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群人最神秘:他们的名字以“五”开头,拥有精湛的演技和时聋时好的耳朵,他们就是大众评审团……”
这不只是一个段子,还是《歌手》节目的粉丝对比赛结果的戏谑抗议。
昨天,《歌手·当打之年2020》正式收官,华晨宇拿了“歌王”,击败袁娅维、萧敬腾、吉克隽逸等实力唱将,而最有竞争力的周深和米希亚竟然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这场似乎毫无悬念的“歌王之争”,被网友戏称为“华晨宇登基大典”。
昨晚“歌王”尘埃落定华晨宇后,关键词“华晨宇歌王”登上了热搜榜的第9名,但讽刺的是,排在更前面的却是“歌手 剧本”。
往届总决赛直播,大家最多笑一笑翻车现场,骂一骂平时录播修音修过了,但这一次,网民选择了用冲热搜这样的形式表达对结果的质疑和抗议。
回顾昨晚总决赛的赛制:节目将“奇袭”进行到底,通过复活赛晋级的吉克隽逸和袁娅维来势汹汹,仍有奇袭的机会。
但问题来了,前几期奇袭歌手获胜,淘汰的是所有歌手中票数最少的,但到了最严谨的总决赛现场,就变成了奇袭歌手获胜,淘汰被奇袭的??为什么不把往期的规则贯彻到底??小朋友脑袋上的问号恐怕比最近的瓜都多......
在这样的赛制下,周深和米希亚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再来看一下出场顺序:第一轮的出场顺序按照往期排名来定,第二轮的出场顺序按首轮得票率定。
再对比看第二轮的票数,有没有发现,支持率和出场顺序是一致的?
问题又来了,往期录制大众听审全是云录制,线上投票即可,而到了歌王之战,却变成了251位现场听审,249位线上听审。这对“云录制”的米希亚、萧敬腾、徐佳莹来说公平吗?
我们都知道,看音乐现场和听CD看视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原本很有现场感染力的一首歌,从移动端观看肯定有所损减,而且,在移动端,歌手从三维变成二维,视觉记忆点就会变弱,势必会对投票产生影响。
更何况,我们看看云录制听审的截图,有闺蜜同看的,有全家齐上阵的,你敢说这些陪看人员不对听审的投票产生影响吗?虽然节目组选拔大众听审时会筛查,排除掉参演歌手的粉丝,但你能保证这些陪看人员都不是某个歌手的粉丝?!
在节目形式上,这些变化造成了观众的疑惑,而在歌手演唱上,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有没有发现,这一回的歌手们,好好唱歌的越来越少了?
在前几季,真情是可以动人的,而现在,凭感情唱歌的歌手越来越少,炫技、嘶吼、飙高音越来越多,同时,《歌手》作为竟演类节目的水准在不断下降,综艺性却越来越强。
当年,李健可以凭着《父亲写的散文诗》打动无数人,刘欢用《甄》缅怀爱徒姚贝娜,在抒情的同时,优秀的声乐能力也让人折服,而这一季嘛......网友总结了歌手八季以来唱功最弱的选手TOP7,当打之年的就占了5个......
视频来源:B站用户@猛1啵啵
就连“神仙打架”的歌王争霸现场也是争议连连。袁娅维喘到不行的唱跳表演击败了基本没有瑕疵的米希亚,而周深和新裤子也没有摩擦出令人满意的火花,整场比赛都给人差强人意的感觉。
那歌王华晨宇呢?他的表现如何?
和他自己的往期表现比,这场算是稳定发挥,但和往年的歌王比,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历届歌王“登基”现场》视频来源:B站用户@摇篮弟弟
第一首《西门少年》请来了李宇春帮唱,噱头十足,立意也很符合二人的成名历程。巧就巧在,这首歌以念白为主,而最近,正是“reader派”和“惊雷派”张牙舞爪的时候啊!
李宇春开口时,只有纯钢琴伴奏,这就难免让人联想到reader梗,成为整场表演的一大嘲点。而在华晨宇的部分,除了开头的吟唱和后面突如其来的飙高音,剩下的部分几乎全是“华氏颗粒感说唱”,声乐能力展示几乎降到最低。
跟以往歌王争霸秀唱功相比,可以说,这首歌几乎就还剩下氛围感还像那么回事了。
第二轮的《哥谭》,原名《七重人格》,是华晨宇新专辑中的一首。在歌曲开头,他用干巴巴的念白式开场,来烘托怪异诡谲的氛围。喜欢的人觉得很有艺术氛围,不喜欢的人确实很难理解。
虽然这次华晨宇并没有用他一贯的“摇滚+说唱”模式,但他曲子的整个走向还是以前的老套路,让很多听众难以接受的,也正是这种老套路。
从《天籁之战》到两届《歌手》,起初,华晨宇的改编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像《南屏晚钟》和《我是滑板鞋》基本上颠覆了原版,到了《歌手·当打之年》,他演唱了大量自己的歌曲。不夸张地说,歌手的舞台几乎成了他的打歌舞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了贴合一定的主题,他的大量歌曲会用相同的概念来包装,如《斗牛》、《神树》、《降临》,都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之心等又空又大的主题。这种主题再加上恢宏的编曲包裹,如果歌词撑不起来这么伟大的意象,有时会让人不知所云。
因为这时候我们眼前的华晨宇,似乎是一个宏大概念下“神性”大于“人性”的傀儡,失去了共情能力,有点用力过猛,而不是一个从心道和的歌者。
这些同质化的宏大编曲让华晨宇收割了一批黏度极高的粉丝,同时也固化了他的形象。他常常在歌里唱着“我不信命”、“不需要你们的理解”、“我好想爱这个世界”,但观众更想探索这背后的故事,为什么你要反抗这个世界?你的命运是怎么样的?
这些都是歌曲能与听众产生共鸣的基础,但华晨宇的歌里并没有做解释,而是“为反叛而反叛”、“为异类而异类”。在《歌手·当打之年》的舞台上,一不留神,这种刻意的演唱方式就会让人审美疲劳,让人觉得“难听”。
如果华晨宇能去繁就简,恐怕会好很多。就像他和左立合作的那首不插电版《荒野魂斗罗》,让人看到了他的更多可能性。
说到这里,我倒觉得和华晨宇同样是快男出身的苏醒,对歌曲创作这件事情看得更加通透。
说回《歌手》这个节目,最失望的,还是《歌手》的节目粉。
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在华语乐坛青黄不接,新生代歌手没几个能打的,但一个歌唱竞技类节目的门槛也不应该降到这个程度。
你让涉嫌抄袭过华晨宇的隔壁老樊同台竞技,老樊臊不臊?华晨宇臊不臊?
想想当初张学友为什么不来《歌手》吧!人家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舞台,需要专业的评委,并不想在这样的舞台上掉价……
林俊杰来了几次做帮唱嘉宾,但就是一直没参加这个节目,背后的原因大家应该也心里有数了……
再来,纯节目粉在流量粉面前,卑微得像个小蚂蚁。在歌手舞台上,华晨宇基本上都唱自己新歌,而歌王争霸赛的第二天,就是他新专辑发布的日子......
节目又明显将华晨宇做看点,每一期必提流量最大的华晨宇。《歌手》“音乐没有附加意义,只做最纯粹的音乐节目”的理念跑到哪里去了?
华晨宇部分粉丝打破了“百家争鸣”的舆论环境,粉圈控评犹如蝗虫过境,与粉丝言论不合就会被惨怼,于是,对华晨宇的评价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最可怕的是,这次当打之年激起了人们对竟演节目种种黑幕剧本的猜想,而华晨宇的胜出又印证了华语乐坛“流量至上”的商业准则。
资本往“流量”倾斜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歌手》始终以邀请顶尖唱将、做专业音乐节目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块净土,而如今,《歌手》都不惜自降高冷身段,开始向流量妥协。
华语乐坛本来就苦流量明星久矣,如今的数字专辑销量榜上,周杰伦都得排在蔡徐坤、华晨宇、王一博、肖战的后头。
我们实在不希望再看见任何对流量的下跪。整个音乐生态环境要想向善发展,就得从娱乐至死的圈套里逃出来,培养一批审美能力强的听众,而不是让流量继续挤压实力歌手的生存空间。
让实力歌手失去舞台的那一天,就是华语乐坛真正枯槁的时候。
(完)
文中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哎呀音乐
作者:秦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