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毛泽东评价十大元帅(三)

毛泽东评价十大元帅(三)

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127周年诞辰,全国各地的不少游客汇聚到韶山,以献一束花、唱一首歌、吃一碗面等文明、朴素的方式,纪念伟人毛泽东。

在这里,友如画跟大家一起回顾,毛泽东与他的将帅们在长期并肩协作的过程中,曾对他们有过详略不一、独到生动的点评。

陈 毅(1901.8~1972.1)

“陈毅是个好同志”

作为元帅、诗人和外交家的陈毅,参加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创建新中国作出了一份光荣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毅先后在上海、华东、中央政府任领导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了奠基性的、探索式的工作。毛泽东和陈毅从井冈山相见开始,在长达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而且彼此谈诗论文,抒发情怀。1972年1月6日,陈毅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光辉一生。1月10日,陈毅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毛泽东意外出席,并在追悼会上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他为革命立了大功劳。”

陈毅,出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父亲陈昌礼,母亲黄培善,生子女五,陈排行第二。胞兄孟熙、堂兄修和。1919年8月自上海到法国马赛。1921年10月与蔡和森、李立三等,被法当局以“过激党”罪名遣送回国。回国后,即为求学问题返川请愿。在请愿失败、职业无着的情况下,下决心给蔡和森写信,要求加入组织,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到重庆《新蜀报》任主笔,发表文章抨击军阀而被“礼送”出川。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孟熙一起)。11月转为正式党员。在校与几同学发起组织了西山文学社,并结识了王统照、沈冰雁(茅盾)、郑振铎等,1925年秋毕业。

1926年5月,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后,应四川军阀杨森之邀,并受李大钊指派,回四川与朱德(刚经苏回国)做杨森工作。1926年11月在重庆与刘伯承相识,与刘组织了顺(庆)沙(洲)起义,刘为总指挥,陈为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做党的工作(与恽代英等)。“7·15”汪精卫公开“分共”后,随军校改编的第二方面军教导团(时叶剑英任团长),追赶南昌起义军,任25师73团指导员。10月主力部队失败(潮汕失守)后,到饶平(今三饶)时只剩下朱德(9军军长)身边2500人,很多人都走了,包括时任73团7连连长的林彪找陈毅想走。陈协助朱领导部队坚持斗争,转战湘粤赣边。

湘南起义后,于1928年4月与毛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红军第四军,朱任军长,毛为党代表,下辖10、11、12师,陈任12师师长。1929年3月红四军在长汀整编后,编为三个纵队,陈为一纵党代表,队长为林彪。随后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6月红四军党的七大(龙岩)后,陈取代毛任前委书记。10月陈带着“9月来信”,请毛复职。12月古田会议后,陈任红六军政委兼军委书记,军长是黄公略(由赣西南地方武装改编)。1930年春,红4、6、12军整编为第一军团,朱任总指挥,毛任政委,陈任第22军军长。1932年1月陈任江西省军区总指挥兼政委(地方武装)。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成立中央分局(项英为书记)、中央军区(项英为司令员兼政委)、中央政府办事处(陈为主任),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10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12月成立东南分局,项英为书记,陈为委员、军分会副书记兼一支队司令员。1938年11月,新四军一、二支队合并组成新四军江南(实为苏南)指挥部,陈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1940年11月,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陈任总指挥,刘少奇任政委,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后,20日中央决定重组新四军军部,陈为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9万人)。1945年8月26日任军长、华中局副书记,10月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46年6月,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罗炳辉牺牲。

1947年1月,华东解放军统一整编,撤消新四军、华中军区及山东、华东野战军番号,组成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前委书记,粟裕任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27万人)。1948年5月中央任命,中原局: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后称“二野”):刘伯承为司令员,邓为政委,陈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任华东野战军即后称为“三野”的司令员及政委),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指挥了淮海战役。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兼任上海市长。1954年调中央工作,9月的一届人大上,出任副总理(常务)。1958年2月兼任外长。1967年2月,“二月逆流”中被冲击。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后,到南昌机车厂劳动,4月的九大上当选中央军委副主席。1969年10月,“战备疏散”到石家庄,生病。1972年1月因结肠癌去世。毛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罗荣桓(1902 .11~1963.12)

“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是我军军政治工作领袖,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毛泽东信任和器重。他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罗荣桓,湖南衡山县人。1923年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准备考大学,1924年6月考入青岛大学预科。1927年4月考入武昌中山大学,并加入中共,后到湖北通城开展农运。1927年9月,率农军参加了秋收起义。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下设一营、三营和特务连,罗任特务连党代表,决定把支部建在连上。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后,罗升任2纵队政委(司令曾士峨、政治部主任罗瑞卿)。1930年6月代红 军政委。1934年8月,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1937年7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8月,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11月师政委聂荣臻调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于第二年3月任115师政委(此时林彪负伤,由陈光任代师长)。

1941年1月,将山东纵队与115师两军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任书记,山东纵队归115师首长指挥。1943年12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兼代师长。“山东换了一个罗荣桓,全局都活了。”(毛泽东语)。1945年9月,罗率山东主力6万余人,进军东北,罗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司令员是林彪,刘亚楼任参谋长。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到莫斯科治肾病,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即四野)政委。

1949年9月30日,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长。1955年,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9月辞去军内职务。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1956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由谭政接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接任总干部部长。1960年底,林彪对谭政批判,毛决定让罗复任总政治部主任。1963年12月病逝。

徐向前(1901.8~1990.9)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37年盛夏,原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延安。当时,一些人埋怨他把几万人马给搞光了,一个光杆司令还回来干什么?然而,毛泽东对徐向前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安慰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了鸡何愁没蛋呢?”后来,毛泽东派徐向前奔赴抗日前线,重担大任。徐向前率领的部队在华北艰难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地方部队6万余人全部转变为主力部队,仅仅一月之内,就消灭了阎锡山的精锐部队10万人。

徐向前,山西五台县人,与阎锡山同乡。1919~1921年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阎办的新学)学习(其哥徐受谦写信告之)。1922年待业在家,受谦告之黄埔军校正在招生。1922年5月成为黄埔第一期学员。1925年夏,分配到河南国民军第2军第6混成旅,先后任教官、参谋、团副。1926年11月,武汉军校(全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有第二黄埔之称)学兵团任少校队长。1927年3月,经樊炳星、杨德魁介绍入党,并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结识了陈毅。

1927年4月12日后,徐于6月接到党的“交通”的一张纸条,“找毛泽东”。于是他先后找到九江、武汉,并于9月奔赴上海。党中央决定发动广州起义,徐派往广州。徐在起义中带领了一支出色的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12月1日率队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整编为红四师,叶镛任师长,下辖三个团,徐任10团党代表。在从花县开往东江陆海丰的红二师(南昌起义部长保留五的)的路上,调任参谋长。1928年初抵海丰县(彭拜的出生地)。6月,师长叶镛就义,徐继任师长,坚持游击队。1929年1月到九龙,3月到上海。4月,被派到鄂豫边(大别山)游击。1931年初,红军扩大为三个师,编为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徐任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后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徐任参谋长。

1930年7月,任四军军长,11月成立第四方面军,任总指挥(3万人,时许世友为红12师34团团长)。从大别山“西征”,历时两个月,转战三千余里,于1932年12月底进入四川北部通江,创建川陕根据地——全国第二块最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在 功与中央红军会师。从毛尔盖分兵两路北上,左路:朱德、张国焘向阿坝开进;右路:徐向前、陈昌浩、党中央周毛张和中央直属纵队。在张国焘反对北上的情况下,毛找徐之后,毛和党中央率一、三军团先北上。红四方面军被迫南下,徐、刘伯承与张国焘进行斗争。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即二六军团)会师。1936年10月9日在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7年8月25日,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129师主力分左右两路,徐率东路纵队挺进冀南。19394年6月,徐奉命与朱瑞开赴山东。山东纵队有2万5千人,黎玉、张经武领导。徐任八路军一纵队司令员。1947年7月,任晋察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49年4月,率部解放太原。10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起,任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八届十中全会增补为政治局委员。1967年2月,“二月逆流”中受冲击,下工厂接受再教育。1976年出任军委副主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792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