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芭堤雅比较偏僻的地方有一个金三角风情——泰北民族村,由金三角风情园、泰北民族村、93师(异域)展览馆、孤军装备展览室、坤沙历史展示等内容组成。这个民族村是完全模仿国民党军长段希文掌控93师时的美斯乐(和平村)建造的博物馆,而真正的美斯乐其实离这里很远,是隐藏在泰国北部与缅甸交界深山老林里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叱咤金三角的93师指挥中心和训练基地,现在是93师老军人和他们后裔的居住地,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泰国中国村的代表。
站在金三角风情园的沙土广场上抬头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灰色围墙上那架印着国民党徽章写着“国军难民号”的飞机模型,飞机下门口的“理不清台湾情斩不断中国结”的对联让人感到流落他乡人的中台情结。
而右侧“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还我国籍”那醒目的大字如泣血般烙在土坯墙上,令人震惊。
走近民族村,墙壁上两块简陋的红色木牌分别写道:孤军入泰籍宣誓词“我们要遵从国家的法律和服从国家的命令,我们要以生命来爱护和保卫我们所生存的国土,我们要忠诚拥戴当今皇上陛下和皇族,我们要以身体和生命来保护皇上和宝座”,“十年北伐,八年抗战,四年内战,叱咤金三角,胜败论狗熊”。这究竟是怎样一支部队?他们经历了什么?这到底是怎样一段历史?我们竟从不知晓?
进入民族村,耳畔传来熟悉而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让人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国度的恍惚。眼前一幅幅战争画面、一张张珍贵照片 、一段段文字记载,还有那锈迹斑斑的武器弹药,无不向我们述说着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
1949年,国民党第八军残余千人左右由广西突围撤退到缅甸,与中国抗日远征军残部汇合,组建了93师,成为海外一只孤军。 其实93师并不是这只部队真正的番号,而是抗战时中国远征军有一个93师特别能打仗,并屡战屡胜,在缅泰威名远扬,因此当地人把中国军队都称为93师,也被蒋介石定为反共救国军。
93师队伍日益壮大,使缅甸政府不安,便派军队多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应缅甸政府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入缅与其联合作战,在他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出兄弟相残的大戏,最终以高于孤军几倍的伤亡击溃了孤军,使其许多当时抗日名将和中国远征军的抗日英豪阵亡金三角,孤军从此成为残军,退到泰国北部山区,后被蒋介石遗弃,让这些为国民党立下汗马功劳的孤军过着无国、无籍、无奈的非人生活。为了生存,他们开始扩大队伍,组建马帮,开创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先例,为各路贩毒武装提供了样版,“鸦片将军”罗星汉和毒品大王坤沙都曾是孤军一员。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金三角贩毒集团不断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地。
为了能合法居留泰国,让下一代过上有国有家的生活,别无选择的段希文全单照收了泰国政府的条件:“为其防守北大门,肃清境内共产党武装势力,永远效忠泰国皇室和政府”,并硬着头皮在没有战败本钱下拼死把泰共逐出泰境,也让泰国对残军另眼相看,以此换来一部分人可以以中国难民身份申请加入泰籍。
据介绍,历经50余年的繁衍生息,孤军后裔已达50多万人,其中30多万人已拥有泰国国籍,另外20多万人仍持低人一等的难民证而受到诸多限制。听着没有国籍而瘦小的孤军后裔的讲解,看着村里破旧的草屋和酣睡在吊床中的孩子,我不仅感到一阵心酸,正像台湾作家柏杨所说:“这是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在异域战胜,仍天地不容;他们在异域战败,是罪有应得;他们在异域战死,与草木同朽”。他们说汉语,唱中国歌,吃中国式饭菜,过中国传统节日,甚至死后的墓碑都朝北——那是祖国的方向。他们是华夏儿女,他们是炎黄子孙,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他们是中国人!
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费玉清那深情的如诉如泣般的歌曲《美斯乐》:“在遥远的中南半岛,有几个小小的村落,有一群中国人在那里生活,流落的中华儿女,在别人的土地上日子难过,饱受战争的折磨,关心她美斯乐,看我们该做些什么,帮助他美斯乐,看我们能做些什么”......
今天生活在泰北山区美斯乐的孤军后裔,他们在各方帮助下弃军从农,早已走出荒蛮,那些餐风露宿衣不蔽体的生活早已成为回忆,漫山遍野清新的茶花代替了妖艳的罂粟,优雅绚烂的樱花装扮着这座华人小镇。美斯乐已经成为华人在异域自力更生、坚强不息、奋斗不止精神的真实写照,成为泰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美丽的旅游胜地。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没有忘记他们是中国人。那赤子之心,民族之情正像他们所言:“中国和台湾残军后裔不要任何帮助也不懂政治,只知道和平统一的中国会更强大更伟大”。
美斯乐,我和同胞祝福你们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