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优秀孩子可以是自家的!带孩子一起旅行,是培养她性格的最好方式

优秀孩子可以是自家的!带孩子一起旅行,是培养她性格的最好方式

我不是旅游达人,但也是超喜欢旅行。

至于旅行的意义,且不提那些鸡汤“荡涤灵魂”之类的,总感觉每次旅行回来,压抑烦躁的心情,都轻松了。

因为自己喜欢旅行,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出去旅游就带上她。

开始只在周边,像天津北戴河山东较近的地方,也去十渡和河北衡水湖、白洋淀,比较多的是海边河边,还有张家口、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原,最多一天的车程。


随着孩子的长大,旅途也越来越远越来越长,像她5岁时到广东深圳过年,6、7岁开始去香港日本等。

孩子小的时候,根本不懂得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些玄奥的东西,她只知道玩水、在草原上快乐的跑。

不过每次从城市里走出来,一听说要去草原大海,她明显的兴奋,而且在出发前会抢着收拾行李,催促着快点儿出发。

到孩子上小学后,因为旅游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的锻炼,她变得让我们都出乎意外的优秀(我是这么感觉的)。


尤其是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与人打交道并积极思考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的很让我们欣慰。

以至于到现在,孩子是高中生了,都不愿意和我一起出去旅游了,我们被嫌弃了。

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不过我们全家人都很放心她单独出行,当然唠叨和叮嘱免不了。

孩子也不是小时候那种不耐烦,虽然还是风风火火,急性子,但也会理解我们的苦心,拿出她的攻略,从安全到紧急预案,这攻略,实用性和操作性每次我都实在挑不出毛病,而且行程合理花费最低。


其实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最欣慰的是:十多年的一起旅行,对她来说,既有她身体一直是健健康康的,她自己平时也有意识的锻炼身体,还以此教育我们;也有她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甚至包括一些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的能力、抗压能力等等;更有她对生活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空话,重要的是孩子在行路过程中的学习成长。



孩子的耐心、坚持和勇气,她在一次次的旅行中慢慢的学习改进。

记得有一次开车去北海公园,主要是去烟袋斜街这边的胡同。

好像是六岁了吧?

我们有意识的让她感受一下北京胡同的魅力,当然她最主要的心思是在北海公园划船、在南河沿吃北京小吃。

不过这都无所谓。

结果在北海公园划船时堵塞在桥下时,她的小暴脾气差点儿爆发。

“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

堵船半小时,我们在船上探讨,或者说,她被教育了半小时。

后来,她看着工作人员极危险的从一条船跳到另一条,用撑杆满头大汗的疏导,还拿水送给他。


从船上下来我们又去逛胡同,结果转来转去,那些似乎都差不多样子的胡同,让我们迷路了,我们停车的位置找不到了。

找了一个多小时,孩子从不情愿到放声大哭,蹲哪儿怎么说都不走了。

其实当时我特理解她,一个那么小的小不点儿,不停歇的走一个多小时,关键还觉得像在迷宫,毫无头绪,能坚持这么久才崩溃,已经不容易了。

而且我也有一些故意拖延时间的意思,就是想看看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哭能解决问题吗?”


我硬着心肠,等她哭的差不多了,这样问她。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办法,而不是无谓的哭?我想办法,你也想办法。你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我们可以找别人问路,也可以回到我们的出发点,我们还可以报警求助,等等,我们竭尽所能了吗?

再后来,闺女遇到难题,即便是委屈很大,也是咬牙想办法解决,眼泪汪汪的也不再无能的大哭。


孩子的性格,在一次次旅途中变得坚韧、主动,懂得分享和付出与收获的道理,做事有条理,最让我们欣慰的是目标的确定。

等她10岁多以后,我就经常的带她去爬山。

北京周边的山多,而且风景也美。春天踏青看野杏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赏满山红叶。

延庆、门头沟、房山、密云,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还有长城、周口北京人遗址等人文历史,这些,都是她窝在家里想象不出来的。

最主要的是,一次次的登山,让她明白了如何通过一个个小目标,而达到成功登上山巅的大目标。

当她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高兴的大呼小叫的时候,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时候,她明白付出汗水才能有这些收获。


“一旦我们决定攀登这座山,我们可不能半途而废。”

这是在第一次和女儿等北京最高峰东灵山时,我跟她达成的共识。

她当然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是第一次爬山,甚至比较危险的野长城箭扣长城都去过了。

望着有云雾在半山腰缠绕的东灵山,女儿思索了一会儿,询问了关于登山高度和难度系数的问题,坚定的点头同意了。

这一次攀爬野山,对于她来说还是很考验耐力,也就是这一次,她第一次有惊无险的在膝盖上永久留下了一个伤疤。


毕竟人小力气小,在登顶时山顶的风特别大,在通过一处岩石时,她一个不小心狠狠的摔了一跤,滚下斜坡十多米,膝盖磕破了。

至今,这还是她证明我没有照看好她的“罪证”!

还有很多的故事,比如原来比较内向的她,去香港承担了问路、入住酒店等等一系列任务,和说粤语的香港人闹笑话,也阻止不了她的认真与从容。

当别的和她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还被呵护在翅膀下的时候,闺女像个小大人,可以独挡一面了。

最为重要的是,现在做什么事,她都养成了制定目标的习惯。


一次次旅行,也是给她一次次的施加压力、增加担子的过程。

现在,闺女为自己制定了人生的长短期目标,阶段性的实施计划,我最为引以为豪的是她的自律和对目标一步步实现的稳健。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不爱学习这种事情,我家闺女完全不用操心,她有自己的目标要去实现,她每天会自己安排有很多的事要做。

我认为,这与她经常旅行不无关系。


感恩,分享,宽容大度,这在旅途中随时需要体现的品质,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从点滴的小事中感悟到跟多。

这都不需要教育的契机,外出旅游,什么事都有可能遇到。

出门在外,被误解被误会,常有发生。

旅行毕竟是在陌生的地方,接受他人的帮助,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顺便告诉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事太多,太多这社会应该和不应该发生的事。

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给她成长的压力。

有些事,可能对孩子来说知道的太早并不利于她成长,但有些事孩子早早明白,她的心理会更健全,更能以健康的眼光看这个世界,面对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


闺女在旅行中最大的收获,不是身体变化了,而是面对任务面对困难,更加从容淡定,虽然不仅仅是旅行的原因,但旅行也确实给她带来了做事的目的性,和完成目标所必备的坚毅果敢和永不放弃的品质。

我想起最近青海失联的女孩,结果我们不说,但她一个人去青海旅行的初衷,是不是有工作生活压力的原因,而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其根源,是不是在某个教育环节出了问题,而导致性格上有些不能自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57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