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01号首长铁腕治军,调换3个纵队司令,韩先楚获提拔重用

101号首长铁腕治军,调换3个纵队司令,韩先楚获提拔重用

作者:方城阙

1946年5月18日夜,在蒋军10个师,即将对坚守四平40多天的东北民主联军形成合围之时,司令员林彪不惜抗命,果断下令四平守军全线撤退。蒋军随即占领四平,乘势追击民主联军,联军不得不放弃长春,渡过松花江,据江防御。

而蒋军此时由于战线过长,加之自3月以来的攻势活动,损耗较大,人困马乏,不得不放弃进攻,与民主联军隔江对峙。

同年6月,总指挥部调整东北局及东北民主联军的指挥班子,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代号“101号首长”。林彪根据上级“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指示,在民主联军占据的北满地区,深入开展清匪反霸、减租减息运动,主力部队则乘着难得的休整时期,开展部队整编与练兵活动。

东北局会议照片

鉴于民主联军自出关以来,部队忙于占领各大中城市,兵力分散,各自为政,难于集中等弊端,林彪决定在仅有的3、4纵,2个野战纵队的基础上,通过3个月的新招与内部整合,再新编3个野战纵队,以使民主联军能够攥紧拳头,狠狠的打击敌人。

同年8至10月,东北民主联军1纵、2纵、6纵在北满先后编成,他们与坚守南满的3纵、4纵,成为了民主联军最早成立的5个纵队,也是林彪手中的5大主力野战纵队。

就在此时,蒋军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约10万人,对我南满根据地发动进攻。蒋军凭借兵力与装备优势,接连突破辽东军区设在南满根据地的2道防线,攻入南满腹地。南满地方上的区中队,县大队“少部降,大部逃”,辽东军区仅剩3纵,4纵和1个独立师,4万余人兵力,根据地也仅剩长白、抚江、濛江、临江4县。

蒋军东北保安总司令杜聿明

虽然在此期间,胡奇才、韩先楚指挥4纵,虎口拔牙,在新开岭歼灭了素有“千里驹”之称的蒋军第25师,毙俘伤敌人8000多人,首创东北战场歼敌一个整师的记录,但由于蒋军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民主联军不得不退守到六道江一带,掘壕防守,以掩护辽东军区机关及后勤部门撤离。

当时有人向东北局建议,南满部队全部撤往北满根据地,等时机好转在相机行事。走还是留,退不是守,东北局专门针对南满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坚持主张在巩固北满的基础上,坚持南满。

陈云的建议与林彪不谋而合。于是林彪当机立断,决定对辽东军区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危急时刻,陈云主动要求去南满主持大局。经东北局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同意,东北局任命陈云为辽东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为辽东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为辽东军区副政委,程世才为辽东军区副司令员。

陈云在东北

此时的林彪,高效发挥了以他为首的东北局“一元化”领导优势,制定出“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配合”的战略方针,使杜聿明所指挥的蒋军顾此失彼,始终陷入“南攻北守”的境地。

为粉碎蒋军对南满的进攻,配合南满部队作战,林彪于1946年底发起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同时西满,东满的部队也对敌人展开突袭。陈云曾形象地将此次作战,称为“掐头打屁股”战法。

民主联军新组建的3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越过松花江,向江南出击,先后消灭新1军2个团及保安团一部,迫使杜聿明不得不从进攻南满的6个师中,抽调2个师北上增援,临江之危得已化解。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历时3个多月,民主联军共歼灭蒋军4万多人,削弱了杜聿明在东北始终保持的机动兵力,迫使其不得不将攻势转为守势。

东北民主联军借此难得的休整期,决定新组建60个团的二线部队,为即将到来的夏季攻势做好准备。同时,林彪又针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部队指挥员特别是一些高级指挥员,不能适应当前战争新形势,不善于指挥大部队作战,尽打“硬拼战”“添油战”,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果,以霹雳手段,对现有5个纵队中,3个纵队的军事主官进行调整。

林总在研究作战方案

短短的半年时间,先后有6纵、1纵、3纵的司令员被调换。如被调整的原1纵司令员万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林彪在调整前,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问他指挥打仗的具体经历与经验。万毅如实告诉林总,自己在东北军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时,最多就指挥过2个团的兵力作战。当林总告诉他准备调他到松江军区任司令员时,万毅直率地说,自己希望留在1纵,转任副司令员,跟着新司令员李天佑学习打仗。

不久,万毅被任命为1纵政委。经过1年的学习与实践,“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他,又被林彪任命为新成立的5纵司令员。而原本是3纵副司令员的韩先楚,因为在新开岭战役、威远堡战役中表现优异,被林总提拔为3纵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的韩先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指挥员更是如此。一向被视为林总“嫡系”,曾经在红军时期,与林彪有着生死之交,在抗战时期曾接替林彪担任115师代师长的陈光,由东满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调任新组建的6纵司令员。由于在一下江南时,指挥6纵打了一场“硬拼战”,仅担任了4个月的6纵司令,就被第一个调整到松江军区任司令员,在指挥员中,引起了很大震动。

林彪通过铁腕治军,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兵工厂,并对二线部队进行严格训练,使东北民主联军在短短数月,焕发出勃勃生机。

1947年4月,总指挥部又将原属晋察冀军区的冀察热辽军区及其所指挥的8万余部队划拨东北民主联军,联军此时已发展壮大到主力部队24万人,地方部队22万人,总计46万人。而蒋军此时在东北有48万人马,敌我兵力趋于均衡。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春季攻势

兵强马壮的民主联军,在林总的号令下,于5月中旬,对蒋军发起了“夏秋冬”跨年度的三季攻势,由此吹响了东北战场战略大反攻的号角。

历时10个月的三季攻势,消灭蒋军近30万,解放城市30多座,解放区面积扩大到东北全境的93%,人口占比86%,野战军人数增加到60多万。而蒋军被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营口等几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城市,固守待援,举步维艰。

为了摆脱蒋军在东北战场的不利局面,蒋某人不惜走马换将,从杜聿明,到陈诚,再到卫立煌,是一个不如一个。林总先是打败了他的黄埔学长,然后又打败他的黄埔老师,最后打败他在山西抗日战场的“间接领导”卫立煌,一统东北全境。

林彪参加西柏坡会议

东北战场,从1945年11月初山海关保卫战开始算起,其间经过短暂的打打停停,蒋军在1年多的时间中,始终处于攻势状态,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民主联军便由最初的被动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这不能不说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18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