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17年,潘粤明,王泷正主演的《白夜追凶》开播。
这部剧不但让处于演员生涯低谷的潘粤明,一举重回事业的巅峰。而且也是2010年后,随着网剧发展东风崛起的警匪悬疑网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到底有多高呢?
2017年到2010年,前7年没有更好的国产警匪剧。
2017年到2020年,后3年同样没有比它更好的警匪悬疑剧。
注:此处指的是内地警匪网剧为主,港台的警匪剧集便没有计算在内。
2017年过后,很多观众都在期待《白夜追凶2》。
2020年3月7日晚,虽然观众们没有等来《白夜追凶2》,但好歹等来了“白夜宇宙”的兄弟篇。
——张译主演的《重生》。
这部剧阵容非常的强大,除了张译之外。
其它像赵子琪、张昊唯、程小蒙、赵今麦等等。
同时还有一大票特别出演,或者是友情客串的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
比如宋春丽,吕梁,赵达,李宗翰,高捷,吕凉,徐佳等等。
电视剧已经播出的前五集,其中两个支线的命案,便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实力派老戏骨。
比如“家暴灭门案”被妻子杀害的两名老人。
可还记得《知否》里面的嬷嬷。
本剧的投资和主创团队,也显得更加的强大。
再从剧中时不时的城市航拍,远景和中景处理,就展现了剧组的不差钱。
但本剧的口碑质量,距离兄弟篇《白夜追凶》还是有着明显的距离。
毕竟《白夜追凶》是已经封神的9.0,《重生》开播评分放出只有7.9.
虽然也非常不错了,但这1.1分的差距还是挺远的。
《重生》的背景设定
故事不算复杂,津港市7月14日发生了一起枪战。
结果警察一方的西关支队,除了秦驰其它同事和所有军火贩子无一生还。
秦驰是真正的膝盖中了一枪,行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每天都要忍受抽取积液的痛苦。
是的,没错,张译他又双叒叕瘸了!
与此同时,秦驰的脑袋上还中了一枪。
虽然侥幸没死,但有一块弹片进入脑袋里取不出来。
这块弹片影响了张译的记忆,尤其是围绕714案的记忆严重缺失。
与此同时,张译也弄不清楚身边所有人的社交关系。
这样张译的表演就全程“面瘫”,而且一脸冷漠很难展现出什么感情波动。
电视剧开始交代背景后,因为西关支队几乎全军覆没。
秦驰经过督查的调查,最终市局决定将秦驰提升为西关支队的副支队长。
在此过后,本剧的故事基本就分成两条线进行。
主线是围绕秦驰的714案,支线就是秦驰晋升西关支队长过后,需要侦破的首个命案。
《重生》的故事剧情
关于要故事剧情全方位的分析,伯光上篇贴子已经分析了。
反正现在看过这部剧的观众,基本一致同意《重生》的问题是。
出现在主线故事和支线破案结构失衡上。
主线是围绕秦驰的714命案,剧里给了很多戏份交代,角色数量也非常的多。
比如被秦驰开枪打死的枪火贩子陈夕的妹妹,赵今麦所饰演的萝莉陈蕊。
她成天神出鬼没的找到秦驰,时不时的对秦驰的后背捅刀。秦驰为了因为记忆的问题,再加上看她是个孩子还不没有抓她。
程小蒙饰演的心理医生夏雨瞳,她是《白夜追凶》里熟人韩彬的弟子。
能力非常的强悍,不止心理学上,刑侦推理手段也很强。
西关支队的正支队长,空降而来的胡一彪。
他明显是受到警局更高势力的调派,并不通知前方任何的势力,很像是在监视。
《庆余年》里的太子爷,《重生》西关刑侦局里的“太子爷”路铭嘉,他的父亲是副局长,还有另外一名局长。
这位一脸找茬的督查邱处,负责调查秦驰714案的疑点。
因为714案确实疑点很多,比如其他警察中了很多枪,秦驰就只中了两枪。何况,事后还有人前去补枪等等行为。
赵子琪饰演的督查助手冯潇,她也是秦驰的前妻。
另外还有不停给男主角秦驰打电话,威胁秦驰他知道真相,还要帮他去现场拿证物的幕后黑手。
最后还少不了《白夜追凶》里的熟人关宏峰,赵馨诚和韩彬了。
连《白夜追凶》里的熟脸小弟幺鸡,在第五集都出现打了一个酱油。
主线故事给塑造很多的角色,围绕714案给了很多线索,也就是挖了一堆的坑。
因为秦驰的失忆,性格本来就沉默寡言,同时剧中有着大量的旁白。与生活戏,情感戏结合,显得非常的文艺和沉闷。
本剧的支线。
也就是破案的线索,第一个命案是“家暴灭门案”。
证据非常完整,逻辑细节铺垫也都有,非常中规中矩但缺少惊艳。
主要的原因就是支线破案的专业细节,着实不够。
比如《白夜追凶》关宏峰破案,看尸检,看证据,看痕检,看证人,再根据这些推理。
但《重生》里面尸检,痕检,证人,证据都非常的简化。
首个命案秦驰两次重要推理,都是用镜头闪回的形式完成的。
不但显得破案简单了点,对于悬疑推理迷而言,这样的专业呈现明显不够。
本来主线和支线戏份的分配已经不平衡了,导致过于文艺节奏缓慢,剧里还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奇怪镜头。
比如秦驰从寄宿学校回来,让太子爷停车后步行来到树林。
此时的叙事,本来还是支线的灭门案,主角和观众的思维也是这样一路下来的。
结果,此时突然来了一段秦驰和前妻冯潇,在树林里面追逐荡秋千亲亲的镜头,用的还是偶像剧拍法的暖色调。
这让处在主角正破案悬疑氛围的观众们,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出戏感。
现在很多对于《重生》评价不高的观众,所谓的细节粗糙。
实际上,是主线和支线结构失衡,整体节奏缓慢之下,没有引起观众兴趣关注到其它点上去了。
毕竟真的要比较一下,《白夜追凶》有好几个案件也没有多么过硬。
说到底,《重生》确实没有《白夜追凶》看起来爽——
《重生》如果这样改,有望赶超《白夜追凶》
电视剧一开始,同样还是秦驰醒来的回忆和旁白。
但秦驰在前往警察局晋升支队长的过程中,或者一方面举行队长晋升仪式中。
一边镜头扫过警队各位大佬。
一边可以用闪回的方式,交叉重现第二集那场“714案细节”的会议。
西关正支队长胡一彪在晋升大会之前出现,会议结束过后仍去上了厕所,同样遇到警局那位不露脸的幕后大佬。
连警察局长会议结束,出来询问督查邱处。
邱处补充“714案”里面结束后,有人补枪都能放到第一集。
这么一来。
既交代了主线“秦驰714案”的重重疑点,背后的线索很复杂;又展现出局里对于”秦驰晋升西关支队长“,这件事绝不简单。
第一集下半集,秦驰立刻就奔赴“支线命案”的现场。
此时的剧情,一定要在“破案专业性上“多给镜头,多多展现细节。
比如死者尸体状态(回避血腥问题),死者全家的关系更加深入一些。
即使为了照顾我国关于警匪剧“担心破案细节,可能引导犯罪”的问题回避。但那些能放出来的破案细节,如痕检、尸检、人证和物证等等。
反正刑侦破案专业上面,各种物理细节需要更多的表达。
既然秦驰是失忆闷骚型男主角,不需要展现比关宏峰更强大的推理能力。但可以营造秦驰表情深沉,嘴上不说,万事都瞒不过那双疲惫的眼睛的感觉。
这样做未必完全符合现实刑侦,但至少在专业性上能震住观众。
再与前半集“疑云密布”的714案主线结合,不但让警匪剧迷挑不出多少专业毛病,相信还会吊起普通观众的胃口。
原来第一集赵馨诚出场,这种主线故事的细节开展,大可以放到第二集。
陈蕊刺杀秦驰的情节,则可以用更加悬疑方式来处理。甚至大可以故意误导观众,陈蕊好像是”家暴灭门案“的嫌疑犯。
第二个“不停找人”的支线案件,不应该放在这里。
张译《重生》总共28集,现在是三集一个支线案件,这种情节延续两个“独立案件”的重大案件,应该放到中间14集左右更好一些。
这样做的好处,大概有着两个。
一是前面连续独立的”支线案件“,3集左右一个支线案件,14集左右就有四五个案件。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样故事密集,节奏紧凑的支线案件。
观众被连续轰炸会感到一定的审美疲劳,如果前期质量过硬。此时正处在口碑发酵,网友开始磕瓜、组cp和分析隐藏线索等“文化延伸”上。
这个时候,假设中间有一到两个情节延续,但最后真相冲击力很强的支线案件。
不但适当的拉长节奏,让观众们喘了一口气。而且冲击力强案件的揭开真相,立刻会提升观众的情绪,对于结局更加的期待。
对于结局有何期待?
自然是20集前后,支线案件和主线案件开始关联,直至最后的合二为一。
如果“白夜宇宙”还要继续,那就结尾的时候留悬念啊!
当前《重生》的主线和支线结构略为失衡,支线案件的“刑侦专业”上面。已经镇不住开场,压不住警匪悬疑剧的观众了。
结果第二个支线案件还在“不停找人”,节奏过长,支线案件的冲击力大大不足。
再与复杂,内敛还文艺主线“714案”相结合,最终导致节奏缓慢,大量观众反应无聊等问题。
《重生》如果按照这样改,口碑质量应该会比现在好上一截。
挑战兄弟《白夜追凶》的9分没有太大问题,甚至可能还会超越一筹。
《重生》周四再播出的剧集,支线故事进一步细化,支线案件非常的硬核,强到都赶超了《白夜追凶》。
那伯光自然是被打脸,无话可说了。
但是当前五集这样改,应该会更受到观众的欢迎。
最后,“文艺旁白”这个东西真的可以拿掉,警匪剧本来应该营造悬疑的氛围,角色内心复杂的人设。这些能引起观众想象和感慨的内容。
但有的观众表示旁白有助于观众理解,见仁见智吧!
其它方面观众们可以发散思维,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1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