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的竞价,成功拿下了位于非洲加纳的纳姆迪尼金矿项目开采权,该金矿的总储量高达145吨,每年能够产出大约12吨黄金。尽管这是一场“正常的商业交易”,但却引起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媒体就对这场商业交易进行了阴谋化的演义,它们表示,原材料市场将成为“中美争夺的新战场”。
不仅如此,美国媒体还宣称,美国在这个新战场的博弈上已经落於下风,中国“领先世界10年以上”。毫无疑问,美媒的评论是错误的。一方面,中企收购外国矿场属于“正常的商业交易”,是中国“持续开放”的象征,总不能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同时,不允许中资走向世界吧,如果是这样,那就违背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本意。
另一方面,中国加快收购国外优质资产也是迫于环境的压力,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让中国加快这么做的,恰恰就是美国本身。众所周知,为了尽快恢复疫情冲击的美国经济,美联储多次增发美元,美元的超发引起了两个很不好的结果。其一,是各国必须配套发行更多的本国货币,以此来对冲美元的增发。
其二,就是美元贬值加剧,这对于美元储备大国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而中国恰恰拥有非常雄厚的外汇储备,而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在美元大量增发的背景下,中国拥有的美元其实是在不断贬值的,在无法决定美元价值的情况下,中国要尽可能的挽回损失,最快的方法,就是尽快将美元变现,也就是变成现实的资产。
因此,中国企业开始加速进军国际市场,大规模采购优良资产也就一点不奇怪了。具体到加纳的金矿,这不仅可以让中国脱手大量正在持续贬值的美元,而且还获得了145吨黄金,都说盛世翡翠,乱世黄金,现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货币战争一触即发,美元不计后果的增发,黄金的保值作用就非常明显地凸显出来了。
西方社会估计也是看到了这趋势,也就是美元滥发,全球货币普遍增发的迹象日益明显,在此情况下,“原材料”无疑成为资本热捧的香饽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材料市场的确很可能成为“中美争夺的新战场”,但如果说这个战场是中国开辟的,那就是赤裸裸的抹黑了,纵观国际上被美国和欧洲利用金融霸权趁火打劫拿下的优质资产还少吗?
就算中国率先在贵金属市场上展开攻势,那也是自由经济、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是战略具有前瞻性的表现。美国媒体对本国滥发货币祸害全球的行为不置一词,却对中国采购加纳金矿的行为指手画脚,这种化身怨妇一样的毒舌其实是非常卑鄙的,除了浓浓的酸味之外,美国总是在别国身上找理由和借口,显然这是非常可悲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