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杨开慧藏在墙里的手稿:尘封52年重见天日,可惜毛主席已逝6年

杨开慧藏在墙里的手稿:尘封52年重见天日,可惜毛主席已逝6年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父亲是一个农民。

1901年,杨开慧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父亲杨昌济是远近闻名的大学者。

两个生活、家庭完全不同的人在日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也许就是爱情的魅力吧,无关远近,无关家庭。

杨开慧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的名字,是在是在1914年的春天。

当时父亲杨昌济捧着毛泽东的《讲堂录》赞不绝口,杨开慧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表情,要知道父亲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什么样的文章没有见过。

杨开慧好奇得问:爸爸,这是谁写的呀?

杨昌济带着笑容说:你看看,好好看看!

看到文章后的杨开慧也赞叹不已,内容层次分明,字迹行云流水,最后的署名正是“毛泽东”3个字。从这个时候起,杨开慧就对作者毛泽东产生了倾佩之情,想要见见这位才子。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没多久,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来到杨昌济的家中向老师请教问题。在老师的家中,毛泽东见到了杨开慧。


在看到杨开慧的一刹那,毛泽东就动了心,正如日后他与记者斯诺的对话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他还比较拘谨,出于礼貌,他第一次与杨开慧对话时是这样说的:“开慧同学,听杨老师讲,你在家发愤自修,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杨开慧:闭门求学,其学无用呀!

毛泽东猛然一愣,这不是自己的主张吗?于是追问:“你怎么知道我说过这句话?

杨开慧笑着回答:我看过你的文章呢!

就是这么短暂一遇,两个人都被对方所吸引,之后每次毛泽东与杨昌济讨论国家兴衰之际,杨开慧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周围。

看着意气风发的毛泽东,杨开慧的内心萌生了异样情愫。两个人喜欢上了对方,只不过当时他们都比较腼腆,谁也没有把窗户纸捅破。

之后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也受到了其他才女的追求,尤其是湘江才女陶毅的出现,让杨开慧第一次感觉到危机,她怕毛泽东会喜欢上别人,她怕她会失去毛泽东,原本打算独身一生的杨开慧焦虑不安。

爱情就是这么奇妙,明明喜欢对方,但是却又不肯开口,等到错过的时候,忆往昔,空流泪。不过杨开慧并没有错过毛泽东,她的嫂子李一纯帮助他们牵了一根红线。


李一纯并不像杨开慧那么拘谨,她直接找到了毛泽东,并且说明了杨开慧的想法。毛主席在得知杨开慧心里有他之后十分激动,数日难眠,激动的他写了一首十分抒情的《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封信打开了杨开慧的心房,爱意如同泉涌,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一个名门世家的大家闺秀,他们的爱情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女儿,他们的爱情杨昌济也是知道的,在一次在和章士钊的谈话中,杨昌济说:“有位叫毛泽东的青年与开慧现在有些来往。他原来是我的学生,就学识来说是很不错的。就人品来说,也很不错。


章士钊听说过毛泽东,但只闻其人,未见其面。在杨昌济老爷子选女婿的大事上,他也不好过多的发言。只不过杨昌济评价毛泽东的话吸引到了他,他想看看究竟是何许人能得到老爷子的肯定。

巧的是在一次讲座中,有个人告诉章士钊毛泽东来了,章士钊并没有直接去找毛泽东,而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关注毛泽东的一言一行。

毛泽东全神贯注的听课,对老师讲的内容十分重视,时不时还挥毫记笔记。章士钊十分满意,讲座结束后直奔杨昌济家,说:“杨先生,您不要犹豫了,赶紧把小姐许配给毛泽东。

章士钊年少成名,是著名的学者。杨昌济本身就比较看好毛泽东,此时听到章士钊的肯定,于是下定了决心,促成了他们俩的婚事。

1920年10月,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作为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她的婚礼。很多人以为这次婚礼肯定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十里红妆的盛大场面。

但令人惊讶的是,杨开慧不坐花轿、不带凤冠、不办酒席,一个人提着行李箱来到了毛泽东的宿舍,这样就算成婚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宴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只用了六块大洋就办了婚礼。


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是“不合礼制”的。但是对于青年来说,这是打击封建社会的繁文缛节,这是浪漫又理想的婚姻。因此他们的婚礼在长沙城广为流传,成为一桩美谈。

但是美好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追求共产主义的他们在日后遭到了“暴风雨”,红色伉俪聚少离多,苦多甜少。

1922年10月,毛泽东、杨开慧迎来了他们第一个孩子。毛泽东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儿子成为国家的英才,救民于水火,所以取名“毛岸英”。令人惋惜的是,后来毛岸英在朝鲜遇难,成为毛主席的心中之痛。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都比较年轻,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成长为苍天大树,毛泽东经常出席各种会议、活动,深明大义的杨开慧并没有半点抱怨,一边带孩子一边帮丈夫分担工作。

谁不想天天陪老婆孩子?但是毛泽东没有时间顾及儿女情长。当时中国积贫积弱,长期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为挽救中华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开始为中华命运奔波。作为时代巨人,毛泽东投入革命队伍的洪流之中,并且迅速成长。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虽是共产党党员,但是在国民党身居高位,成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一个月工资100多大洋),国民党政要胡汉民与他称兄道弟。

这个工资可了不得,要知道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才八百多大洋,毛泽东一年的工资就能买一个四合院,而且还有结余部分。他完全可以和老婆孩子在广州过富裕生活,根本不需要去住窑洞吃苦。

更别说他当时的地位比蒋介石还要高的多,有着胡汉民这一层关系,他在国民党的地位可能还会再升。但是官位再高有什么用?他在乎的是百姓能不能吃饱穿暖,中华民族有没有希望!所以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国民党,而且扎入革命的洪流之中,并且成为引导洪流的领袖。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毛主席挥毫:“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遍地哀鸿、赤血千里,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中国革命事业吗?不就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吗?不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吗?


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中华大陆遍地哀鸿,毛家也没有幸免。在“八七”会议召开后,毛泽东就离开了杨开慧,时刻为农民起义做准备。

杨开慧也希望丈夫能陪着自己,但是共产党需要他,中国革命事业需要他,中国人民需要他,深明大义的杨开慧“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帮助丈夫完成事业。在丈夫离开之际,她细心的为丈夫收拾行李,殊不知,这一去就成了永别,杨开慧再也没能看见他的丈夫。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带领起义部队前往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朱毛会师,井冈山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了国民党恨之入骨的存在。

为了镇压共产党,国民党开始在全国大规模逮捕革命人士,白色恐怖蔓延全国。湖南军阀何健下令抓捕共产党人士以及共产党人的家属,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杨开慧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几次都逢凶化吉,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毛泽东是红军的“大脑”,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只要抓住杨开慧就能威胁到毛泽东,于是湖南军阀何健下发悬赏令,出1000大洋悬赏捉拿杨开慧。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在潜回板仓看望孩子时被捕。其兄杨开智得知后,迅速找到了杨昌济老先生的朋友章士钊、蔡元培,在章士钊、蔡元培的动员下,一大批名流开始向国民政府施压,要求释放杨开慧。

国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致电何健,要求缓刑。但是“杀人狂魔”何健认为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无视国民政府的电报,逼迫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并且承诺只要杨开慧与毛泽东离婚,那么立马释放她。

深爱丈夫的杨开慧断然拒绝了何健,恼羞成怒的何健下令枪决杨开慧。临死前,杨开慧看向井冈山的方向,留下了遗言:“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致信杨家:“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的家属杨开慧、毛泽建、毛泽覃、毛泽民、毛楚雄、毛岸英等人相继为革命事业牺牲,毛家为革命牺牲太多了。但是作为时代的巨人,他没办法,他把悲痛埋于心,带着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把旧社会扫到历史的垃圾堆,建立了新中国。

在建国之后,毛主席也常常怀念杨开慧,但是当时的局势还是不容他喘息片刻,美帝国主义仍旧在朝鲜耀武扬威。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才迎来和平安宁。

1957年,毛主席战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李淑一给他写了一封信,李淑一的信让毛主席又一次回想起杨开慧女士,于是挥毫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从诗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思念。学者章士钊在听闻之后,感觉有所不妥,便问毛主席:“女子称呼本应用“娇”,“骄杨”作何解释?

毛主席:“行(章字行严)老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章士钊老先生默然许久,是啊,女子为革命而牺牲,焉得不骄!

此时的毛主席坚持认为是“骄杨”,但是晚年的时候情绪有了变化。根据毛岸青回忆,有一次他们请求父亲写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留给他们做纪念。

对于毛岸青的请求,毛主席表示理解,作为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并没有陪伴他多久就遇难了,怀念母亲也是应该的。

毛主席提笔写道“杨花”,毛岸青以为毛主席写错了,赶紧发生提醒:“爸爸,不是‘骄杨’吗,怎么……

毛岸青的一席话把毛主席拉回现实,毛主席意识到自己触景生情了,停下了笔。毛岸青以为父亲要重写,所以换了一张白纸。但是毛主席并没有换纸,说:“称‘杨花’也很贴切。”随后写完了这首诗。

此时毛主席没有用“骄杨”,而是用“杨花”,更加流露出他对妻子杨开慧的思念之情。

毛主席对杨开慧一直念念不忘,在毛主席晚年时有人提议翻新杨开慧故居,但是毛主席断然拒绝了提议。一来是担心劳民伤财,毛主席不想用公家钱来办私家事;二来就是这里是唯一留有杨开慧生活痕迹的地方了,念旧的毛主席不想就这样断了念想。

其实不止杨开慧,毛岸英的衣服毛主席留了二十多年,他把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晒晒,看着毛岸英的衣服心情异常惆怅。


他去世六年后,党决定翻新杨开慧的故居,工人在翻新的时候发现了墙壁夹层的手稿。原来这些手稿都是杨开慧生前留下的,她担心这些手稿流失,她担心自己遇难,丈夫再也看不到她的书信,于是她把这些东西藏在了墙壁夹层。

可惜的是她不知道毛主席是如此的念旧,毛主席不舍得破坏杨开慧的故居,一辈子都没有翻新杨开慧故居,也无缘见到这些手稿。

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坏事是留有遗憾,好事是毛主席没有发现这些手稿。因为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十分不好,如果发现了这些手稿,那对他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手稿内容十分煽情,我节选几段:

父爱是一个谜,他难道不思想他的孩子吗?我搞不懂他!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人的感情真是奇怪,王春和那样爱我,我连理也不想理他。我真爱他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

密密麻麻的字说不尽杨开慧对丈夫的爱,这种爱情经历了生死考验,虽然毛泽东没看到,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杨开慧的内心感情才不会被埋没。谨以此文纪念这段烽火中的爱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64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