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
该报告内容显示,直播购物中,“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售后问题”成为消费者的主要担忧;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让消费者最烦感;直播电商消费中,消费者冲动消费较严重,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从消费者的维权认知与经历来看,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后进行投诉。
此前,江苏省消保委统计发布的投诉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涉及直播购物问题的投诉达到986件,成为新型投诉热点。
财经网留意到,有消费者在网上称自己通过直播平台购买了鹅绒被,商家宣传称该鹅绒被为100%鹅绒填充,面料是全棉防雨布,消费者收货后却发现这床被子的填充物是垃圾棉,面料是100%化纤布。
除了“夸大其词”、假货太多”等问题,直播平台还存在着欺诈等行为。据媒体资料显示,某视频平台当红户外主播祁天道与妻子因涉嫌诈骗而被逮捕。
原因是其在某直播软件直播时,为所谓的“介绍兼职”团队招募兼职工,除了支付广告费用外,还收取其高额的服务费,提成每位用户入会费用的60%。但实际上,这个组织是发展下线骗取入会费的诈骗团伙。
互联网分析人士指出,直播电商经过过去几年,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以兼顾内容与性价比的电商模式,或将成为未来购物方式的必然选择之一。目前市面上不少直播软件都已经面向广大商户开放入驻,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将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商品变现”。
不过,正如中消协报告内容所示,当下消费者消费者风险意识相对薄弱。调查结果表明, 58.1%的消费者认为直播购物风险一般,可能性或者损失不会太大,占比超过一半;28.0%的消费者认为直播购物风险较小,可能性或损失小;仅有8.6%的消费者认为风险较大,可能性或损失较大。
对此,中消协指出,要强化监管职责,引导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明确直播电商各类经营者特别是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责任义务,自觉强化诚信规范经营;要聚焦关键节点,加强对主播群体的规范管理;要鼓励消费者参与,大力推进消费教育和维权宣传。
上述分析人士亦认为,目前直播购物环境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物时除了要选择可信的平台之外,在交易过程中也要主要保留必要的凭证,以便维权时有理可依。与此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并能自觉、主动监督、举报相关违规违法行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