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联想。我这样写,并非要对父母的作用进行全盘否定。这个标题是因为今天在一个自行车运动公园所见所闻之后感叹。
这是一个由国际山地自行车联盟(IMBA)设计的很专业的自行车运动主题公园。这个场地非常适合开展自行车运动。因此,有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学习和练习自行车骑行技术。也有一些专业的拓展机构到这里来开展拓展训练。
今天下午四点左右,在这个主题公园看到一些“全副武装”的山地自行车拓展训练队伍,他们正在进行骑行训练。看得出来,这个队伍应该不是第一次训练了,因为每个队员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开始在高低不平,甚至有些石块凹凸的路面上练习了。在看上去最困难的路段,有教练员在守着,当有孩子骑行到这里时,会给孩子加油,同时会伸出援手帮扶孩子以免她/他从车上摔下来。这一切看上去进行得很顺利,也很专业。通过询问,才知道这个拓展队伍中最小的队员才只有5岁。
再往前走了不远,又看到几个小孩在训练道上进行骑行训练,其中有一位女士,一直跟在孩子身边,并不断地说着“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看上去她应该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看看家长又看看教练,感觉有点不知所措。身边的教练希望她不要说话,但她好像没有听进去,继续指挥着。随后,教练建议她离开,但她还是不愿离开。最后,感觉到教练很无奈,因为他对那位家长说:“能麻烦您离开吗?不要再说了,您这样我们没法进行训练了!”但这位家长还是非常执着地跟着......
后来在一处名为“重力赛道区”的场地看到有很多不同年龄的骑车人在高低不平的“山道”上来回骑行、穿梭、跳跃。那场面很壮观。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了一些瞬间。这时,远远地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行进中不小心连车带人滚了下来,“人仰马翻”地倒在了“山道边”。看上去应该摔得不轻,因为他好一会儿都没有爬起来,但他没有哭。后来,有位小姐姐过来把他扶了起来。不一会儿,又看到一个男孩摔下了车,然后费了很大的劲,才推着车上了坡道,继续骑行。
有些孩子年龄很小,甚至还不会踩脚踏板。所以,就用双脚当“桨”,像划船似地在地上快速地划动着双脚,车子就快速地向前行进。
正在感叹这些孩子没有家长在身边也能这么坚强地应对挫折时,突然,响起了吵架的声音。而且,声音还越来越大!听上去好像是一位母亲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在骑行的过程中,孩子前面也在骑行的男士突然停了下来,导致了她的孩子差点从车上摔下来,而男的又没有表示歉意。当这两个成人越吵越凶时,感觉那个被影响差点摔下来的孩子站在边上很茫然地看着他们吵......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不心疼孩子的。这是天下父母的天性。所以,为人父母者担心孩子受伤,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但,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因为父母采取了非常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摔过,没有磕碰过,那对他/她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看,大自然是十分奇妙的。一个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小时候因为缺乏经验,缺乏能力,所以容易磕碰,容易受伤。但大自然给了年幼生命更强大的自修复的能力。换句话说,同样摔一下,儿童要比成人更容易恢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帮助他,不如相信他!”
作者简介:施建农,亚太理事会主席;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校长 ;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 心悦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