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拉姆,曾经被誉为“下一个杜兰特”的男人。同样以榜眼秀身份进入联盟,他不仅是身高、臂展身形神似杜兰特,从中距离、三分投篮、上肢力量充足、柔顺细腻的手感,再到各种终结得分的方式,都像极了当年初出茅庐的凯文·杜兰特。虽然英格拉姆在湖人时期的经历并不是完全美好,但他每一年都在寻求成长与蜕变的过程中。如今英格拉姆所效力的球队虽是并非传统豪门的鹈鹕,但这个年轻人也无时无刻不在补充着自己的“武器库”,试图让自己去成为更好的球员。
锡安·威廉姆森,一个职业生涯“出场方式”像极了当年詹姆斯的男人。他和詹姆斯一样都是聚光灯下的宠儿,百年一遇的“天之骄子”。285磅的锡安甚至身形还要比詹姆斯更大一号,肉眼可见的天赋却可以让他顶着自己体重,轻松做到罚球线起跳扣篮这种高难度动作。状元秀身份开启职业生涯的锡安,正在逐渐兑现自己的天赋,或者说仅凭借身体天赋就已经超越了同级的所有球员,他很可能成长为NBA联盟未来的招牌与门面。
要知道当初杜兰特和詹姆斯这样的超级球星之间,都存在所谓的“联盟第一人”之争。更何况是像如今同处一队英格拉姆和锡安这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呢?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谁将成为球队当仁不让的绝对核心,成了鹈鹕迟早要作出抉择的一道难题。
效力鹈鹕期间英格拉姆与锡安的详细数据对比:
赛季至今,英格拉姆代表鹈鹕出战(56场)场均可以贡献24.3分6.3篮板4.3助攻1抢断0.7盖帽;投篮命中率46.6%,三分球命中率38.7%,罚球命中率85.8%;进阶数据:进攻效率值109.9,防守效率值113.8,有效命中率53.4(eFG%)真实命中率59(TS%)回合占有率27.6(USG%)比赛贡献值13.2,效率值19.2(PER)
赛季至今,锡安·威廉姆森代表鹈鹕出战(19场)场均可以贡献23.6分6.8篮板2.2助攻0.8抢断0.5盖帽;投篮命中率58.9%,三分球命中率46.2%,罚球命中率64.5%;进阶数据:进攻效率值113.5,防守效率值103.1,有效命中率59.9(eFG%)真实命中率62.4(TS%)回合占有率28.2(USG%)比赛贡献值14.3,效率值24.3(PER)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格拉姆的得分(联盟第13)、助攻(联盟第49)、罚球命中率(联盟第27),还有抢断和盖帽方面数据要比锡安稍微好一些。尤其是英格拉姆的得分能力每一年都在进步,从菜鸟赛季的场均仅9.4分开始逐年提升,前两个赛季分别为场均16.1分、18.3分,如今已经达到了24.3分,这就是一个进攻天赋兑现的过程。如今的英格拉姆是鹈鹕重要的进攻端火力输出点。
锡安·威廉姆森的优势体现在篮板、三分球命中率(出手少)、以及一些进阶数据。其中包括:进攻效率值(联盟第26)、防守效率值(联盟第47)、有效命中率(联盟第37)、真实命中率(联盟第38);另外,比赛贡献值以及效率值是最能够体现一名球员对球队重要性的地方,锡安比赛贡献值为14.3(联盟第32)、效率值24.3,远远高于了英格拉姆的13.2(联盟第48名),以及效率值19.2;
英格拉姆VS锡安数据模块对比图
小结:英格拉姆在出场时间(场均34.3分钟)比锡安(29.7分钟)多的情况下,虽然得分方面比锡安稍高一些,但综合计算下来,实际得到的效果并没有比锡安好。数据不会说谎,锡安在攻防两端的效率值更高、对于比赛的贡献价值也超过了英格拉姆,因此锡安对于鹈鹕来讲,会是那个更好的核心球员。
英格拉姆与锡安的技术特点对比:
英格拉姆的身高臂展以及“武器库”的储备,也决定了他的得分区域会更加广泛一些。本赛季除了在右侧中距离位置的出手31.5%命中率低一些(54投17中)以外,在场上几乎没有英格拉姆的盲区。英格拉姆的主要投篮热区分布在三块区域,分别在:左侧中距离52投29中(命中率55.8%)、左侧底角附近三分球区域55投25中(命中率45.5%)、以及右侧45°角三分线附近62投29中(命中率46.8%);内线低位区域英格拉姆也有357次出手命中了210次,命中率58.8%;英格拉姆总体来讲,进攻手段更加丰富一些,几乎各个区域都能够取分。
英格拉姆投篮热区以及具体区域命中率
锡安·威廉姆森的身体优势决定了他的得分区域都集中在内线地位。本赛季至今出手292次命中172球,其中光是在内线低位出手就有262次,命中了其中的162球,内线命中率高达恐怖的61.8%。这样的技术特点也让锡安的各项效率值蹭蹭往上涨,整体投篮命中率达到了58.9%。对比英格拉姆46.6%的投篮命中率明显要高出不少。锡安低位内线进攻场均就能够得到17.3分,所以利用身体优势碾压进内线取分也是他最主要的进攻手段。
锡安投篮热区以及具体区域命中率
更恐怖的是锡安的二次进攻命中率高达67.9%,场均二次进攻得分为4.4分。也比英格拉姆的二次进攻命中率44.7%,场均二次进攻得分2.3分要好太多。由此可见,锡安的二次进攻把握性极强,要知道二次进攻能力一般是内线球员的看家本领,然而本赛季湖人的浓眉哥,掘金的约基奇二次进攻得分仅有场均3.4分,而锡安作为一个非内线球员可以拿到场均4.4分的二次进攻得分,这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以及场上积极性。
小结:英格拉姆的进攻手段更丰富一些,这是他在比赛中的优势所在。但锡安仅利用炸裂的身体天赋却可以轻松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痴迷专注于冲击内线完成终结,亦或是造成杀伤,所以进攻成功率和效率值相对也会更高一些。当下来看,锡安的进攻能力更强,但从长远发展来讲,丰富进攻手段也是他未来必走的道路之一,不然碰到对手针对性防守,身上没有太多进攻“武器”威胁的锡安很可能就会陷入被动。
英格拉姆和锡安谁会成为鹈鹕的真正核心?该是你的,永远跑不掉!
英格拉姆和锡安·威廉姆森身上都存在“健康隐患”,对比之下英格拉姆的隐患更大,所以鹈鹕的取舍也就变得简单了一些。锡安的健康隐患无非就是过大的体重,很可能造成膝盖的压力磨损,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病。针对这一点,锡安只要适当减重去让自己的身体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状态,他依旧会是那个拥有绝佳身体天赋并且极具发展前景的现象级球员。
英格拉姆身上存在的重大“健康隐患”,却是鹈鹕始终不敢冒险去赌的“深静脉血栓”。虽然英格拉姆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并未看到对竞技状态有太大影响,但这种身体里的隐藏疾病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在哪一天突然反复,要知道当年的全明星大前锋波什就是因为肺部血栓导致了提前退役告别职业生涯。
英格拉姆可能是那个更全能,进攻手段更多样的球员,但锡安·威廉姆森更有希望成为鹈鹕的绝对核心球员。为何对锡安的未来如此笃定?英格拉姆虽然被誉为“下一个杜兰特”,但其实他的身体天赋也好,技术细腻度也罢,并没有完全达到杜兰特那种水准。如果在锡安还没有来之前,鹈鹕一定会将所有资源都倾注在英格拉姆身上,让他去带领这支球队前进。但按照目前两人的表现来看,锡安前19场比赛的惊艳绽放让鹈鹕看到了新的希望,认为他才是那个更有发展前景的基石球员。
锡安·威廉姆森的身体天赋已然是百年一遇,甚至已经超越了当年的詹姆斯,单是凭借肉眼可见的身体优势在内线低位攻坚,就已经屡试不爽的表现来看,他就已经是那个更适合围绕其建队的核心基石。毕竟技术层面的“技能包”都可以通过后期的钻研努力去补齐,而“老天爷赏饭吃”与生俱来的身体天赋却不能。已经在内线低位几乎无解的锡安其实本身也并不用学习太多复杂的技术动作,只要加强中远距离投射能力,他对于其他球队所存在的威胁性就会立即翻倍。
锡安·威廉姆森的“领袖气质”也更胜于英格拉姆,即使现在的英格拉姆仍然是鹈鹕的头号得分手,但未来一定属于锡安。19场比赛过后,场均能够送出23.6分的亮眼表现,哪怕是当年的詹姆斯也不见得能够做到如此,鹈鹕的队友们对眼前这个出道即巅峰的“大胖虎”,诚然已经心悦诚服。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锡安在队内的地位很快就会盖过英格拉姆,亦或者说现在鹈鹕队友心里已经承认了锡安未来球队老大的地位。再加上鹈鹕队本身也有意培养这个天赋少年去成为这座城市的图腾,这支球队的标志性人物,所以如今的锡安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锡安·威廉姆森的“商业价值”也远盖过了英格拉姆。对于鹈鹕这支本身名不见经传的球队来讲,他们也希望能够有像詹姆斯那样有影响力的人物出现,去影响促进这支球队,甚至这座城市的全方位发展。如今又有一位“天之骄子”出现了,现在锡安对于鹈鹕的意义,就犹如当年詹姆斯对于克里夫兰骑士的意义。如果鹈鹕不以锡安作为球队绝对核心,有朝一日他离开了这支球队,对于整座城市来讲都会是巨大的损失。初入联盟的锡安可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而已经在联盟摸爬滚打多年的英格拉姆却不能。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锡安·威廉姆森更适合成为球队的第一核心,至于英格拉姆是否能成为球队的“第二核心”,这还真得看锡安将来的意愿。因为当前初入联盟的锡安并不是那种需要大量持球,才能打出效果的球员,而英格拉姆的进攻主动性过强,也造成了他需要更多的持球权才能打出有效进攻。
退一步讲,即使作为球队绝对核心的锡安不需要大量持球去进攻,但英格拉姆所占用的球权太多,也绝对会影响锡安的战术核心地位,甚至有时候想在进攻主动性过强的英格拉姆手中拿到球都费劲。这样对于将来逐渐成长起来的锡安来讲,英格拉姆的作用甚至还不如霍乐迪这样“任劳任怨”的队友更适合自己。那么将来,英格拉姆在球队的战术地位恐怕也会被逐渐被削弱,所以“第二核心”恐怕都有点费劲。
分析了这么多,最终得出结论就是锡安·威廉姆森无论是包括身体天赋在内的个人能力、发展前景、领袖气质、商业价值等各方面来讲,都更适合成为鹈鹕的绝对核心领袖。英格拉姆纵然也是十分优秀,但无奈的是他碰上了更好的锡安·威廉姆森。退而求其次,英格拉姆只能够尽量去争取成为鹈鹕的“二当家”,与锡安一起共同引领这支球队前进,这也许对于两位球员或者鹈鹕来讲,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