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毛主席开了一句“国际玩笑”,化解美国人的紧张

毛主席开了一句“国际玩笑”,化解美国人的紧张


美国著名学者、外交家基辛格,是中美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他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会见,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想实现中美两国国家关系正常化。可是,美国政府出兵入侵柬埔寨。中国政府对此迅速作出反应,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尼克松看到毛泽东的声明后,让基辛格研究毛泽东的声明,基辛格对他说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实质上,那是一篇非常空洞的声明。它没有提出什么威胁,没有承担什么义务,对你没有进行人身攻击,在有争议的双边问题上避免表态。从策略上看,毛的声明是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利用你在柬埔寨的行动大肆宣传。以毛的个人威信加强中国人对西哈努克的支持。”

基辛格果然眼光独到,分析的不错。但自觉精明的美国人还是不能领悟毛泽东的心思。

建国22周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他的夫人,《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了这张照片,传递出一条极为重要的信息。可是,美国高层视而不见。

基辛格后来在他回忆录里感叹道:“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斯诺后来谈论这一事件时说‘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过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基辛格感叹,这在当时是一种远见卓识,我们在关键时刻理解不到他的真意。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两个月过去了,毛泽东看到美国人没什么动作,他又烧了一把火。12月18日,将斯诺再次请到中南海,毛泽东让斯诺公开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欢迎尼克松上台。”“欢迎尼克松来中国,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榆木脑袋美国人,等到毛泽东亲自捅破这层窗户纸后,才体会到毛泽东为推动中美关系煞费苦心。

基辛格秘密访华给尼克松打前站。毛泽东没有见他,让周恩来和他谈尼克松的访华日程。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对我方指着新华社英文新闻稿上语录“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说:“这是从我个人的钓鱼台国宾馆房间里找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此事汇报到毛主席那里,他哈哈一笑,说:“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

基辛格分析认为,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实际上是在暗示:不要认真看待中国到处墙上写着的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中国领导人在和我们打交道时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他们实际上是同我们订了一个无形的互不侵犯条约,从而解除了一个方面的敌情。”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与尼克松一行合影

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尼克松称这次访问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前来迎接的周恩来笑着说:“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把他们接至钓鱼台国宾馆,午宴后,周恩来又陪同尼克松和基辛格乘坐红旗牌轿车,来到毛泽东的中南海书房。

毛泽东和尼克松、基辛格握手,表示热烈欢迎。他目光敏锐,面带嘲讽,毫无避忌地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毛泽东因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不时咳嗽和喘息。他和基辛格握手时,久久地注视着,下额点了点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基辛格高兴地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

基辛格提到自己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学生要研读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没什么可学的。”尼克松恭维道:“主席先生的著作感动了一个国家,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毛泽东笑了,诙谐地说:“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

互致问候后,毛泽东说:“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谈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尼克松在来中国之前,做了大量功课后认为“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有哲学头脑的人物,他们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领导人。”美国这次来就是期望“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

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尼克松

毛泽东开玩笑说,哲学可是个难题,可能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当尼克松谈了一些具体的国际现象时,毛泽东客气而又坚定地说:“这些问题不是在我这里谈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同周总理去谈。我谈哲学问题。”基辛格发现毛泽东确有哲人的睿智和机辩。他说:毛不像多数政治家那样,要旁人给他准备讲稿,然后假装即席讲话,或者照本宣科。他轻松自如,似乎随随便便地引导着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意。他在开玩笑之中夹带出主要的论点,牵着对话者转来转去。毛泽东省略的词句像墙上的人影,虽然是现实的反映,却没有现实的内容。他的话指点了一个方向,但却不规定前进的道路。

当基辛格说到尼克松访华必然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时,毛泽东说:“正是如此。有些人反对你。我国国内也有反动集团,反对我们与你(指尼克松)接触。”毛泽东还告诉尼克松和基辛格,“咱们的共同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会赞成这个。”

2月28日,周恩来在上海宴请尼克松夫妇

尼克松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赞成我这次访问的,苏联不赞成;日本是怀疑的,它已经表示了这种怀疑;印度不赞成。所以,我们要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并决定我们的政策,看就全世界来说,我们应如何发展,而不是看眼前的问题。当然,朝鲜、越南、台湾这些问题也要讨论。”对尼克松以哲学思维的这个看法,毛泽东赞成。

在涉及中国主权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寸步不让,毫不妥协。坚持美国只有同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中美才可能建立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他对基辛格说,“世界上的事情不要看得那么死,那么着急干什么呢?台湾就是那么一个岛,一千几百万人,暂时没有台湾也可以。”“台湾问题不是大问题。国际形势才是大问题。”“台湾事小,世界事大。”

毛泽东对基辛格说:“杜鲁门、约翰逊前不久都去世了,过去美国对中国、对越南的政策也已经埋葬起来了。那个时候,你们反对我们,我们也反对你们,所以彼此是对头。”“以前的对头,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叫什么,Friendship(友谊)。所以就这样Hand-in-Hand(手握手)!”他还诙谐地说,“搞那些小动作没有用,有些大动作也没有用”。

2月24日,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基辛格没有想到,毛泽东又提起“打倒美帝国主义!”等标语之事,毛泽东笑着说:“我认为,一般地说来,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比如,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毛泽东还说:“你(指尼克松)可能就个人来说,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尼克松告辞时,毛泽东称赞尼克松的《六次危机》写得不错。尼克松说:“主席先生读的书太多了。”毛泽东则说:“我读得太少,对你们美国了解太少了。要请你派教员来,特别是历史和地理教员。”

会见结束时,尼克松握着毛主席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毛主席不予正面回应。毛泽东拖着脚步送尼克松到门口,说:“我的身体一直不好。”尼克松说:“不过,你的精神状态很好。”毛泽东微微耸了耸肩说:“表面现象是骗人的。”

送走尼克松,周恩来总理说:“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毛主席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基辛格把与毛泽东的会谈比喻为“瓦格纳歌剧的序曲”,他说:“后来,我慢慢体会到毛泽东的谈话有好几层意思,就像紫禁城内的庭院,一个比一个深地套着,除了比例略有变化以外没有什么区别,而他最后的那个意思只有在长时间思考以后才能从总体上把它抓住。”

基辛格深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叹服,他说:“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毛泽东的确能让人体会到力量、权力和意志的共鸣。”


毛主席周总理会见基辛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9311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