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是日本京阪神都市圈中一个重要城市,因为其位置更靠近关西机场,常常作为日本关西地区旅行的第一站。因为对购物与游乐不感兴趣,这次旅行,在大阪呆的时间比较短,重点就是参观大阪知名的古代与现代的建筑。
天守阁算是大阪的重要地标建筑。不过现存的天守阁是20世纪以钢筋混凝土重建的,建筑价值已大大降低,加之先前参观过使用传统木结构工艺建造的姬路城,因此没有前往参观。
大阪最值得推荐的古代建筑是建于公元6世纪的四天王寺。当时的圣德太子为了扶持佛教,专门从百济(古朝鲜三国之一)聘请了工匠主持修建该寺。朝鲜的佛教由中国传入,建筑自然也受到当时中国建筑很深的影响。四天王寺虽然经过多次重建,但基本形制与建筑风格都留存下来了。
四天王寺的核心建筑是沿中轴线依次布置、且以回廊环绕的中门(山门)、佛塔、金堂、讲堂。这种形制属于早期佛寺的布置方式,其后随着佛塔地位逐步弱化,佛塔逐渐后移至大殿后方,其位置也可能不在中轴线上。这几座核心建筑群风格反映了中国隋代甚至南北朝建筑的特点。人字栱、蜀柱、云拱等做法都是蛮古老的构造形式。
日本古建维护是常态(百年就会一次解体重构,其他的小修小补就更频繁)。这次参观时中门就在维修,可以看到回廊里堆放着一些替换下来的旧构件。不过个人觉得翻修后新刷的大红油漆总觉得有些违和。另外发现一些复杂构件外面会以金属网格隔挡,应该是为了防止鸟类进入做窝。
除了回廊内的收费的建筑,回廊外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建筑。东院的太子殿呈八边形,可惜正在维修无法入内。一旁有座建筑的内部墙上绘有介绍圣德太子生平的壁画。进去参观的时候正赶上大师讲解壁画,听不懂就默默退出。临水的桥边有座六时礼赞堂,虽然油漆已剥落褪色,但反而觉得朴素自然。其他的建筑似乎没什么看头,并且周边有不少小摊小贩,给人一种步入集市的感觉。
接着参观大阪的现代建筑。先去了安藤忠雄为作家司马辽太郎设计的纪念馆。建筑体量不大,清水混凝土为主体的形体也很简洁。一段透明的玻璃弧廊引导进入室内后,一眼就被这座建筑最精彩的部分所吸引——一个沿墙布置有通高的巨大书架的三层挑空的大空间。只是遗憾是室内不允许拍照。
晚饭后来到难波公园。这座购物兼办公的综合体,最有特色的就是位于二层平台、夹在两侧弧形建筑之间的步行街道。在其中行走,有种置身于美国大峡谷的感觉。底层沿街多是商业门店,采用以玻璃为主的虚立面;二层之上的出挑变化丰富,采用石材为主的实立面。可惜去时已是傍晚,太阳入射角已经很低,阳光照不进两栋楼的缝隙之间,拍不出什么光影变化。
天黑之后参观由原广司设计、反映了其机械美学设计理念的梅田蓝天大厦。大厦最有特色的就是连接两栋高楼的顶楼环形步廊,在这里可以俯瞰大阪的夜景。先坐电梯到达柜台购票,再乘坐自动扶梯穿过封闭的玻璃廊子来到顶部空间。下层因为封闭玻璃窗的缘故,拍照会反光效果不好;再往上走一层来到采用玻璃栏板形式的屋顶平台拍照会方便很多(不过视野还会受到外沿栏杆的影响)。当天的天气还不错,刚开始的时候天空中还能看到火烧云,后来随时间推移就逐渐褪去。拍照完下楼人就变多了,需要排队等待电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