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危害遍及全身各个系统。如果长时间血糖控制不好可以导致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并发感染,如肺炎、肺结核、泌尿系感染、皮肤破溃后久不愈合等;如果影响大血管后如脑血管病变后会出现脑梗死,影响心血管会出现冠心病;影响小血管如影响眼底会出现视物模糊甚至失明,肾脏血管,轻者出现肾功能不全重者可以出现尿毒症;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可以加速破骨细胞的破坏性,而成骨细胞不能代偿破骨细胞的破坏导致骨质疏松重,容易出现骨折。
医生:出现以下6种情况,八成是糖尿病“找上门”。
1. 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眼皮下垂等。有的患者会觉得最近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甚至有的患者已经到了视网膜病变的三期、四期以上,有了玻璃体积血了
2. 皮肤瘙痒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常常让人难以入睡。
3. 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等现象。影响到了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可能会有肢端的麻木、发凉、疼痛等等。
4. 口腔疾病
主要有口干口渴,口腔烧灼感,皮肤黏膜可出现淤点,淤斑,水肿。
5、乏力
特别疲惫,体力下降,工作也打不起精神
6、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糖尿病的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和血糖升高有关的临床表现,比如由于糖代谢紊乱出现的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这个症状发生的机制是由于血糖升高,造成尿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性利尿,可以增加尿量,尿量增加导致饮水量就会相应的增加,另外由于糖代谢障碍,糖的利用有异常,所以机体会动员脂肪分解,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会饮食比较多。
糖尿病人根据病情发病时间长短,以及严重程度不同,每个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一些早期的病人症状比较轻微,可能只是血里面的血糖升高,而没有感觉上的异常。而常说的“三多一少”这样的症状,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在大部分病人身上,是不会完全体现的,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或者几种。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方式综合相关的疾病,预防糖尿病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1、管理好体重,防止肥胖或超重;
2、养成运动的习惯,避免饭后立即躺下或卧床;
3、调整饮食结构,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比例;
4、戒烟酒,长期抽烟喝酒可导致机体氧化应
激增加,这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5、少吃甜食,尤其是碳酸饮料和甜点,甜食含有的热量比较高,长期食用会导致机体能量过剩;
6、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长期熬夜会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出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熬夜常有半夜的进餐,从而增加了机体胰岛功能的负担;
7、调节情绪,避免给自己太多压力,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容易引发糖尿病。
8、应该根据血糖情况,及时对降糖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这个是需要及时到内分泌科门诊去复查以及就诊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4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