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游人莫笑白头醉,穿越小导游带您再次领略大唐长安的风土人情

游人莫笑白头醉,穿越小导游带您再次领略大唐长安的风土人情

导读:我们的小导游自从穿越到大唐长安以后,虽然经过了五篇文章的讲述,仍然只描绘了盛世长安的一个非常小的角落。在前文中讲到,小导游因为招待回鹘人,在平康坊领略了一回长安城多彩的夜生活。

本文将通过小导游新的经历进一步对长安城的生活日常进行描绘,鉴于文章目的是介绍唐朝的风土人情,所以本文依然会有一些地方存在超越时间边界的讲述。

昨晚烂醉如泥的放纵,直接后果就是早晨被"开门鼓"吵醒的时候头疼欲裂。只好无奈地从梦里"楚儿"的浅笑嫣然中醒了过来,恋恋不舍地从床上爬了起来。今天的工作是带这些回鹘人去游览"曲江"

自从回到了唐朝以后,让我最不习惯的是两件事,一件是上厕所,另一件是洗澡。

洗澡示意

厕所简陋难闻也就算了,关键是清理工具的缺失,在唐朝,虽然有了纸张,但还属于比较稀罕的东西。我们仰望的那些高官贵胄尚且享受不到用纸作为如厕后的清理工具。我们这些小百姓想都不敢想了。

普通百姓通常就是用树叶卷上土块作为清理工具,有点身份的人家会将无用的"竹简"作为清理工具,称之为"筹"。连起来就是"简筹",也称"厕筹",这些简筹用完后就扔掉了,按照规定是要扔到茅厕外边的。

每次看到那些"简筹"的介绍,我强忍住胃里干呕欲望的同时,对我们现代那些研究竹简上文字的学者们都会报以深深的同情。

竹简

我国农业历史非常悠久,先民们早已经发现"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重要作用。所以这些污物是可以当做肥料去卖的。

因此"掏粪"这个职业也是源远流长了。在唐朝称为"剔粪",不清楚从"剔"到"掏"是怎样演变的。估计跟使用工具和处理时间有关吧。

不过话说回来,的确有人靠着"剔粪"发家致富了,长安有个叫"罗会"的人就是靠着这个赚来了万贯家财,不过他那个金碧辉煌的宅院被人称作"鸡肆"。虽然我们无意"职业歧视",但人们心中那把"尺"还是不容易被改变的。

在长安城里,一般人家通常也会在家里设置一个"厕房",跟外边"公厕"有所不同,这里只不过放置一些"马桶",大多为木制,自然是带盖的。在月黑风高的深夜去外边如厕的确有些"风险"。所以这些"马桶"就成了替代品。

唐朝马桶和厕所

人类的智慧总是在外部环境逼迫中不断提高,生活这本书如果往前翻,我们这辈子也学不完。来到唐朝以后,我觉得我的哲学思维有了大幅提高。

我们后世出现的"夜壶"可能很多人也没见过,不过住院时候那个接尿的东西大家并不陌生。这东西在唐朝也有,陶瓷做的,带把。有个俗名叫"虎子"

每次看到这东西,我都在想,那些给孩子起大名叫什么什么"虎"的,小名叫"虎子"的人很多,估计他们对"虎子"在古代的意思不甚了解吧。

不过鉴于虎字与李家先祖犯忌,在唐朝改成了"马"。这些张着大嘴的东西用途虽然有些不雅,但拿到现代可都是文物啊。

虎子演变史

当然,"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些豪门贵胄家里比这要舒服的多,人家有"厕床",还点着香炉,美女在畔,轻摇折扇,将如厕变成一种享受。

在唐朝"洗澡"也很麻烦,通常就是家里放一个大澡盆,跟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差不多。弄一澡盆热水也的确不容易,所以洗澡的复杂程度是不低的。

不过这里也有"公共浴池",只能男人去,也不是独立的机构,通常在政府衙门或者寺庙里。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专用,但外人光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于唐朝人来说,沐浴的确算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据我所知,到了宋代才有所改观。所以唐朝百官甚至还有专门休假去沐浴的制度。就是典籍上所说的"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

唐朝洗澡

对于我来说,虽然对痛快的洗个澡异常渴望,不过时代的局限让我也渐渐习惯了。有时候趁着艳阳高照,去人迹罕至的河边洗个澡也是我难得畅快的一件事情。

澡可以不洗,厕所没办法不去,爬起来以后我出去如了个厕。习惯也就好了,身体略感轻松地回到院子里时候想,这要是有个喷头,爽爽地洗个澡,该是多美的事情啊。我很快打消了自己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抓紧把洗漱也完成了。

我估摸着“通事舍人”已经带回鹘人在奔"醴泉坊"吃毕罗的路上了。想了想我还是不去凑那个热闹吧。昨天一场大酒,早上急需来点稀汤寡水的东西,让自己饱经摧残的胃也得到些许的安抚。

我们旁边"颁政坊"里有个小店,馄饨非常有名,称作"萧家馄饨"。我最喜欢吃这家店里的"野鸡肉馄饨"。唐朝馄饨的做法和现代差不多,也是用面皮包上"馅",用清水去煮。

不过唐朝人很讲究,还有什么"二十四气馄饨",有二十四种"馅",按照二十四个节气来吃。据吃过的人说,那些做的好的馄饨把油滤下可以当茶喝,我是没尝过,馄饨不就是喝汤的嘛。

颁政坊的萧家馄饨

每次酒醉后第二天早上我都会来一大碗馄饨,至于是哪个节气我是不管的,我会加上很多"醋"在里面,对于缓解胃的不适非常有效,这是我从现代就有的经验。来到唐朝以后,这个习惯倒是没有成为我的"奢求",唐朝人也非常喜欢吃醋。

唐朝醋的种类也不少,不仅有米醋和麦醋,还有"暴米醋"和"暴麦醋",加了个暴字,可想而知,醋味会更浓一些。更让我感到新鲜的醋还有"桃花醋"、"五辣醋"等。

唐朝人习惯将花朵混合成美食,我也是司空见惯了,做成醋倒是让人意外。

通常我吃馄饨会再要个"饼"之类的,今天没有要,因为昨天晚宴上有几个"糕"让我带了回来,本意是想万一晚上饿了可以用来充饥,结果一觉睡到天亮,也没机会吃。我索性带到店里,让店家帮着热了下。

唐朝点心

唐朝人很爱吃"糕",也是种类繁多,据说皇家吃的糕都是"水晶龙风糕、花折鹅糕、紫龙糕"这种精美的名字。我是没吃过,我带过来的糕叫"粔籹"。是南方比较流行的一种糕点类型,不大但很甜。

据说端午节时候往江里抛的不只是粽子还有"粔籹"。昨天光顾着喝酒了,也没品尝出滋味来,索性早上好好尝下,毕竟这玩意已经失传,在现代没吃过。

我吃"粔籹"比较显眼,惹得有些人不时向我投来探寻的目光。通常他们都吃一种叫"䭔"的东西,是用油炸的面食,我感觉就是"麻团"。还有一种东西叫"餤",类似肉饼。

有说粔籹就是这样

我自然无所谓,"麦当劳"我都吃过,你们这些唐人没享受过吧。旁若无人的吃完我的"粔籹",一碗馄饨也让我吃了个底儿掉。翻腾的胃感觉平静了许多。于是我信步从东门出了坊。

昨晚与他们约好集合的地方在长安县衙,也不知道这帮人吃完毕罗没有,没个手机也无法联络,于是我决定溜达去县衙,消消食。

饭后去长安县衙的路线

长安县衙在"长寿坊",离我这说不远也不算近,还好清晨比较凉爽,不一会,我就来到了县衙门口。由于提前通事舍人已经安排好了,我也没费什么周折,就被小吏引入客堂。

衙门也是唐朝常见的"合院",客堂在侧面。我坐下没有一会,再次听见“通事舍人”洪亮的声音在廊间回荡,看来这哥们还是有酒量,应该是"酒经沙场"了。想起昨晚他拉着"郑举举"的纤纤玉手大谈孔孟之道我就暗笑不止。

合院示意

一番寒暄过后,小吏端上来一盘果品,在唐朝,招待贵客,茶、果、糕点为必备之品。余光之下,我发现竟然有荔枝。荔枝这东西在现代很平常了,但在唐朝却是稀罕东西。

唐代荔枝产地在两广和福建四川,由于极难保存,加上路途遥远,北方人很难吃到。我的确没有想到在这里能吃到荔枝,颇感惊奇,看来这些回鹘人的面子还是不小。

不过这些自然不是新鲜荔枝了,在长安城,新鲜荔枝恐怕只有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贵妃娘娘有福尝到了。唐朝人对于这些不宜存放的水果,通常用"蜜煎盐渍"的办法。虽少了些许荔枝的鲜美,但在唐朝也是难得一尝的极品。

回鹘人显然是没有吃过,不过他们也似乎没觉得多好吃,在温差鲜明的西域地区,到处都是香甜可口的瓜果。对于这种加工过的有些发酸的干果也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

荔枝

众人一边喝茶吃果品一边闲聊,主要话题自然是围绕昨晚的花酒,昨晚群魔乱舞的画面再次出现在我眼前。闲聊片刻,我们按照计划要动身去游览曲江了。

虽然“通事舍人”备了马车,但众人还是愿意骑马前往,尤其回鹘人,对于坐马车简直就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我其实是想要坐马车的,但碍于面子也只好选了一匹温顺的马骑了上去。

唐朝的马分成四类,一类是"蒙古马",当然唐朝人不叫蒙古马,通常称为"室韦马"或者"契丹马"等,都差不多是一类的,来自东北方向。二类是来自西北地区,种类自然也是繁多,通常称作"突厥马"。另两类分别来自北方黠戛斯等地和西南吐蕃南召等地。

其中突厥马由于腿长体壮,更加威风,深受达官贵人乃至皇室喜爱,通常作为有身份人的坐骑。而耐力强的"蒙古马"常用来完成拉车运货这些工作。

骏马

在唐朝,马也可以理解成我们现代的车,好马自然也是身份的象征,太宗皇帝就有六匹名马,后世称为"昭陵六骏",自然都是纯种好马。他还有"十骥",名字就能吓着你,什么"发电赤"、"滕霜白"之类的。

好马配好鞍,唐朝马鞍已经是标配了,与马背中间隔着一层软垫,称作"鞯",估计是为了让马舒服点。比较牛的鞍是白银打制的,银鞍白马,长戟硬弓,陌刀横空,试问天下谁敢不服?

当然,我骑的这匹马没有这么威风,不过一看就是从"官厩"里拉出来的,顺溜的鬃毛和健硕的躯干,这些马肯定都是精心喂养的良驹。我们一群人鲜衣怒马,一阵风般向长安城东南的曲江狂奔而去。

鲜衣怒马

长安城的水系非常发达,除了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外,城内外还分布着五条渠。其中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为隋朝所修,负责城市用水。西南的漕渠用于货运,东南的黄渠疏通了"曲江池"水道。

连通城周八水的五渠同时滋养着遍布长安城的"池",包括我们要去的位于城东南的曲江池,龙池,太液池,龙首池,东西市放生池等。

同时纵横交错的八水将长安城周边切割成诸多的"原",其中渭与灞、浐之间的龙首原,浐与潏之间的乐游原、凤栖原几个原分布在城边上。成为了著名的游览景区。

乐游原与曲江池在这其中成为对公众开放的重要园林景观的代表。山水成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均对曲江游充满了热情。同时也造就了曲江沿线丰富的饮食娱乐文化区。

八水绕长安

曲江池由芙蓉园、杏园、曲江、园林建筑几部分组成,曲江风景之美甚至让唐朝皇帝专门修建了一条从大明宫到芙蓉园的"夹城御道"。专供皇帝沿着御道去曲江池游赏(笔者注:这件事发生在玄宗年间)。

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如织的游人队伍中,我们伴着官方马队的保护,一路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曲江。

“通事舍人”早就安排好了,我们一行人来到一艘画舫之上,我知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舟宴",还专门请来几个歌妓为我们弹琵琶。此情此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在我心底缓缓升起。

舟宴

曲江这里的活动最著名的莫过于"曲江宴"了,曲江宴是专门为新科及第的进士们举办的庆功宴。分为"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牡丹"、"关宴"诸多环节。

闻喜宴多为进士们自筹银两主办的,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题名,被列为人生四大喜之一,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

我曾经赶上过一次"樱桃宴",很奇葩的是他们用樱桃蘸着"加糖奶酪"吃,我当时有种要呕吐的感觉,难怪唐人以胖为美,想不胖也难。

不过这里的确是非常热闹,那些豪门公子经常成群结队来此游乐,赌博、斗鸡、赛狗等等,我们也就在旁边看个热闹罢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看乐舞表演,宏大的场面让人眼花缭乱。整个场景让我想起每年一看的春节晚会。

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一片灯光桨影织就的繁华中我们踏上了归途,耳畔呼啸的风声宛若岁月的钟声,恍若隔世的感觉让我沉醉,大唐的繁华在我的马蹄声中渐渐远去,如梦一样的穿越岁月带给了我“梦”一样的人生体验。

曲江池

结语:本文以穿越小导游的视角,从小导游起床开始,粗略地讲述了唐朝人"如厕"、"沐浴"、"饮食"、"用马"、"游玩"等内容。所述的每一个内容均来自唐朝文献的真实记载,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也逐渐进入了这个穿越小导游的角色,希望每一个读者能在这样的叙述方式中与作者一起来领略盛世大唐的点滴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12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