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无论何时,人们都从未放弃过对美的追求。历朝历代无不盛行的杨柳细腰婀娜多姿的美人,只有一个朝代似乎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乃是唐朝!大唐繁荣昌盛,然而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当时的美人似乎稍有些丰满过了头,引得一众网友直呼:微胖的自己在大唐必然芳华绝代,堪比杨贵妃!
关于大唐美女人人丰满的说法也并非野史杜撰,民间传言,就目前出土的文献与唐代书画来看,大众对于唐代女性的认识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的!从流传后世的仕女图来看,所绘女性无不珠圆玉润,面若银盆。此后关于"大唐以肥为美"的传言便愈演愈烈了!以杨贵妃为例,便更使人坚信传闻了。
丰腴的唐代佳人
便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杨贵妃为例,经过学者细心钻研流传后世的唐史与相关文物发现,杨贵妃身高约1.65米左右,身重120斤,这放在今天也就是正常女性的标准,从科学角度而言,杨贵妃还真不算胖。加之身材比例极好,最多称得上一句丰满也就到头了,跟胖是一点不沾边的。
面如满月,辉似朝日,色如莲葩,肌如凝蜜。
众所周知,杨贵妃之所以得李隆基垂青,不仅仅因为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与丰满的身形,她本身便以才艺见长,唐宫美女如云,偌大的后宫,仅仅作为花瓶而言,便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杨玉环取胜之策便是她惊为天人的舞艺,周身仿佛柔软无骨,眉眼流转之间极尽风情。
杨贵妃最拿手的便是胡璇舞。这种舞蹈对舞者身体素质要求极为苛刻,需要舞者在舞时身着恍若无物的轻纱,跟随欢快的音律,在大殿中不停地飞踏旋转。不但要求舞者身量轻盈,且要有足够的力气坚持来回的飞舞旋转,杨贵妃倘若身量颇丰,又如何能体现轻盈之姿呢?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杨贵妃必然身轻如燕的定论。
流传后世的仕女图中往往呈现给大众一种唐代女性丰满之貌,画中之人无不圆润饱满,珠圆玉硕,但是这并不是对当时女性的写实之作,而是作为一种艺术修饰加以展示的。
唐代时,佛教大兴,更是在此时出现闻名后世的玄奘法师,而在当时佛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圆润富态姿态,深信佛教的众人受其影响,笔下所描绘的人物无不丰腴,这可是富贵与吉祥的象征,以此体现大唐繁荣昌盛。经久不衰之景。综上所述,仕女图中女性形象不能作为实际参考,而仅仅作为一种艺术修饰的手段。
透过当时流传后世的文献与敦煌留下的壁画来看,丰腴之美并非一直流传于整个大唐时期,而也仅仅在盛唐经济繁盛之时才兴起富态之姿。在唐初与唐末之际,大众的审美仍然偏向于盈盈一握的窈窕之姿,所谓"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恰恰说明当时民间的审美。
在后续出土的唐代妇女像中,其中便有一位身形纤瘦、面庞未丰的女性形象,其它的两尊塑像虽然不复圆润之姿,却也同样苗条。足见唐代塑像还是偏向纤瘦为美,而被我们后世所误解的唐代女性皆为微胖之态的丽人,充其量只是面容富态,身形还是纤细的。
结语
不知得知真相的你们有何感受呢?是否感受到一种来自全世界对胖子的恶意,在不解真相前尚且能骗骗自己倘若自己生于唐时如何惊为天人,此时的自己感觉挨了一记窝心脚,有种受到背叛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做好自己,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就行,何必如此在意别人的眼光呢?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倘若胖些又何妨,何必效仿东施效颦,逼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引用文献:
- 《协初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