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黄八妹:母亲被日军逼死,用美人计诱杀日军少佐,因反共困死台湾

黄八妹:母亲被日军逼死,用美人计诱杀日军少佐,因反共困死台湾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很多传奇女性,很多都被搬上了银幕,但是这些传奇女性被神化的却并不多,然而有一位女性却被神化了,这个女性就是在江南被称为抗日女侠,又被称为无恶不作海匪的双枪老太婆黄八妹。

1906年初的一天晚上,在江苏金山(今属上海)黄姑塘边扶王埭,一阵啼哭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一个落魄盐商迎来了他的第8个孩子,因为前7个都是男孩子,这个女孩的出生使他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给这个女孩取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翠云。

因为是第8个孩子,又是一个女孩,所以被起乳名“八妹,并将她送给他的一个朋友家做了童养媳。

黄八妹虽然是女孩子,却长得矮矮胖胖,而且很健壮,性格也非常男性化,喜欢舞刀弄枪,所以黄八妹的臂力非常大。

金山卫海滩盛产盐,而且所产的盐晶莹透亮、色白如玉,杂质少、易溶化、味道鲜,被当地称做“两浦盐”,方圆百里的居民都喜欢食用这儿的“两浦盐”。这自然就催生了贩盐业。

按理说贩盐是非常赚钱的行业,但是在当时,政府垄断了盐业,而且黄八妹的父亲势单力薄,所以贩盐的规模不大,家里仍然非常贫穷。

黄八妹的父亲喜欢玩枪,枪法也比较准,枪法准的基础是臂力,因为只有臂力大,才能把枪端稳,只有端稳枪,才能瞄得准,瞄得准才能打得准。

1918年秋,年仅12岁的黄八妹,其臂力已不亚于成年人,其父亲开始教她练习枪法,黄八妹举着枪一举就是半个小时。

当时黄父给她的是六发装左轮手枪,黄八妹连开六枪,全部命中20米外树干上那直径约十厘米的圆圈。

左轮手枪反后座力非常大,一般人开枪后都不一定拿得住枪,更别说连续射击了,而要射击这么准更是难上加难。

这6发子弹射出去,一下子把黄父惊呆了,就是自己也没有这么好的枪法,他非常高兴:

“嗯,八妹打得好,从现在起这把小手枪就归你了!”

谁能想到这时的黄八妹只是一个12岁的少女孩,从此黄八妹枪不离身。

有一次黄八妹在随父亲护盐的过程中遭人劫道,对方人多势众,且占有地形优势,结果黄八妹的右臂受伤,这批盐被抢走。

黄八妹意识到只会右手开枪不行,于是开始练习左手开枪,到15岁时,黄八妹已会左右开弓。

16岁那年,黄父和黄八妹护盐时又被抢了,于是黄父找了中间人想要回那批盐。不过对方也是一个狠茬子,他既不想得罪中间人,又不想把盐还回去,便提出比试枪法。那人说:

“右手开枪是人都会,我们比比左手开枪!”

说完那人让小喽喽在100米开外的地方放了10个碗,每人5发子弹,看谁打碎的碗多,对方假惺惺说让客人先开枪,黄父向黄八妹使了一下眼色,黄八妹拔出手枪,随手就是5声枪响,5只碗应声而碎。

黄八妹这一手枪法一下子把对方镇住了,并乖乖归还了这批盐巴。

由于黄八妹的加入,黄家的贩盐生意越来越好,这自然引起了同道中人的不满,在黄八妹17岁那年,她父亲有一个生意的竞争对手勾结了一伙海盗,准备杀人越货。

当时黄父走的是水路,结果在运盐途中,运输船突然被两艘盗匪船左右包夹,因为在海上无法逃跑,而敌人又人多势众,虽然黄父是老江湖了,但是也被眼前的险境惊呆了,就欲举手投降,想把货物给对方,从而保全性命。

黄八妹对她的父亲说,这条运输路线没有人知道,这回竟然遭遇了劫匪,对方肯定是有备而来,很可能是熟人,肯定不会放过我们,只有反抗方有一线生机,黄八妹一席话使黄父蓦然醒悟。

见海匪就要爬上船来,黄八妹蓦地拔出双枪跳上舱面,举起手枪便朝海匪射击,她的射击天赋在紧急情况下被完全激发出来,当时船晃得很厉害,她不断向海匪射击,海匪也向她开枪,结果海匪枪法不准,一阵交火之后,海匪被当场打死9人,而己方无一伤亡。剩余歹徒见状吓得连忙逃窜,运盐船安然无恙。

这一战是黄八妹的成名之战,经此一战,“双枪黄八妹”的名号传遍江湖。黄八妹如此凶悍,本来结亲的那家退了亲。这下黄八妹自由了,她认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

黄八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她非常有悟性,她从父亲的经历中反思认为:

黄家为何贩盐而没有发大财,是因为势单力薄,背后没有人撑腰,谁都敢来欺负。她扒拉了一下当时的势力,认为出没于苏浙一带的“太保阿书”势力强大,可以做为靠山。

“太保阿书”原名徐书生,系金山钱家圩人,他早年曾做“太保”,所谓太保,其实就是巫师,给人算命占卦,他把自己包装成神仙,结果发展了一批信徒,他将这些信徒组织起来发展成为一支队伍,他自然就是队伍的头。

徐书生喜欢看《水浒传》,所以他的队伍打出了“劫富济贫”的旗号。刚开始这队伍还是组织严明,不打家劫舍,但是时间长了,没有经济来源,后来徐书生就任由属下胡作非为,并随着队伍扩展风气每况愈下,这支队伍最终成为一支土匪组织。

黄八妹直接找到了徐书生,对他说:

“早就知道先生威名,小妹此次前来,就是希望能拜在您的门下干一番事业。”

徐书生说:“我也早就听说了八妹的威名,如果八妹不嫌弃,我做头把交椅,你做第二把交椅。”

黄八妹就这样成为了这支土匪队伍的二号人物,并且被徐书生的江湖义气和心狠手毒所折服,自愿以身相许。此时的黄八妹只有十七八岁,虽然长相一般,但是毕竟年轻,徐书生本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原则接纳了她。

这是黄八妹的第一次以身相许。

黄八妹加入队伍后,建议徐书生必须干点大事,这样才会有影响力。徐书生认为很有道理,很快机会就来了。

法国驻沪总领事秘书樊尔谛带妻子赴苏州观光,乘小船游览太湖,早有手下把这一消息报告给徐书生和黄八妹,他俩带领土匪埋伏在太湖的一个小岛上,当观光的游船经过小岛时,他俩带领土匪一举将樊尔谛夫妇绑票,并索要高昂的赎金。

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因为和洋人扯上了关系。当时的法国驻沪总领事得到消息很着急,他们对太湖这边的土匪不熟悉,于是找到了上海滩的青帮大佬黄金荣,黄金荣想了想,觉得自己不便出马,便让杜月笙出马。杜月笙马上派人赶到太湖湖畔,向“太保阿书”徐书生求助。

“太保阿书”徐书生见扯上了赫赫有名的上海青帮老大,拿不定主意,黄八妹认为必须要给对方面子,也为自己留条退路,这也正是结交杜月笙这样大佬的机会。

徐书生认为有道理,和黄八妹一起说服手下的大小头目放人,而且不要赎金。通过这件事,杜月笙对黄八妹留下了深刻印象。

尽管如此,这件事也将他们送入危险的境地。

1929年春,国民党军警以维护地方治安为名,决定对徐书生和黄八妹的土匪武装进行围剿,这伙土匪毕竟是乌合之众,在一年多时间里,“太保阿书”不断率部抵抗,但终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最后人马溃散,徐书生只好在上海虹口民居区躲避,但很快被抓获,紧接着被枪毙。

黄八妹没有同徐书生在一起,从而躲过了一劫。但黄八妹很快又和淀山湖的土匪搭上关系,并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中日战事激烈,江苏无锡的富人杨邦藩、孙振球等八户人家,相约带上家属以及钱财去上海避难,当他们行至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交界的淀山湖时,被黄八妹带领的土匪劫持。

这便是有名的淀山湖大劫案,黄八妹也被国民政府列为头号通缉犯,于1933年夏天被抓捕归案。

当时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南桥有一个乡绅,他认为黄八妹不仅枪法好,还是黑道中人,便花费钱财将黄八妹捞了出来,为自己撑胆,黄八妹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自愿以身相许,做了这名乡绅的小妾,并做起了镇上一家茶馆的“老板娘”,这是黄八妹的第二次以身相许。

当时上海的《申报》刊登了这样的消息:她在侥幸获释后,曾销声匿迹了好一阵子。

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黄八妹会这样当富婆一辈子,然而在当时乱世中,想要平平安安过一辈子简直就是奢望。

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11月上旬,日机、日舰对奉贤南桥、奉城一带狂轰滥炸,百姓伤亡惨重。接着,日军在金山卫海滩突然登陆,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黄八妹的茶楼被炸毁,她的男人也被炸死了,她想当富婆也当不成了。

黄八妹无比愤怒,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些旧枪,组织起约300人的队伍。然而人多枪少,迫切需要解决枪支的问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决定去找杜月笙。

黄八妹装扮成难民进入了上海,他直奔杜月笙公馆。杜公馆的人见黄八妹穿着土气,就如一个农村妇女,便不让她进,黄八妹大怒: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黄八妹,快给我进去通禀。”

黄八妹可曾是响当当的名字,见黄八妹如凶神恶煞般地咋呼,一下子就把杜公馆的人给唬住了,赶忙进去通禀。

杜月笙虽是青帮老大,但是非常讲义气,而且比较爱国,抗日坚决,当时他被推选为“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正在张罗筹备“淞沪别动总队”,他记起黄八妹以前对法国驻沪总领事秘书樊尔谛夫妇被绑案的解决有过助益,就热心地对她说:

“八妹呀,侬要我帮忙,闲话一句!我晓得,侬想做大事,嘿嘿。关于枪支弹药嘛,我能够替侬凑一点。不过,侬单独搞力道不足,还是编进淞沪别动总队吧!”

黄八妹一听,真是求之不得,她马上就答应下来了。通过此行,黄八妹既有了“番号”,又得到一批武器,她迅速在乡间干出动静,几次消灭骚扰百姓的小股日军。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正在蓬勃发展,国民党非常推崇游击战战法,所以国民党大开游击培训班,当时在江浙一带的国民党军第62师副师长钟光仁也办了一个游击培训班,取名为“挺进纵队军官速成班”。

这个速成班就是要收编培训各种抗日的武装力量,所以黄八妹也被正儿八经地叫去“速成”,反复地灌输服从“党国”,服从“领袖”,还有就是“反共”。在速成班中黄八妹结识了谢友胜。谢友胜是平湖地区另一支土匪队伍的头子。

当时黄八妹的名气要比谢友胜大得多,谢友胜向黄八妹提出两支队伍合并,由黄八妹当老大,此时的黄八妹孤身一人,见谢友胜仪表堂堂,还这么尊敬自己,于是便主动以身相许,这是黄八妹的第三次以身相许。

其实黄八妹的三次以身相许,都是在乱世的条件下为自保而做出的举动,既有客观因素,当然更多的是主观因素。

黄八妹和谢友胜的队伍刚合并,便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黄八妹的母亲被日本人抓走了。

日本人以她母亲的性命为威胁,要黄八妹投降,部队收编,但黄八妹早已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更何况如今自己是个抗日军官,算是爱国人士,要投降,说什么也是不干的。

正在黄八妹左右为难之时,黄八妹的母亲自杀了。

黄八妹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个农村老妇,但是和黄八妹一样脾气刚烈,也非常仇恨日本人,他不想拖累黄八妹,自己撞死在牢房里。

黄八妹母亲被日军逼死后,消息传来,黄八妹悲痛万分,嗓子都哭哑了,国仇家恨更是激起了她心中的仇恨之火。

两支队伍合并后,被国民党命名为“江南挺进总部第三纵队”,黄八妹当了司令,这支队伍积极作战,袭击小股日军,令日军非常愤怒,必欲除之而后快。而黄八妹打听到逼死其母亲的正是日军少佐米山,决定找米山复仇。

这一天,内线告诉谢友胜和黄八妹,说平湖日本守备队长米山少佐正在打听黄八妹的行动,黄八妹决定先下手为强,但是如何下手呢?黄八妹让内线寻找米山少佐的弱点。

很快内线传来消息说米山少佐特别好色,只要用女人作饵,他肯定能上钩。黄八妹决定用美人计诱杀米山。

黄八妹手下有一个小跟班名字叫细妹,只有17岁,长得非常水灵标致,而且非常机智灵活,说话声音娇滴滴的,使人听了身上发软。

几天后,按照规律,米山今天会到布店来,果然大约上午十点左右,米山带着两个日本兵来到布店,他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少女正在买衣服,米山一下子看直了眼。

那名少女见米山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感觉十分害怕,连忙疾步走开,见此情况,米山哪肯放过,急忙追了出来。

布店不远处有一片树林,少女见状不妙,急忙转身进了树林,米山见状大喜,心道这小姑娘跑进树林不是找死么?

他让两个日本兵停在树林外,独自一人进入了树林,这一带离他的兵营不远,米山根本不害怕。

南方的树林里面草比较茂盛,米山进入树林,就见不远处,那个穿红衣服的少女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连忙追了过去,忽然觉得后脑勺被猛击了一下,便晕了过去。

当米山醒来时,发现自己手脚被绑,一个身材壮实的女人正在自己面前,她的腰里别了两把枪,这人自然就是黄八妹了,在边上站着那名红衣服的少女。

“你不是要抓黄八妹吗?我来了!”黄八妹厉声说道。

米山吓得浑身发抖,不断求饶,黄八妹后来跟人说:

“别看东洋鬼子平时很凶,等他到了我们手中,就立刻现出了一副可怜相,让他学猫叫狗叫,他马上就学,讨我们欢喜。又向我求饶说:‘大官,你不要杀我,我愿替你到厨房烧饭,我愿替你到河里去挑水。”

看着不断求饶的米山,黄八妹鄙视地对边上人说:“看,这就是日本人!”

虽然米山不断求饶,但是也救不回他的命,一顿作弄之后,他们将米山五花大绑押到了新仓镇西市,就地枪毙。黄八妹杀了米山后名声大振。

黄八妹的枪法,被人们愈传愈神,当传到天目山时,她已被说成是飞檐走壁、神出鬼没的女侠。

当时国民党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江浙沪一带属于第三战区管辖,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司令官是顾祝同,对于辖区内出了这样的人物,他也非常好奇,于是便下令召见黄八妹。

顾祝同在国民党内位高权重,接到顾祝同的邀请后,黄八妹受宠若惊,自己毕竟是一个草莽,能得到国民党当局高官的召见,在众多土匪中脱颖而出,这令她非常高兴。

黄八妹也非常会来事,他提着大包小包地去拜见顾祝同。对前来接她的顾祝同的副官出手大方,使得副官对其十分殷勤。还捧她为游击英雄之类,并再三叮嘱见了顾祝同不要紧张。顾祝同,字墨三,所以被人称为墨帅。

顾祝同与黄八妹谈话间,称赞黄八妹是“抗日女杰”、“巾帼英雄”。

在顾祝同安排的洗尘宴上,黄八妹出了一个小小的洋相,黄八妹酒量不差,但是那天也喝多了,酒过三巡,黄八妹敬过顾祝同之后,脱口而出道:

“不知这位长官说的‘墨帅’是哪一位长官?我也敬他一杯。”

黄八妹说着,望着顾祝同的副官。急得副官抓耳挠腮。在顾祝同示意下,没有点破。只是说墨帅今天没有来。

黄八妹具有草莽气质,而且出手阔绰,这得到顾祝同周围上上下下的交口赞誉,顾祝同为了拉拢各种抗日武装,便让黄八妹正式当上了突击队长,官阶升为少校。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给其他人看的。

对于黄八妹的抗日举动,中共是赞赏的,并派出共产党员陈有娣前去,想改造这支部队。陈有娣和黄八妹的关系非常好,她劝黄八妹站到人民这边来,黄八妹虽然口头表示赞同,然而黄八妹在国民党官禄相许和吹捧诱导下,将自己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了。黄八妹、谢友胜原以为自己是“有功之臣”,兴奋不已,然而国民党却并没有重用他们,说到底还是国民党看不上他们。

从根本上说,他们就是土匪,土匪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是为了安抚,给她挂了个“平湖县参议员”的头衔,这是一个虚职,有职无权。

这令黄八妹心灰意冷,她也没有什么牵挂,黄八妹虽然结过三次婚,但是没有亲生子女,只是领养过别人的孩子。所以黄八妹选择了吃斋念佛。

1948年初夏,国民党的《新光日报》记者去看她时,黄八妹成了个吃斋念佛的半老徐娘,她说:

“想想从前,我杀业太重,阿弥陀佛!现在外头的事再也不管了!”

1948年底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败局已定,此时的蒋家王朝已在作最后的挣扎了,国民党正规军已消耗殆尽,这时衢州“绥靖主任”汤恩伯忽然又想起黄八妹来,委她以“浙江省绥靖第一团团长”,将黄八妹的军阶授为上校。

佛门终究是没有锁住黄八妹的心,因为黄八妹入佛是被逼的,见国民党还想着她,她感激涕零之下把清规戒律全抛弃了,她又重出江湖,招降纳叛,充当起国民党的打手。

平湖临解放前,黄八妹被封为“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海北纵队”司令兼平湖县县长,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往杭州湾口的大洋山岛流窜。

走时是一个漆黑的夜里,她估计这次出海,恐怕再也回不来了。她竭力地想在漆黑中看见点什么,怎奈是乌黑的夜包围一切。

大洋山岛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不过十里,全岛是荒凉的山石。几个月后,由大陆带来的食物告罄,黄八妹和她的“海北纵队”便以掠劫渔轮商船为生,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完全堕落为海匪。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江浙沿海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黄八妹一股海匪无处藏身,只得逃往舟山群岛。

1950年,红旗插上舟山群岛,黄八妹一伙又窜至大陈岛,被胡宗南捧为“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总会浙江分会”主任委员,继续与人民为敌。

而黄八妹的男人谢友胜则于1950年5月,带领20余名武装匪特,携电台2部偷渡潜回平湖,纠合旧部企图顽抗。

1951年1月17日,谢友胜在平湖县全塘乡七村金阿平家被抓获。翌年4月13日,当地政府召开公判大会,就地枪决。

大陈岛解放后,黄八妹漂到台湾,还指望以负隅海岛数年“反共”的履历,向国民党残余政权分一杯羹。然而在顾祝同、陈诚这些大员眼里,此刻的黄八妹已经成为毫无作用的土匪婆,懒得再理睬她。

凄伤之际,黄八妹只得领着那些被她裹胁出来的乡党在新店大坪林办了个“大陈义胞妇女技工互助合作社”,从此由土匪婆转入“缝穷婆”生涯,惨淡经营自己的余生,到后来已是穷困潦倒。

1982年5月4日,用错杂色彩涂抹一生历史的黄八妹在台北去世,终年77岁。

黄八妹的一生颇为传奇和坎坷,她既是抗日的好汉,又是蒋家王朝的殉葬品,最后因反共困死台湾。这说明三点:

一是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黄八妹抗日是顺应了大势,为她争得了好名声,但是反共却是逆潮流而动,这注定了她悲惨的结局。

二是人性是复杂的。人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发扬积极的一面,缩小消极的一面,永远是我们人生道路上面临的问题。

三是应珍惜和平的环境。黄八妹三次主动以身相许,实际上是她在乱世为自保而做的决定,如果在和平盛世,黄八妹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她的人生将是另一番情景。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曾在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77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