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了只能居家打转。近日,全国人民经历了近两个月有余的宅家生活后,终于迎来了首个激动人心的小长假。对春暖花开的向往、对大千世界的渴望,无法远行的游客,重新审视起周边的花花世界,让乡村旅游再度蹿红。
刺激下凸显的复苏初态
随着天气逐渐放暖,户外爬山、赏花、采摘、钓鱼的人多了起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其中,52.5%的游客参与了踏青郊游,33.6%的游客参与了游园赏花。各景区客流结构以省内客流为主,都市休闲一日游、近郊周边游回暖复苏,自驾出行比例上升,家庭自助游成市场主力。
重庆市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协会数据显示,截至清明小长假,全市1200多家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已经有95%以上按要求复工复产。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清明小长假来看,只有极少数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完全没有客人,有的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生意超过预期。这预示着经过两个月的闭门歇业后,全市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在做好防疫防控措施后,开始逐渐迎来复苏。
途家民宿相关负责人对品橙旅游表示,受各地旅游优惠政策的刺激,清明节假期的回暖迹象十分明显。其中,云南(70%)、安徽(60%)、浙江(51%)有50%以上的游客都选择入住乡村民宿,客栈、农家乐和别墅都是这个假期的热门房源。
“虽然清明小长假期间,很多景区出现拥挤的情况,但那仅仅因为免票或者降价等举措所影响,并不是旅游的一种常态。特殊时期里,周边游正在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乡村旅游更是率先享受到了旅游复苏的首波红利。”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辉认为。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的“麻麻花的山坡”(河北保定南峪村)民宿项目仍然在筹备重启中。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管理部主任郝德旻对品橙旅游说:“北京周边的河北项目,主要以北京客源为主,返京人员隔离14天的政策导致北京客人无法抵达。”
郝德旻表示,河南、贵州、四川等民宿项目已经陆续恢复运营,但相应的配套设施、人员调配很难达到疫前状态。从清明节表现来看,大多是一些零散的客人,或者是很早以前预订的客人,总体上,游客出行意愿仍不是特别强烈。
02
2.5天小长假PK跨省游不启动
为了刺激乡村旅游消费,全国多地政府不仅推出了乡村旅游消费券,更是再次将试行2.5天小长假提上日程。
3月19日,江西省《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中提到,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
3月2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
3月30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恢复振兴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
4月11日上午,南京市“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上,鼓励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途家民宿负责人认为,相对已经比较饱和的城区,乡村民宿与城市周边都会迎来绝大的发展前景。乡村民宿得益于国家政策和支持,未来发展潜力更是巨大。随着旅游度假观念提升,高铁等交通方式的便捷,加上2.5天小长假助力,城区周边的乡村民宿将取得较快发展,像周末周边度假、3—5天的短期游等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正当业界对旅游复苏的期待值不断上升时,又一个政策的出台,让所有从业者心头一颤。4月9日,《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张辉表示,《意见》的发布,释放出的信号仍然是不鼓励远距离、长时间在外停留和聚集。虽然国内逐步呈现可控趋势,而其他国家仍较为严峻。大多数游客更倾向于乡村一日游类产品,过夜需求还不会形成规模化。而2.5天的休息制度基本上属于跨省旅游的概念,但跨省暂时又无法恢复,所以,对当下旅游经济影响并不大。同时,如果少了住宿内容,整体旅游消费就会大幅度降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清明数据也显示出,清明节旅游人数的下降幅度远远低于消费下滑的速度。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2.5天的小长假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意味着游客有更多地停留时间。但令人担心的是,如果五一假期前所有项目仍无法达到全面恢复的状态,以及学生暑假取消的话,对旅游业的冲击就更大了,很有可能今年就腰斩了。”郝德旻说。
03
时机刚好,如何把握?
谈及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张辉认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乡村观光游,是乡村旅游的初级阶段,产业链条较短,对整个乡村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初显。
第二个阶段是乡村旅游度假的概念,也是当下所处的阶段。以乡村民宿为代表,其发展对资本渗透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个阶段是乡村旅游社区化的概念,也是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民宿形态。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企业来说,下一步就是要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张辉表示,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的经济压力必然会反映到旅游消费上。接下来,世界旅游的基本面将发生很大变化,势必会加速观光旅游向休闲、康养转型。而未来的乡村旅游社区创造的是一种生活意境,将乡村度假和城市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但乡村旅游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短板,需要去不断提升。
袁家村作为国内乡村旅游的典范,至今已经走过十余年。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宰建伟表示,袁家村的“乡村生活综合体”是基于都市市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市民离城休闲微度假已常态化,打造与城市有巨大反差的以体验民俗和感受乡愁为主题的乡村生活综合体,提供满足市民休闲度假需求的地域和乡村特色的产品和业态,逐步形成消费聚集区和消费热点,逐步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客流量,并最终成为全国性旅游目的地。
宰建伟认为,“乡村生活综合体”不同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它以真实的乡村生活为基础,并不是以景区和商业来吸引人,相反,要去景区化、去商业化,以完全不同于城市的乡村生活方式作为吸引核。一般来说,乡村生活综合体要依托一个大城市或周边城市群,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人口,距离城市一小时左右车程,交通的便利性和通达性良好,以市民大众为目标客群,提供满足休闲度假需求的乡村生活及其衍生品,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综合体。
近年来,全国多地把民宿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把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途家民宿相关负责人认为,民宿的规范和标准等文件出台,全国省区市出台民宿扶持政策,表明了对民宿发展的支持态度和行业标准化的引导。途家也在不断与地方政府和机构合作,支持乡村振兴,如帮助福建省打造100个以上乡村旅游目的地、联合延庆永宁镇人民政府共同盘活旅游景区周边闲置房源、与黟县合作成立徽黄途家、助力丰宁县旅游扶贫等。
3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尽快恢复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体验、拓展更大就业空间,吸引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多政策、多举措地不断推动,乡村旅游能否在特殊时期里成为一匹脱缰的黑马,领跑旅游市场呢?
本文转载于: 品橙旅游,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