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整条街道的小区里都多了一个神秘“机构”

整条街道的小区里都多了一个神秘“机构”

小区出入口铺上了红地毯,每隔两小时就要喷洒消毒液,戴着口罩背着喷壶的物业人员还会不停地对小区进行消杀……


在安徽合肥的各个社区,都活跃着一支支神秘“红色工作队”的身影——将党建引入物业,在小区设立党员先锋岗,24小时坚守在小区,帮助业主解决诸多困难……


住宅小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是市域治理的最后落点,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又该如何激活这个市域治理的最小单元?


把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打造成“红色工作队”


毛晋晶是合肥安景物业的一名党员,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请战,一直值守在小区,眼睛熬红了、人也瘦了,但是没有一句怨言。


小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物业人员是战“疫”中的一支主力军,像毛晋晶这样的党员物业人员更是冲在最前沿。


物业党建成为合肥引领创新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疫情防控期间,合肥物业行业纷纷在小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擦亮了合肥“红色物业”党建品牌的底色。



合肥阡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把企业中的优秀从业人员培养成党员、把企业中的党员培养成优秀的管理人员“双培”活动;


安徽高速地产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工作与物业管理服务相融合,在小区打造“党建+”扶贫实体店销售贫困户农产品;


合肥太湖新村社区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带动了小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联合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党组织,采取单建、联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多种方式,把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嵌入物业企业,着力把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打造成党领导下的红色工作队。


经过一年多时间全力推动,合肥符合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住宅小区基本上都成立了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成立联合党组织或选派党建指导员。截至目前,合肥市物业服务企业已成立165个党组织,党组织和登记党员数量分别增加48.6%和49.6%,党组织覆盖率超过15%。


“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


“社区书记工作室”是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34个实行物业管理小区的“标配”。


这个工作室主要负责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合署办公,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小区综合治理有关问题,落实社区党组织对住宅小区党建工作兜底管理责任。


小区党支部优选居民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指派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小区党建指导员,推选物业企业负责人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实现居委会、业委会工作的紧密衔接和有机融合,让小区治理更加规范、和谐、有序。


合肥在物业行业创建推行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住宅小区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小区管理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协商处理物业管理区域有关重大问题,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小区治理由以往单一的物业管理模式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形成“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的治理和服务体系。

“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调机制,有效凝聚群众,促进化解矛盾,提升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建设施、自谋发展能力,实现党组织领导下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物业处处长孙全意认为,党建引领提升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水平,形成了小区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在此基础上,合肥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社区网格设置,变多种网格为基层治理“一张网”,建立网格党支部,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下沉到网格,并建立健全议事会、恳谈会等制度,引导驻社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辖区居民有序参与,依法依规开展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建立覆盖广泛、集约高效社区治理网络体系。


变“两张皮”为“一盘棋”


居民楼里的电梯坏了,迟迟没人来修理维护;小区内生活垃圾四处堆放,却无人问津;物业管理缺乏有效“监管”……城市快速发展中,困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苦恼”,日积月累就容易成为社区治理的“大难题”。


如何解决小区管理中的“常见病”?


合肥推出了“居委会+物业”小区管理模式,即以社区居委会为管理主体,在居委会加挂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牌子,实行人员管理归居委会、技术管理维护归物业公司,变“两张皮”为“一盘棋”,小区秩序彻底扭转,走出了一条安置房小区管理的新路子。



推动业主自治管理,是合肥破解住宅小区治理难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合肥通过规范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组建、选举、决策和运作等关键环节,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等参与业主委员会工作,力争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50%以上,形成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小区治理格局。


居委会、业委会成员形成双向兼职、“交叉任职”机制,探索符合条件的居委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成员,业委会成员通过选举在居委会中任职或担任兼职委员等多种形式,实现居委会、业委会工作的紧密衔接和有机融合,激活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对于住宅小区群众来说,大家好比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小区的事有人问、有人干、有人管,小区的事大家办,就能让‘地理’上的‘近’转化为‘情感’上的‘亲’,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良好局面。”


通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让党组织领导小区治理有了“底气”,让广大业主参与小区自治有了“士气”,让物业公司开展服务管理有了“心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958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