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不逃避自我,而是去找到自我。
新剧《三十而已》,女人戏克制的表达,难得。
剧情展现女性生活中的多重困境,化解与忍耐,畅快与焦虑,时不时让你会心一笑。这一笑,就是理解生活的共鸣,是对好作品本身的嘉奖。
三个跨越30岁的女性,她们在各自的格局和困顿中,左突右撞,自我肯定,自我寻找。
这部剧之所以能让你产生恰到好处的“爽文感”,是因为,我们看过太多女人戏里的嬉笑怒骂、假脸诡计、柔弱觉醒,而这次却着着实实的演出了你的样子,真实的糟糕,以及真实的力量。
【你以为的装,其实是真正的接地气】
剧情发展到今,顾佳为跻身太太圈,咬牙买下一只限量款铂金包的情节,最刺激观众的神经。也因此,大家围绕这只包与阶层敲门砖的议题探讨颇多。
“我完全感受不到它的魅力,只觉得又大又重”
“上海剧离不开奢侈品,北京戏离不开餐馆儿”
“时代的风向标是女性追求奢侈品,这是扭曲的价值观”
“圈子文化真的很重要,挺真实的”
无论是对配饰单品的审美,还是对奢侈品价值的反思批判,都是最真诚的审视,就像情节展现圈层界线的残酷一样真实。
顾佳的生活水平无疑是中上层的,但信用卡额度依旧不足以让她从容的搞定一只皮包。顾佳角色性格和王漫妮极其相似,是“不择手段”追求跃升和实现自我,但面对挑战和诱惑却又十分理性。这样的人,凑信用卡去购买超过能力范围的奢侈品,确实是“逼迫”之下的结果。
拍合影时,顾佳把她的包藏在了身后,真是哭笑不得的一幕。
即使顾佳说服老公买包的桥段解释了她的用意,依旧有很多观众不买账,觉得她“被阔太圈鄙视都是自找的”“三观扭曲”,而王漫妮却用她的游轮之行,即使刷爆卡,未来几个月都要分期还款,也要升舱。再度用“拓宽人脉”“梦想与回忆”解释和辩护了,这“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邮轮的舱位等级,比住在顶楼的王太太口中的“楼层阶级”,更能令人感到切肤之痛。一条明确的界线限制了你的活动范围,同船渡却有你不能参加的欢歌笑语。现实之所以被称之为“残酷”,就是因为界线的存在。
无论是用一只铂金包“打肿自己的脸”,还是透支1万8“做场梦”,都是一次试图跨越界线的勇敢尝试,你可以说这是机会主义,却不能说这是价值扭曲。
界线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差异,维持差异需要不同行为模式的运作,就比如,价值一辆车的皮包是一张入场券,而入场后,你还是要从做蛋糕起步。
“难道我们聚在一起,是因为兴趣相投么?”这句话是太太圈第一次出场时的点睛之笔。这群阔太每周雷打不动的聚会,背后原因怎么可能是因为闺蜜情谊。彼此明里暗里的贬损挖苦,哪里来的交心?
交易才是真正的目的。顾佳是来跑订单的,别人就是来喝茶吃点心的?
每年的无数的闭门会、交易会、招聘会、相亲会,无论什么级别,报名的入场费总是要交的,检票口一过,修行靠个人。与会者级别越高,入场门槛也会相应太高几倍。这门槛,你可以解读为办事的诚意和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壁垒。
所以,你以为的装,其实是再寻常不过的规则。其底层逻辑,和下载付费APP一样接地气。
门槛,即界线。为了发挥作用,边界必须标示出来,区别圈里圈外。这道理,就像校服上总有明显的大logo一样简单。
绝大多数时候,同一件事在边界的两侧,成功的概率相差是指数级的。因此,顾佳她要搬进更高档的社区,光脚讨好也要让儿子进那一所幼儿园,王漫妮升舱有贪恋美景的私心,更有拓展人脉的进取心。
界线是残酷的,同样也是不公的,但界线是社会规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残酷的线,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哪里,我们内心期望的具体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靠近或者远离那条线。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充满信心去行动。
【边界在哪里,突破点就在哪里】
挑选边界进入,靠的是我们的判断能力和主观意愿。
而边界本身是依据能力划分的,刺激我们的铂金包只不过代表了一种经济能力。高中校服的不同,恐怕更多代表着学习能力。职场上的地位不同,更多与工作能力挂钩。
边界是能力门槛,不是死门。边界并不纯然对我们构成障碍。换句话说,边界是存在渗透性和穿透性的。
当我们触碰到边界,或许还是一种幸运。因为,边界在哪里,突破点就在哪里。
顾佳背着6万块的山茶花限量款包,在王漫妮的精品店里,在钟晓芹的物业楼盘里,受到的是视为上宾的服务和尊重。而在阔太聚会,她受到的是惨遭切图和“不能上桌”的待遇,这让她意识到自己触碰到了边界,而下一步,她就是垫着脚勉强爬过这道经济能力的门槛,终于翻过了这道边界。
难看吗?她凑信用卡和托人找渠道的样子,怎么不难看。但她对钟晓芹说:“再细的线到我这儿,我都想办法搭到关系”时的样子,是不是又那么自信,那么美?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一面,真实的窘迫,能力撬动的转机,才是人生旅途的魅力。
精品店里的王漫妮,以勤奋、真诚和绝佳的洞察力成为销售冠军。顾佳听从她的专业建议,放弃了经典款经典色,转而选择了限量稀缺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她真的摸准了这些高净值人群的路数,抓住这一圈层的突破点对于她来说如庖丁解牛。
可是,她并没有把自己练就的这身本事用在生活中,这就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挑选边界进入,靠的是我们的判断能力和主观意愿。
几度拒绝富豪的诱惑,是她清醒的判断力,以及选择“爱多于物质”的主观意愿。虽然她因升舱,而获得在邮轮上更多的活动空间,导致她邂逅香港富商并与之产生情感纠葛,也终是因为她倾心于自己的怦然心动。
边界在哪里,突破点就在哪里。这是个中性的规律法则,选择权始终攥在你的手里。
欧亨利的《项链》讲述的是一次界线跨越尝试的失败案例,这让我们记忆深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时也让我们看透了名利场的浮华冷漠,这让我们清醒,这个场,只是沟通的工具,是客体。误把名利场里的奢华虚荣,错认为人生的主体追求,才是悲剧的根源。
【比能力不足更可怕的,是潜意识忽略】
在我们如今生活的,如流沙般的液态世界里。变化无常的外部环境,驱赶着我们不停的前进,逼迫我们提升工作生活的综合能力。而在能力之前,我们的认知要首先被更新。
就边界的话题而言,王漫妮在邮轮甲板上与梁正贤的对话才最触动人心。
其实,比能力不足更可怕的,是潜意识忽略,或者说是潜意识里的抵触。把他人的“我们不去”的态度与自身的“我们不能离开”的态度,并置在一起。
也就是说,邮轮头等舱配备更高档的餐厅,头等舱的客人是不去楼下普通餐厅的。所以,普通舱的客人会产生对应的“我不能去别的餐厅”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的破解,靠能力靠欲望靠勇气,而更多的靠意识的觉醒。
年收入不足以混阔太圈的顾佳,没想过这个圈子她不能进,而没勇气上顶楼按门铃。王漫妮没想过背着买菜包的妇女不能买奢侈品,而没兴致认真导购。而尚未觉醒的钟晓芹,势必会在未来的剧情中,找到自己的那个门槛。
很多时候,不是你迈不过门槛,而是你根本没有走到过它面前,因为你心里没有它的模样,便不能在导航中输入精确的目的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