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时间的生意,可能永远不会缺乏顾客。2000年前最有名的一名“买家”叫嬴政,2000年后他的追随者们摇身一变,成了实验室里激进的学者、商海里驰骋的富豪……
随着前不久双12的落幕,2020年即将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京东研究院公布膳食补剂类目top10名单,数据显示榜上3成名额由主打维持年轻的“返老还童术”拿下,基因港继续保持往期劲头,开局60秒销百万,总成绩横跨汤臣倍健、钙尔奇等传统品牌拿下店销第一位置。
从2017年商业化以来的“嘘声”一片到2020年的一片掌声,三年撬动千亿市值的小胶囊为何在今年获得了口碑绝地大反转?深究其背后原因,与两个字分不开——资本。
一、硅谷“2029预言”:人类开启不老纪元
2017年硅谷“预言大师”、谷歌首席科学家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某杂志专访中表示,“2029年生物技术将助力人类走向永恒生命的新纪元”,引发大众哗然。今年4月,全球寿命研讨会在伦敦召开,会议列举了27项突破性进展,包括β-烟酰胺研究在内的2000多篇论文公之于众,主持人Lynne教授表示这将有望让“2029预言”提前实现。
检索《Cell》《Science》《Circulation》等顶刊近千篇研究可知,β-烟酰胺的诞生并非偶然,长达近百年的研究奠基以及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新需求,使其能在众多抗老化技术中脱颖而出。华盛顿大学、哈佛医学院、庆应大学等学府从维系端粒稳固以及激活SIRT蛋白家族层面证实,作为一种人体原本就存在的维生素衍生物,它具有可观的延缓老化潜力。
除此之外,有关该物质的人体临床在2020年也迎来新进展。
众所周知,抗老类临床始终面临着实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变复杂等难题。今年4月,野田制药、爱知医科大学和基因港生物等学企联合,对一批57至78岁人群进行为期90天的封闭式临床,参与者会在每天早上8点定时定量服用500mg的基因港旗下β-烟酰胺,后经多项测试,干预组的老化指标(抗酸化、STRESS 、AGE等)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正向改变。
上千篇研究总结得出话:β-烟酰胺是目前诞生的为数不多能够走出实验室的抗老技术。基于研究基础,2017年各路资本纷纷抢滩登陆,对于它们来说,诞生的则是一台超级“印钞机”。
二、上市公司“押宝”,瞄准富豪“钱袋”
2020年7月,中信证券研报引发风波。该研报将β-烟酰胺的物质原理、价值链、竞争格局以及发展阶段做了较为详实的报告,但其中一句“市场远期可达千亿”无疑给投资者们画了一幅宏伟蓝图,即便中信并未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远期”到底是多远,市场参与热情依旧不减。
据悉,当前抗老市场消费主体基本仍以中老年为主,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超过2.5亿,并预测将于十四五期间上升至3亿。老龄背景下,研报发布仅月余,十余家上市集团高调入局,两周内创8连板,搅起百亿市值风云,而国产代表基因港则在生产端发力,旗下莱孚斯本8月投产,成为业内首家百吨级原料工厂。
2019年5月,银美林投资策略师亚雷德·伍达德(Jared Woodard)在报告中指出21世纪三大新趋势:基因组学、大数据和逆龄技术,后者规模预计在5年后年达到5040亿美元,而中老年富豪将率先‘尝鲜’”。
目前市场状况与银美林预测走势一致。据基因港数据显示上线该物质单品以来,两年内共计售出40余万单,成交额超6个亿,其中八成购买力由一线城市中老年富豪贡献。尽管今年8月的新工厂投产使产品覆盖进一步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但其京东区许姓负责人依旧表示,“至少还需要一年才能看到最终结果。”
三、被指“智商税”,新技术未来何去何从
尽管新科技搭上了行业起步的“快车”,市场表现较优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留下的一些“乱象”同样无法忽视。此前就有报道指出,来自湖南湘潭的李力先生(化名)向当地媒体反映,在某宝非官旗店铺选购的基因港,发现胶囊有黑色霉点疑似过期,反复投诉无果才诉诸于媒体。
类似情况也并非少数,β-烟酰胺物质作为新晋膳食补剂类产品,业内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自治手段。浙江科学检测中心侯主任曾在采访中呼吁要对物质检测形成标准,至少做到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评论家邓宁格曾说,“资本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则”。对于这一新物质行业的资本搅局,有识之士对此抱有警惕:应做好基础科研夯实和市场引导工作,谨防过度吹捧,否则未来将折戟沉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