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这张合照挺激动的,我太爱《父母爱情》这部剧了,百看不厌,连剧中的小片段视频都能津津有味地看完。
很多人在介绍这部剧的时候都会带上“豆瓣9.4分”这个关键词,可我不想这么介绍它。
真正的好剧,不只是要通过超高数据来表达,还要靠人心。
我父母喜欢看这部剧,电视上播一次,他们就看一次;我喜欢看这部剧,找不到剧下饭的时候就点开一集;我N刷的时候,看到很多00后的同学也在看这部剧,他们边看边发弹幕,讨论剧情。
可见《父母爱情》的受众群极广,上至老人下至学生都能被这部剧打动,这就够了,这是大众选择。
所以今天,我想好好和大家聊一聊这部真正的好剧:
《父母爱情》。
01.《父母爱情》的设定很有意思,可以说两位主角的性格在一开始是相斥的。
江德福,一个农村出生的军官,大老粗一个,说话爱带脏字,离过一次婚。
安杰则是一位大家小姐,长相娇美,追求高质量生活,在认识江德福之前,最大的爱好是去咖啡厅喝咖啡。
安杰当然是瞧不上江德福的,她觉得江德福像一个笑话,说江德福是“文盲大老粗”。
然而这两个极度不登对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风风雨雨几十年。
江德福和安杰磨合了一辈子,两个人因为生活习惯问题没少争吵闹笑话。
睡觉,两人睡不到一块去。
安杰要穿睡衣才能睡着,江德福觉得安杰太矫情,睡个觉还这么多讲究。
吃饭,两人吃不到一起去。
安杰早上习惯喝牛奶吃鸡蛋和糕点,江德福多次吐槽吃不饱,他想吃馒头包子汤面条。
而爱情的力量,就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改变对方,包容彼此。
江德福和安杰刚结婚时,没那么爱讲卫生。在安杰的要求下,他睡觉前必须洗脸洗脚洗屁股,被大家调侃是“三洗丈夫”。
后来江德福逐渐习惯这种生活,睡前不进行“三洗”就睡不着觉。
安杰呢,在和江德福几十年的生活中,身上的大小姐做派越来越小。
安杰随江德福一起来到松山岛的时候,由于生活条件不好需要自己去打井水。
从小就没怎么吃过苦的安杰哪干过这个,于是她第一次打水,是穿着连衣裙踩着高跟鞋去的,仿佛是在走T台。
这次打水当然是没能成功,安杰不仅扛不起两桶水,还摔在泥里,整个人气到不行。
可谁能想到,安杰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打水对于安杰来讲成了家常便饭,扛着就走,毫无难度。
对于江德福和安杰来说,相濡以沫几十年,不光是改变对方,更是变成了对方。
我想最纯粹的爱情,就是经过一辈子的磨合后,我变成了你,你变成了我。
两人在年老时可以说是来了个互换。江德福变得越来越讲究,安杰变得越来越不拘小节。
上了年纪的江德福,睡觉时不但要穿睡衣,还要穿真丝睡衣。
安杰吃饭开始吧唧嘴,两人位置互换,变成了江德福嫌弃安杰不讲究。
两人从青年到老年,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没有狗血的出轨小三,有的只是平淡的日子和说不完的家长里短。
《父母爱情》的编剧刘静虽然把角色写得非常具有戏剧性,可是将角色串起的剧情却是朴实至极的,这种不带一丝夸张手法的描写,让观众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
可见,哪怕是流水账一般的日常,只要剧本写得好,导演导得好,观众就能看下去,甚至能一直重刷。
02.在《父母爱情》之后,我几乎没有遇到过配角和主角同样出彩的电视剧。
如果你看过《父母爱情》,那你一定知道这部剧中的配角有多么优秀,任何一位配角都不会被忽视掉。
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编剧刘静和导演孔笙强大的功力。每一个角色的特点和细节都描绘得太好,每一个配角都能让人过目难忘。
江德华,江德福的亲妹妹,她在《父母爱情》中的分量仅次于男女主角。
江德华性格泼辣,文化程度不高,说话经常不过脑子,但是心善憨厚,一点坏心眼都没有。
她的“工作”就是替哥哥嫂子带孩子,江德福和安杰的孩子几乎都是她带大的,每一个孩子,她都是打心眼里疼。
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颇深。
江家大儿子要去边境当兵,全家人为其送行。在所有人举杯祝福的时候,只有江德华闷闷不乐,一是舍不得,二是心疼。
第二天全家前往码头送大儿子参军,江德华痛哭不止,比江德福和安杰这做父母的都要难过。
江德华是一个很有“人味”的角色。
她不高兴就怼人,能把伶牙俐齿的安杰怼到独自生闷气;
她高兴时便是欢天喜地,可以边剁饺子馅边唱歌,跑调也无所谓。
她喜欢老丁,想着法儿地对老丁好。老丁去江家做客,她都要想办法让老丁喝上茅台。
江德华人好,是那种普通老百姓的好,让观众可以瞬间对这个角色产生高度认同感。
老丁一开始并不想娶江德华,安杰和江德福都劝江德华不要热脸贴冷屁股。
可江德华不在意,她还是一心照顾老丁和老丁的孩子。
老丁有了心上人,江德华吵吵着要去见老丁的对象,不是为了撕逼,而是为了看看老丁的对象是不是个实在人,能不能对老丁的孩子好。
江德华这个角色,一辈子都在忙碌。为哥哥嫂子忙碌,为侄子侄女忙碌,为老丁忙碌。
她和万千普通人无差,没有任何光环,为生活奉献全部。
《父母爱情》中每一个角色都很生活化。
比如爱听八卦,但是人好心善,能在关键时刻顶大事的王秀娥;
比如大小姐出身,明事理,甘愿待在落难丈夫身边,一直不离不弃的安欣;
比如精明世故,总想捞点好处的安家大嫂子……
甚至连剧中的小演员们都不是打酱油的存在。
如今,这样的电视剧很少见了。当今编剧喜欢一味烘托男女主角,把男女主角写的是天花乱坠,一路开挂。对比一下,像《父母爱情》这般扎实的剧本,简直太珍贵。
03.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除了要有好剧本,还要有好演员。
《父母爱情》里的每一位演员都和角色融的正正好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有几个名场面我一定要说一说,这些场面我不管看多少遍都还是会跟着剧情紧张,太过瘾了。
第一个要说的,安杰生产。
当时,江德福和老丁都不在家,江家只有安杰、江德华和佣人孙妈,隔壁老丁家只有老丁的第一任妻子王秀娥在家。
安杰突然生产,几个女人既不知道卫生所怎么走,又不知道要去哪里找江德福和老丁,于是决定在家帮助安杰生产。
四个女人一场戏,我算是见识到了。
安杰是害怕,她一个大家闺秀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家生孩子。
王秀娥是壮着胆子准备接生,她知道这时必须要有一个人撑住场子。
江德华和孙妈则是全程手足无措,担惊受怕。
王秀娥帮安杰接生,全程高能,每一秒钟都是开挂的演技。
为了给接生的剪刀消毒杀菌,王秀娥口含烈酒喷在剪刀上。
安杰哪见过这个啊,她瞪着大眼问王秀娥在干什么,结果把王秀娥吓一跳,吞了一口烈酒。
这相辅相成的演技,如今还有哪部电视剧有?
第二个名场面,是老丁向江德华求婚,默默付出了半辈子的江德华,终于得到了老丁的回应。
当着老丁的面,江德华装得是淡定自若,甚至有点小傲慢,仰着头对老丁说“我回去告诉俺哥俺嫂子去!”
出了老丁家的门,江德华先是哭,后是笑,然后是边哭边笑。
她爱了老丁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老丁这一句,其中心情,都在这又哭又笑的情绪中。
回到家,江德华大哭,把自己这么多年的不容易全部释放出来。
而一旁的江德福背着手绷着脸,没好气地骂了一句“奶奶个腿儿的!”
这是当哥的在心疼自己的妹妹,他既希望江德华幸福,又觉得江德华这么多年不容易,不禁生起老丁的气来。
这一幕太日常了,好像把平常人家的相处模式搬到剧中,一点演戏的刻意感都没有。
刘琳把江德华演得极好,没有很夸张,又能让人感同身受。
江亚菲私自结婚的戏份,也是剧中的一个名场面。
安杰不同意江亚菲和离婚一次婚的王海洋结婚,可是最终江亚菲还是和王海洋私自领了结婚证。
当小孙女把请帖拿给安杰和江德福看的时候,安杰身为当妈的,先是着急忙慌地抢了江德福的老花镜,希望赶紧看看请贴上写了什么。
原本就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安杰和江亚菲大吵起来。此时的安杰,声音已经开始发抖。
后来安杰看了江亚菲的结婚证,手都是抖的,把一个为娘的心情演绎地极为到位。
这个片段我曾和我妈一起看过,我记得我妈说了一句“父母的心情孩子永远不会懂,孩子真是父母上辈子欠下的债”。
当时我并没多想这句话,但现在想想,能让同样身为母亲的人发出感叹,说明剧中演员演得好啊。
《父母爱情》中有太多值得一说的片段。
欧阳懿在重获自由身后,大哭着“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啊!”
坐在他身边的安欣,默默流泪。
安杰年老时因病住院,江德福嘴上唠叨心里担心,边剥馒头皮边说“你妈年轻时这样,我老训她。”
《父母爱情》中每一个画面都藏着岁月的无情和温柔,剧本当然是没的说,可如果不是这些演员的演绎,也构不成我们如今总在重刷的经典好剧。
之所以百看不厌,是所有的一切都恰到好处。
04.《父母爱情》是磨出来的岁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普通人平淡的一辈子。
这部剧让不少年轻人重新定义心中的爱情,原来爱情不只是有轰轰烈烈,还有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不夸张地说,国产年代剧中,《父母爱情》是一个天花板。
剧本扎实,故事朴实,角色亮眼,演员优秀,阵容强大。每一方面都堪称完美,将这些拼凑起来,就是难以超越的一部剧。
之前我写《请回答1988》的时候,被朋友问咱们有没有什么好看的年代剧,难道只能看隔壁的《请回答1988》吗?
我回:我们有《父母爱情》。
没错,在我心中,它是近年来少见的国产好剧,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依旧愿意为这部剧当自来水。
它值得。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发 :【 大象 新浪娱乐】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9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