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五一节重登隆福大厦 回忆1993年的那场诡异大火

五一节重登隆福大厦 回忆1993年的那场诡异大火

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偶然从网上得到消息,曾经的隆福大厦,如今的隆福艺术中心可以登上楼顶观景了,赶紧预约又来到了这里。当从东四北大街走入曾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隆福寺街,其中的回忆都不用停顿就油然而生。


隆福寺街位于东四北大街和美术馆街中间,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四九城闻名的大隆福寺得名。早在明朝的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的皇帝下旨在元朝东崇国寺遗址的基础上兴建大隆福寺,如果大隆福寺还健在的话已经将近570年了。因为是皇上下令修建的朝廷香火院,所以整个隆福寺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结构在当时的北京城还是非常具有代表的。虽然早已了没有踪影,如果有空我们去位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当年隆福寺的藻井还依然健在,可谓是中国古建史上最为精美的藻井之一。

到了清朝以后,隆福寺的香火依然旺盛,雍正、乾隆都为寺庙题写过匾额、碑文,因此每逢农历的一、二、九、十日就会在此举办庙市,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北京城当年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即使光绪年间整个寺院遭受第一场大火,重修后庙会也依然从未中断,但是隆福寺的香火也就告一段落,再无往日辉煌了。

后来到了1952年,在隆福寺庙会的广场上修建了大型的商场,也就是老一辈人熟悉的“东四人民市场”。老辈人都知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有四大商场,百货大楼、东风市场(也就是现在的新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和这里的东四人民市场。并以东四人民市场为核心形成了隆福寺街这样一个购物环境,加上东四工人文化宫和明星电影院,这里也就形成了一个在北京一个热闹场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母亲在对面的东四头条胡同口上班,所以那会没少往这边跑,加上本身就住在东城区,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当年刷夜看电影没少来隆福寺。东宫刷夜、长虹、明星看电影、丰年灌肠、烤鱿鱼。



当然这一切都因为1993年的一场大火烧的繁华不再。80年代末,隆福寺街改造,原有的隆福寺的一点残存彻底拆除,东四人民市场也改为了隆福大厦,10个营业大厅号称当年最大的一座商场。只可惜好景不长,1993年8月一场大火足足地烧了9个小时,把整个隆福大厦烧的面目全非。最为有意思的事,这把火烧的只可着隆福大厦一家烧,周围的小胡同居然没事。

自此以后,隆福寺街就如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了。虽然隆福寺街也不断调整,要不在房顶上盖个庙、要不把商场改个经营思路,直到现在,整个街道就是个大工地,丰年灌肠搬到了前门价格翻着倍走,当年卖烤鱿鱼的隆福寺小吃也都关着门,剩下的就是工地了。



提起这把大火,当年猜测的可多了,正所谓大火不烧旺地,加上本身寺庙的缘故也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说是因为东口施工把埋在地下的石龟破了风水、有的说是因为盖隆福大厦把地底下的狐狸洞给挖了,招惹了狐大仙报复。官方的报道是因为当时一个服务员下班以后没关灯,导致镇流器发热异常短路着火。不管因为什么,曾经几代人儿时的梦想就这么被别的前浪所替代了。

如今再登已改名为隆福艺术中心的隆福大厦,站在顶部也恢复了一些仿古的建筑,并进行了一些延伸,让整个顶部形成了北京城市内一个少有的登顶观景的地方,特别是一东一西的景色各具特色。


西边是北京城的中轴轴线,景山、北海尽收眼底安,甚至还能看到一少部分的故宫,再往远处看,正好能够看到西山落日的美景。反过来往东看,以中国尊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另外一个景观,而重修后的隆福大厦恰好是坐落在传统与现代的一个交界线上也正是如今北京的真实写照。


看着顶层上南来北往的男男女女,再看着远处的北海景山,不知道未来这座曾经的北京重要的商业重地能够再回到曾经的辉煌。当然,所谓的北京所谓的辉煌并不是盖上一个殿堂、建上几个红墙就能回来的,最多算是个打卡的网红地。毕竟记忆永远是记忆,再怎么做也回不去了,那就让他留在记忆里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772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