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近些年,在复杂的贸易大环境下,有关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言论越发甚嚣尘上。但是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成功突围的中国,用行动用结果给逆全球化思潮上了一课。
取代中国制造?美国印度越南全部不抗打
2018年以来,在美国的主导下,逆全球化声音逐渐抬头,这让世界经济走向了不确定性。今年4月初,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还呼吁在华美企撤离,并且称愿意支付搬家费用。
随后5月份,印度总理莫迪也宣布了一项价值20万亿卢比的经济计划,强调印度要自立更生,要求印度人要多多购买本国产品来提振经济,同时表示印度制造要追赶中国制造,甚至取而代之。
而疫情期间,整个东南亚经济遭受了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最大的冲击,但越南却一枝独秀,逆势崛起,根据越南投资计划部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0日,越南吸引外资总额达264.3亿美元(约合172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3.1%。
在美国呼吁制造业回流、印度坚持自力更生、越南成为外资聚集地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即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制造业是否会被其他国家替代?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国家的行动是否有效。
首先,是呼吁制造业回流却遭遇失败的美国。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策略已经实施了十年之久,但结果收效甚微。苹果、特斯拉、GE、3M 等美企也没有停下在华市场的步伐。今年11月份,还有197家美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展出商品数和展览总面积位列各国第一。
其次,是宣称要自力更生却不堪一击的印度。表面上,喊着自力更生口号的印度是拒绝和中企合作、抵制中国制造的态度,但背地里,印度却改变不了该国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印度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4月-9月,中国商品在印度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已从上一财年的13.7%升至18.3%。
再者,是快速崛起但受限于体量过小的越南。虽说,近二十年来越南经济增速基本保持了5%以上,但该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不足”,即是越南体量太小了,成不了大器。曾有分析人士直白指出,2018年中国的GDP就比越南高55倍,甚至我国15个省区市GDP都高于越南GDP总量。
另外,中国约有8亿制造业工人,而越南只有5500万。换而言之,越南和中国完全不是同等级的,孰胜孰优一眼明了。
世界为何离不开中国?致命3问
在疫情快速蔓延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也成为焦点。据日经中文网早前推算,要是中国的制造业生产额减少100亿美元,海外市场的生产和销售额就得减少67亿美元(约合438亿元人民币)。而世界经济为何离不开中国?那要先搞清楚这三个问题。
试问,哪些国家能在产业链上替代中国?经过四十年的努力,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长且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而且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是1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制造业产值为4万亿美元,占了总值的3成左右,远高于排名第2-5名的美日德韩四国。
试问,哪些国家能在原材料供应上替代中国?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中基础原材料供应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以钢铁为例,1996年以来中国的钢铁产量始终保持着全球第一的位置,201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 9.963亿吨,占全球份额为53.3%。
这意味着小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汽车,大到外面的铁道、桥梁、船只等钢铁制品原料都无需进口。再如,疫情暴发初期,口罩成为抢手货,但不少国家因为缺少制造口罩的主要原材料——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加工制成的无纺布,只能作罢。
而中国没有这个担忧,原材料充足,产业链完整,每天可以生产55亿只口罩,还被外界誉为“全球抗疫的兵工厂”。
试问,哪些国家能在市场规模上替代中国?在航空、新能源车、智能手机等众多行业里,中国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近期,国家发改委重要人士还对外表示,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超42%,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市场。
这一切,对外企而言显然是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毕竟谁都不会傻到忍痛放弃中国这块宝地。
文 | 李泽钚 题 | 黄紫镓 图 | 饶建宁 审 | 刘苏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