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毛主席一直等待着一位老朋友、老战友。得知这位故人即将抵京参会,毛主席还特意派人用专车在车站迎接,径直将其接到了中南海。当车门打开,毛主席紧紧握住来人的双手,欣喜而又激动地说:“舜华,你还活着呀!幸运呀!”
毛主席口中的“舜华”,正是湖南汝城的朱舜华,后来化名为张琼。
“润之哥!不,主席,我还好,还好啊!”说完这句话,张琼泪如雨下,便哽咽地说不出话了。
图|解放后毛主席与张琼在北京的合影
张琼上一次喊毛主席“润之哥”,已经是在27年前了。
那么,这位张琼又是何人?她又与毛主席有着怎么的情谊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将会为大家讲述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要解答这些疑问,需要从一个世纪前讲起。
1920年秋,毛泽东在湖南组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还亲自担任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积极吸收和组织进步工人、学生。在此期间,杨开慧也加入了青年团,在省学联做宣传工作。
当时的省学联,成为了学生运动的指挥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大,而且常常帮助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有着很好的口碑,也成为不少学生的依靠。
图|杨开慧烈士遗像
有一次,杨开慧在接待一批从衡阳来的学生时,注意到里面有个年纪很小的姑娘,便与她聊了起来。这位女孩子,便是朱舜华,原本在衡阳三师读书,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了,又跟家里闹得不愉快,所以跟同学们前来投奔省学联。
初见朱舜华,杨开慧便很喜欢这个倔强又泼辣的小妹妹,还特意将她介绍到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当代课老师。由此,杨开慧与朱舜华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可谓情同姐妹。
朱舜华回到衡阳后,一直按照杨开慧的嘱托,继续组织学生运动,同军阀做斗争。朱舜华复学后,还与杨开慧进行书信往来,两人的关系颇为密切。
后来,杨开慧和毛泽东都很注重对朱舜华的培养,杨开慧还担任了朱舜华的入党介绍人。朱舜华的入党,与毛泽东、杨开慧的引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也有资料称朱舜华是毛泽东在湖南发展的第一个女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朱舜华的丈夫贺恕,是毛泽东的好友,两人有着很深厚的情谊。基于这一层关系,毛泽东也对朱舜华非常关照。这样一来,朱舜华在生活中拿杨开慧当作姐姐一般,也喊毛泽东为“润之哥”。
图|贺恕·青年时代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朱舜华再次与毛主席相见时,开口喊出的第一句话是“润之哥”,而毛主席也依然十分挂念这个小妹妹。
1923年,朱舜华与贺恕完婚,两人一同到水口山矿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他们对外的公开身份是矿区子弟小学的教师。
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朱舜华改名为张琼,一直陪伴、追随着丈夫贺恕,先后在长沙、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图|张琼与贺恕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关于“张琼”的了。
要讲述张琼的故事,不得不先介绍她的丈夫贺恕。
贺恕,是湖南耒阳县人,清末时上过私塾,民国时进入省立第三师范读书,五四运动时与黄静源等人发起召开了衡阳各界代表大会,组织抵制日货的活动,同时出任湘南学联干事。在此期间,贺恕还组建了革命团体“沙子会”,探讨“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真理。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同时在三师设立了分社,主持三师分社工作的便是贺恕。由此,贺恕与毛泽东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当时,毛泽东在前往贺恕老家调查时,还经常与贺恕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
图|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1921年7月,毛泽东向贺恕发出邀请,介绍贺恕到长沙第一师附小任教。贺恕进入一师附小工作后,还协助毛泽东创办自修大学。这一年10月,贺恕经毛泽东介绍入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样是在这一年,贺恕的妻子朱舜华也经杨开慧介绍入党。为了掩护丈夫贺恕,朱舜华后来化名为张琼。
张琼与贺恕,是湖南耒阳著名的革命伉俪,两人为了革命付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一切。
1923年11月,已怀有身孕的张琼正参加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一周年的聚会。不料,反动派得知消息后派出军警将其逮捕,并对张琼施以重刑。结果,张琼腹中的胎儿由此流产。张琼与贺恕的第一个孩子,还未及睁眼看到这世界的样子,便停止了心跳。
幸运的是,奄奄一息的张琼后来被群众救出,经多方医治终于挽回了生命。此后,张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后,再次投身革命。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贺恕被反动派通缉,但始终坚持革命理想,组织队伍参加了围攻长沙的战斗。与此同时,张琼被迫隐蔽到衡阳县庙溪山,组建了一支游击队。
图|贺恕故居
革命斗争是极其残酷的,特别是在“马日事变”后,贺恕与张琼在坚持斗争的过程中,数次经历了失去骨肉至亲的剧痛。
当张琼率领武装同敌人周旋时,还有两个孩子留在城内。结果,敌人在围困张琼的同时,还派人抓住了她的孩子,想要以此来要挟张琼率领队伍投降。不过,张琼不为所动,残忍的敌人竟然将2个孩子的尸首钉在了门板上。此时,张琼已经失去了3个孩子。
面对猖狂的反动派,张琼的斗争意志更加坚定。在与敌人的斗争中,除了被敌人残害的3个孩子,张琼还有1个孩子失踪。在失去了4个骨肉后,张琼与贺恕奉命前往邵阳开展工作,贺恕出任湘西南特委书记、张琼出任特委委员。
图|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纪念馆
当时,湘南的形势十分严峻,张琼与贺恕在积极险恶的环境下,冒死重新组建了几个县的党组织,同时组织农民暴动。1929年,张琼生下了第5个孩子,这是她与贺恕仅存的骨肉。
然而,就在生产完不久,张琼与贺恕组织年关暴动时双双被捕。张琼被捕后,敌人拿她的儿子做要挟,逼张琼交出“同党”,否则就让她和她的孩子都活不成。
最终,这个孩子也被敌人残害了。原本,张琼刚生育不久,又经过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早已羸弱不堪,再经历这次丧子之痛,便在悲愤交加中晕厥过去。
由于张琼生育不久,又饱受敌人的折磨,加之难以承受丧子之痛,便在悲愤之中晕厥了过去。猖狂的敌人以为张琼已经死了,便将她拖到了野外。幸而百姓及时发现后及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张琼获救后,贺恕也经党组织多方面营救得以出狱。张琼、贺恕被救出后,随即再次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1930年春,张琼与贺恕离开湖南,赶赴上海开展革命工作。因为经济拮据,张琼与贺恕手中的盘缠不足,最后是一路乞讨才艰难抵达上海的。
1930年底,贺恕被委任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但在赴任途中得知江西省委已经敌破坏,遂折回上海。不过,由于身份暴露,贺恕后来在上海被捕,并被囚禁在南京。
贺恕在南京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被营救出狱后,已经残疾的贺恕依然在上海坚持秘密工作。贺恕以摆书摊作为掩护,建立了秘密联络点,搜集、传递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坚持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直至1947年4月病逝于上海。
纪念贺恕烈士诞辰120周年活动(2019年)
及至贺恕病逝前,他还心系革命事业,同时还叮嘱张琼要革命到底:
“看起来我们要分手了,我们的五个孩子都没有了,今后,只剩下你孤单一人了,我有许多话要对你说,上海即将解放,新中国也要诞生了,解放后一定要见到润之同志,把我们的事告诉他,希望你跟着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革命到底!”
当时,上海即将解放,可惜贺恕却无缘目睹新中国成立的壮举了。弥留之际,贺恕自然免不了有很多遗憾,而他最心痛的莫过于失去的5个孩子。不过,他同时也坚信,尽管剩下张琼只身一人,这个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的革命伴侣,依然会不计名利地跟着党前进!
在先后失去了5个孩子后,这对伉俪依然坚定革命信仰,令人极其钦佩。
图|贺恕
新中国成立后,张琼在上海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任教。由于工作出色,张琼于1950年8月赴京,准备参加全国教育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正是借着这次进京的机会,张琼得以同阔别27年的毛主席相见,并不禁像多年前一样喊毛主席为“润之哥”。
毛主席与张琼重聚后,听完张琼与贺恕的故事不禁感慨:“你失去的太多了!”
原本,毛主席想挽留张琼在北京工作,但张琼此时已经习惯了在上海的教书生活,而且表示愿意做一名小学教师。张琼的想法,一方面是谨记着贺恕临终时“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的嘱托,另一方面也是想借着教书的机会,能更多地同孩子们接触、生活。
毕竟,张琼、贺恕夫妇为了革命,先后失去了5个孩子。解放后,贺恕被追认为烈士,而张琼则将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张琼晚年时,她还拖着病体撰写了许多回忆录,将许多先烈们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料。
图|张琼老人与学生们在一起
1981年,张琼逝世于上海,平静地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享年79岁。尽管张琼老人已经离开我们将近四十年了,但她和与丈夫贺恕的故事却依然激励着每一个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