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走进海口人民公园,感受岁月静好,白天看海南戏,夜探班帅庙

走进海口人民公园,感受岁月静好,白天看海南戏,夜探班帅庙

疫情期间宅家里,很想念海南的蓝天白云以及冬天的温暖。很欣慰,人民公园并没有封园。#诚信旅游为海南加分#

南国都市报2月11日讯(记者 易帆)疫情防控关键期,还有不少市民未戴口罩在东湖湖畔扎堆聊天。对此,海口市人民公园管理处加强巡逻劝导市民在公共场合戴好口罩。据管理处副主任吴钟进介绍,海口人民公园管理处发现游客流量每日达上千人。2月6日起,公园管理处对局部入口拉起界线,留东西南北门口对入园游客进行严格管控,并没有封园。

海口老街风情,摄影:陈俊林

去年11月份去海口参加旅发委组织的活动,报到前有一天空闲,于是想去骑楼老街看看。步行从住宿的五指山国际温泉酒店出发,查了手机地图认为穿过人民公园最近,却没想到我居然会在人民公园里玩了几个小时。

好像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人民路,还有“人民公园”。这么多年的旅行,我从来没起意去某个城市逛公园,除非这个公园非常有名气,海口的这次经历令我今后要改变思想了。

蓝天白云,鲜花怒放,海南的11月份温度特别宜人。沿着五指山路向西北一直走到海秀东路,马路对面的小山就是人民公园了。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园,有很多门可以进去,随便找了一条小路就走进去了。湖边很多孩子在画画,吸引我驻足欣赏。

我走的这边区域属于人民公园的东湖,椭圆形湖中有座湖心岛,岛上楼阁金碧辉煌,有九曲桥连通园门大道。公园里晒太阳的人很多,椰林成荫,鲜花盛开,孩子们在嬉戏,一派岁月静好的图景。

一路边走边看,暖洋洋的海口慢生活令我不自觉放慢了脚步,原打算横穿公园去骑楼老街,忍不住左转往山上爬去。

一座海拔不足30米小山包,正中有一座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4年4月,碑上有朱德同志的题词,是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再往后走是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将军雕像纪念亭,山上布满各种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里面还有一个小动物园,我就没兴趣去看了。

本以为鉴定完了,这个人民公园和其它的人民公园并没有什么区别。树林里传来唱戏的声音,在我们这公园里也常有戏曲爱好者聚集练唱,这是常见的现象。我对所有的非物资文化遗产都充满了兴趣,来过海南很多次,对海南戏(琼剧)以前也有过关注,于是也走过去围观。

树荫下围了很多人,看起来是在正式演出。琼剧是岭南四大剧种之一,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是海南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历300多年风雨沧桑,已经深受海南人民喜爱。

由于是露天演出,没有后台,演员们化妆换装都是在观众面前完成,多了另一种趣味。

候场的演员们换装后有的在背台词,有些互相纠正唱腔和动作,穿黄袍的老演员告诉我他以前是剧团的专业演员,参加演出的有些是琼剧爱好者。

不远处的亭子里还有一个剧团在演出,调音台、红地毯看起来更正规。为首的剧团副团长告诉我他们今天演出的剧目叫《林攀桂》。

《林攀桂》是海南琼剧的传统经典剧目,讲述了京城名媛杨桂英女扮男装逃难途中遭劫,被苏州才子林攀桂收留并结为金兰,而滋生出无数波折的故事。

台上摆着一个塑料脸盆,里面装着一些钱,在演出间隙也有演员端着这个盆在观众间走动接受打赏。

不时也有粉丝走到舞台上去,在演出精彩的时候将钱塞到自己喜欢的演员手中。副团长告诉我他们每场演出收到的打赏比较可观,是剧团的主要收入。

叼烟的这位是位老熟人,台下的演员见其过来赶紧迎了上去,他走过来掏出百元大钞递给小演员,我一看果然出手不凡。不一会,小演员将一把零钞递还给他,我才明白原来是先换成零钞,然后由他随意打赏给演员。

令我惊讶的是不远处大树下还有一个演出团体,演出的剧目是《春水浇桃花》。

对于老一辈海南人来讲,听琼剧是一种享受。不少人来看戏也是为见见自己喜欢的琼剧演员,有点像现在的追星,说上几句话就非常开心了。

在不远处的寿星雕塑附近,又有一个剧团,也聚拢了不少观众,一个公园内居然同时有四个剧团在演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戏迷票友团。

我听不懂海南话,琼剧对我来说别有异域风情。有些剧团在人民公园唱琼剧已有近20年时间,由于各县市剧团先后解散,不少有着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扎实基本功的专业演员也纷纷加入人民公园内的演出。

扎根于民间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才有延续的活力,一个老人告诉我,以前没有电视电脑也很少电影,常常要走很远追随着剧团去邻村看戏,年轻人更是通过看琼剧演出互相认识,于是爱情故事便由此展开了...

琼剧对于海南人来说,曾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岁月的沉淀。在我走出人民公园的路上,遇到一拖着音箱的老人,姓黄,今年83岁了,在人民公园内学跳新疆舞。

公园外围的体育器械有不少人在锻炼,健壮的青年告诉我,他姓文,23岁,贵州人,是一位空少,由于工作经常来海口,喜欢来人民公园锻炼。



走到骑楼老街后,我还是惦记着人民公园,短短的两个小时中遇到的人和事情令我内心有很大的震撼。用手机查了相关的资料,人民公园那座山叫大英山,隋唐前大英山北面临海,作为海口制高点,此处一直是战略要地,清代此处开辟为演武场,山顶建有演武堂,为官兵习武训练之地。上世纪四十年代,大英山为日寇侵占,成为日军高射炮基地。抗战胜利后,又成为国民党四十六军的炮兵要塞。

天黑前,在酒店门口搭了摩的要司机送我到人民公园正门,打算再去公园内访一访古迹。

公园北门外放置的两对石狮,阔嘴凸睛,造型有些特殊,是一对古物。

进公园后石拱桥将水面分为东、西二湖,传说是五龙“腾云升天”、“掀浪入海”之 “龙潭”。

天色渐黑,华灯初上,人民公园内是另一番景象,纪念碑前无水的水池成了孩子们锻炼的地方。

人民公园所在地原有“四庙三庵七井五桥”,四庙分别为伏波庙、关圣帝庙、何公庙和班帅庙,三庵为广济庵(法隆寺)、积善庵和斗母庵,如今早已损毁,在遗址上也许还能找到些残存文物。

纪念碑左侧有一条幽僻的小路,上一些台阶后我幸运的找到了班帅庙,第二天和海口做旅游的朋友说起,他都不知道人民公园里有个班帅庙。

残垣断壁的拱门上中间雕刻有“班帅庙”三个字,班帅庙原建于宋代,有上千年历史。班帅庙原供奉着东汉时战将班超,班超曾经为汉朝开疆扩土,平定西域诸国。传说朝廷将儋州(海南)封授予他,百姓视班超为战神,立庙供奉,世世代代享受香火。

拱门后是一块坪地,中央有一个水池,内有驼碑的石龟(赑屃),碑是没有了,留有一个凹槽。四周整齐的矮墙应该是重建的,落叶满地,一片萧索,虽据城市中央,看来也是人迹罕至。

最后面居中为一照壁,正面刻一麒麟,背面刻鲤鱼,为明代遗物。两旁是石人(石仲翁)、石羊,长满了苔藓看起来很有年代感。说是庙,却像是墓的格局,灯光下更有些阴森森的感觉。

据说海南岛还有多处“班帅庙”。如今的人民公园已经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娱乐、体育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成为海口市民重要的休憩场所。

摄影:陈俊林

如果你来海南,建议你来人民公园看看,周末的人民公园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景点。听听琼剧,虽然听不懂,却是接近海南文化的最好方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23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