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永平(耕野)
清晨,天空湛蓝,朝阳初露。我循着“隋堤烟柳”的古韵,“汴水晴波”的遗风,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遗存1000余年的泗州汴河西水关码头,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里,停泊着一艘艘画舫楼船,亭榭龙舟。艘艘楼船上都飘着“水韵泗州一日游”的彩色飘带。
我正欲到售票窗口购票,一位导游小姐迎上前来:“喂,同志您好,欢迎您到泗州来。请问您是一日游还是半日游啊?”我说:“一日游与半日游有什么区别啊?”她说:“一日游就从这里坐龙舟,沿着当年隋炀帝坐龙舟去扬州观琼花的隋唐运河,一路向西经过义井码头、洋城湖、永乐桥、鹿鸣山、烽火台抵达唐河,再从唐河去观摩规模宏大的唐河地下涵,然后到新汴河,坐游艇,一路经过新时期晚期遗址佘家台、秦桥关、罗成跃马的花板桥到泗州码头、石梁河地下涵,再乘游艇去游石龙湖湿地,看温泉,洗温泉浴、游霸王城。”我问:“那半日游呢?”导游说:“半日游您就从这里上龙舟,一路向西游到唐河,然后坐车返回泗城或去游楚霸王失道的阴陵山、虞姬墓。要是向东就经过明户部尚书陈翌墓、汴河风情园、十里长庄到水口魏,然后登堤沿汴河故道游枯河头、看枯河大闸。如果要是不返回泗城,还可以继续向东经桃园隋炀帝行宫直达泗洪县城。”因为我是文化人,所以对这位导游所提到的景点早已耳熟能详。我说:“那我就一日游吧!”导游小姐指着一个窗口说:“请您到这里购票。”“嗨,还挺贵的,一张票50元!”我虽然嘴里没说可被聪明的小导游看出破绽。她说:“不贵的,我们这龙舟都是根据历史记载的资料仿制的,和隋炀帝当年坐的龙舟一摸一样,上去体验一下皇帝当年的风采吧!”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顿时明亮起来。我笑着说:“对,走,体验一下坐龙舟的滋味!”
我上了这艘名为“隋炀帝1号”的龙舟,一楼已经坐满了人,导游把我介绍给另一位导与我游告别说:“喂,老师傅,祝您旅游愉快!”我边说“谢谢您!”边被另一位导游领着走上舷梯向二楼走去。上了二楼,我在一个靠右的座位上坐下,打量着这艘制作考究的龙船。前后约有10米,宽约5米,一排8个座位,前后共10排,中间是龙座,据说这就是 隋炀帝当年坐的龙座,上面标价为180元/座。室内的6根木柱上雕龙画凤。窗户屏风上山水人物画图充满古韵。龙舟启动了,随着引擎的轰鸣声,龙舟渐渐驶入汴河故道。一路上,只见两岸行行绿柳,枝叶纷披。绿影浴河,摇曳生姿。水映绿柳,晴波如画。来到五中门口,龙舟停了下来,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你们看,正北两水间那座有石碑和石狮的坟墓就是明朝在鄱阳湖大战中代替朱元璋跳水而死,赢得胜利的高阳侯韩成后人韩礼的坟墓。韩成死后,韩礼奉命进京做官,哪知命运不济,病死途中,后就归葬这里了。”这时,我们才发现河北有一块上写着“高阳侯之孙韩礼墓”的牌子。说话间,龙舟已缓缓向前移动了。稍许,龙舟又慢了起来,导游向右一指说:“大家注意了,前面马上到达义井码头。这里的隋堤古道旁有一口井,叫义井。为什么叫义井呢?传说凡是在这里过往或住宿的客商都在这口井里提水饮水。道旁住着一对卖茶的夫妇,免费为客商提供提水用具,从不收钱。时间长了,人们就称这口井叫义井。义井在隋唐时期是一个码头。2001年,在这里曾经出土很多拴船的木桩。并且有外地人来这里挖宝。”看着曾经繁华的码头,我仿佛看见这里停泊的众多船只上有往来行人,缕缕炊烟。游船的速度快了起来,两岸石砌墙体上的栏杆和杨柳在我的视线里迅速后移。我看着两岸绿柳中间植的冬青、盛开的桃花,不禁想起白居易的《隋堤柳》“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绿柳外是整齐的村庄,祥和的人家。透过村庄的缝隙看到的是绿油油的麦田。这年年岁岁受到古运河水的滋润的村庄、麦田,无不充满生机,绚丽浪漫!我正陶醉在古运河两岸的壮美风光里,忽听广播喇叭里传来播音员清脆的声音“旅客同志们,前面马上到达洋城湖风景区。在解放以前,这里北岸有一湖叫洋城湖,波浪滔天,湖内鱼虾丰盛,菱芡万丛。相传古虹县城就沉没在这里。每逢早晨雾霭,湖面上会现出古城,一如海市蜃楼。所以这里有一个歇后语叫——羊城湖上雾——现成(县城)”。嗨,我曾听说过水母娘娘沉泗州的故事,原来这里还沉睡着一座古城啊!我好奇地问随行的导游:“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到湖边去看看吗?”导游笑笑对我说:“这里由于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湖水早已干涸变成万亩粮田了。现在这里是羊城湖农场。”听导游说完,我看到左边的省道南面树立一块“泗县洋湖麦豆良种场”的巨幅招牌。我知道这“洋城湖”的“洋”字写错了,因为史书上记载的是“羊城湖”,而不是“洋城湖”。听了导游的话,我的心里存有一丝遗憾:虽然兴修了水利,但也破坏了生态啊!这时,不知是谁提出了这里还有戚夫人墓。船内没有人回答,一片静谧。是的,我曾听说过,泗虹合志上也曾记载过:戚夫人墓在羊城湖西岸,据说墓冢还在。难道范成大“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的感叹就是指的这里?沉默中,我看到路标,长沟镇到了。广播喇叭又响了起来,“旅客同志们,大家好,这里是长沟镇,原名长直沟,我们的龙舟马上会横穿虹灵沟,抵达汴河口——唐河。为什么这里叫长直沟啊?因为这里有一条虹县和灵璧县的分界沟——虹灵沟,长且直,故名长直沟。后缩写为长沟。长沟是副县级标准镇,文化底蕴丰富,有《鹿姑娘》、永乐桥、鹿鸣山、阴陵山等名胜古迹和美丽的传说,如虹乡八景,长直沟就占了四景即:隋堤烟柳,汴水晴波,洋城春色,阴陵夜月。”正说着,游船已经来到虹灵沟。只听喇叭里又说,解放前这个镇古汴河的南岸和虹灵沟的东岸是州地,即属泗州管辖。虹灵沟以西,古汴河以北属灵璧县管辖,俗称县地。正行间,前面来到一座沧桑的古桥,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南巡路经此地所建的石桥,俗称永乐桥。看着永乐桥建筑的色彩以及历经风雨剥蚀的桥墩,我读出了那里沧桑的信息。路过长沟镇,来到鹿鸣山下,导游拿起了电喇叭“旅客同志们,大家看我们龙舟的左前方有一座山,虽然被开采削平,但是却享有盛名,因为明成祖朱棣南巡曾驻跸其上,夜闻鹿鸣,故名鹿鸣山。这座山上原有60多间庙宇,后来毁于战火。现在山也被打平了!清代凌梦旸曾有诗赞曰‘鹿鸣山色远苍苍,旧是平芜古战场。记得天河浮铁骑,六军同时护文皇。”看到被削平的鹿鸣山,现代诗人在《鹿鸣山》中写道“当年鹿鸣山,苍莽浮云端。霭霭透青秀,处处溢烟岚。鸟唱幽谷翠,鹿鸣禅房喧。而今狂轰炸,饮恨奈何天。”大家再看河的北岸有一座小山名曰灰山,因为宋代修东京汴梁城(开封)用这山的石灰,所以叫灰山。当年,这座山上有72座石灰窑,烧灰供应汴梁城建。灰就是从这条汴河运往东京的。据说,修东京汴梁城之所以用这山的灰是因为同等的条件这山的灰浆能黏起7块砖,而别的山上灰只能黏起5块。”话未落音,只见前面有一座土山映在眼前,导游额喇叭又响了起来“前面的这座土山是古代的烽火台,是用于传递边关信息用的。就在这座土山下,80年代汴河清淤时曾经出土宋代木船,桅杆长约10米,同时出土大量铜钱和陶瓷等。这充分证明了这条运河当年漕运的繁忙。大家向前看,前面是吴口子,古时是渡口。在这里,老百姓曾经在清朝时造反杀过朝廷命官——马大人……”龙舟上欢声笑语,一片喧哗:“这是一条传递古代信息的水道。” “这里是一条充满历史故事之河。“哈哈,不虚此行啊!”正说间,我们看到路标——上马铺到了。这时,小导游又一次不失时机地介绍起上马铺来,“上马铺的名字源于秦代,相传在灵璧垓下古战场的虞姬墓,霸王别姬后,心情十分悲伤,牵马带着虞姬的头一路步行来到这里,发现后有追兵才从这里翻身上马,向东驰去。以前这里有一块楚霸王当年的上马石,文革中被人弄去家垒墙了。”到了上马铺就到了汴河与唐河的入水口,按照资料的介绍,这里俗称汴河口。唐河以西,汴河故道成了粮田。唯独泗县段56华里依然焕发生机,这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显得非常珍贵。省和国家都数次组团到这里考察,拟定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汴河口建有一座汴河节制闸,用于旱涝期间随时调节汴河水位。
导游通知,请参加泗州水韵一日游的旅客持票下船,跟导游到闸西上船。我们将带您游游览唐河地下涵,到新汴河乘游艇返回泗城。听到通知,我随即下船登岸,越过汴河闸上了另一艘一只华丽的游船。告别汴河口,游船将一路向南。我将随着游船继续去游览唐河地下涵、新汴河、秦桥关、佘家台、花板桥、石龙湖了。
回头看到和我一起乘舟西游的旅客,尚有一部分没有和我继续同行。导游说“他们参加的是半日游,有的乘舟返回泗城,有的搭乘游车沿省303省道向西去游阴陵山和虞姬墓了。那里离这里只有8里路。”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带着一丝没去虞姬墓、阴陵山的遗憾,随船向新汴河驶去……
2010年5月15日写于泗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