就是三全食品公司的创始人陈泽民。
陈泽民1943年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军人家庭,在那个战争年代,他很小就跟随父亲辗转各地,受尽了艰辛。新中国成立后,陈泽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他聪明伶俐,喜欢学习,而且动手能力特别强,时常喜欢摆弄点小玩意。后来在他上中学时,父亲被派往河南修水库,于是他就跟随家人,离开家乡来到了河南。
那时候他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懂事的陈泽民就时常利用节假日,出去外面找点零活干,以此来补贴家用。他中学时,对电器很感兴趣,考上大学的无线电专业也成了他的梦想。但是高考后,他却被调剂到了医学院。
虽然不是自己梦想的职业,但迫于当时的生活压力,陈泽民还是很好地完成了学业,成了一名外科医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工作,他医术高明,很受当地人民爱戴。
后来,为了方便照顾家人,他调到了郑州市第五医院。在这家医院,陈泽民靠着精湛的医术,迅速成为了医院外科骨干。但在他内心中,从来没有放弃对科技,对无线电的追求。
有一次,医院的一台大型机械遭到进水事故,机器面临报废。为了替医院挽回损失,陈泽民主动承担起了维修任务。在他的努力下,这台机器很快就被修好了。这件事情震惊了整个医院,同事们也对他敬佩不已。后来,陈泽民坐上了医院的管理岗位,成了一位领导。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也激励着每一个有创业热情的人。陈泽民虽然担任着医院的领导,但他也想到市场经济中闯一闯,想投身改革开放的浪潮,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
02
迫于生计开始搞副业,结果却制成第一颗速冻汤圆,最终成为河南首富
陈泽民准备辞职的消息在医院传开后,领导和同事都很震惊。因为当时他是医院的副院长,也是医院的骨干专家。大家都觉得,他将来在医疗系统一定会有很好的前途。
医院的同事舍不得他走,领导也极力地挽留他,再三规劝他留在医院。但陈泽民已经下定决心,他还是离开了医疗系统,并下海经商。
他辞职离开医院后,靠着一万块钱起家。当时,他开办了一个冷饮批发部,为了纪念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给自己的批发部起名叫“三全”。
陈泽民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三轮车拉货打开销路,批发部在他的努力下,生意很火。
但是之后,冷饮事业遭遇发展困难,他苦思冥想之后,选择做速冻汤圆。靠着专研精神,陈泽民研发出了速冻汤圆,并且用有效的宣传方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三全汤圆”。
汤圆取得成功后,陈泽民吸取曾经冷饮的教训。他并没有停止研发,除了汤圆,三全公司还积极研发速冻水饺。三全公司的速冻食品不断地发展创新,紧紧跟随市场变化,直到引领速冻行业潮流。
2013年,三全收购了台湾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从而登上了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当时他们销售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而公司创始人陈泽民,也成了河南省首富,被誉为“中国速冻食品之父”。
03
陈泽民的一生堪称传奇,一个人要是做到这三条,想不成功都难
纵观陈泽民的一生,也许很多人都会惊叹,他怎么做啥啥都行呢?其实,陈泽民主要是做到了以下3点。
1.做企业要专注于提高产品品质,职场人要专注于提高个人能力
通过陈泽民一生传奇的经历,我们能发现,不论是做医生,还是后来创业,他都有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注重产品品质的好习惯。我们身处职场,也要有专注认真的精神,做好工作,注重工作及产品品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取得成功。
2.遵从自己的内心,只要发自内心的热爱,任何时候都可以创业
通过陈泽民传奇的一生,我们能发现,即使他五十岁了,但内心依然有着创业的热情。他用内心的热爱去创业,去拼搏,最终带领三全公司,从一个小批发部,成了行业内的巨头。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执着于内心的热爱,和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
现实职场中,我们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去闯。只要心中充满热情,不论年纪大小,都能选择创业,都能靠着执着精神取得成功。
3.要为自己树立一个宏伟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陈泽民在创业之初,就有一个宏伟的目标。尽管当时他的三全公司很小,但他依然时常鼓励员工,告诉他们将来三全公司会成为速冻行业内的一家重要的公司。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陈泽民也说过,他五十岁开始创业,靠着心中宏伟目标的信念,一路走来,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带领三全公司登上了行业之巅。
我们身处职场,也要有自己宏伟的目标。只要有了目标,这种目标和信念,就会驱动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陈泽民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