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浙江省温岭市,地处于浙江东南沿海,作为“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很多人对于它的名字都不陌生。作为一座海滨城市,对它不是很了解的人会以为这里多数是以捕鱼业为主的海滨城市,但是真正了解温岭的,或者去过温岭的人,都知道它是中国百强县,它有太多太多的头衔,其中不乏“中国泵业名城”、“中国帽业名城”、“中国高橙之乡”、“中国果蔗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中国海虾之乡”等等。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温岭还有一个是因为其境内的一个长屿村而获得的头衔。长屿村祖祖辈辈都靠着开山采石为生,这里开采出来的石板品质优良,更是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因此获得举国闻名的“石板之乡”的称号。
村民们的村民靠采石发家致富,可是他们却不曾想过通过祖祖辈辈人工采石竟然开采出一个省级旅游名胜区,更是万万没有想到还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并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没错,坐落于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的长屿硐天,就是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矿山公园。这明明就是人工采石场,又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肯定,被誉为“中国石文化史上璀璨的艺术奇葩”的呢?
首先要从它的名字——长屿硐天说起。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地方的名字的时候,脑海浮现的字是“长屿洞天”,而不是“硐天”。其实并不奇怪,毕竟国内大多数的“石洞洞”、“山洞”之类的地方或者景区基本上都是用“洞”字,但是对于长屿硐天的“硐”,却不是一样,原因很简单,“硐”的字面解释就是山洞、窑洞、矿坑的意思,而长屿硐天本身就是人工采石场,所以用石子旁的“硐”更为贴切。是不是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如果是语文听写考试的话会写错它的名字呢?
长屿两个的由来也很形象贴切。长屿洞天,系北雁荡山余脉,根据《嘉庆太平县志·地舆三》中的详细记载载:“屿不甚大而最有名,并石苍、黄监或统称‘长屿’。”因其风峦蜿蜒起伏,犹如海上一座狭长的岛屿,故而得名长屿,长屿硐天景区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从长屿硐天的名字,我们就能够大致的了解这里是一个古老的采石场,它既没有自然溶洞里自然生长、惟妙惟肖的天然钟乳、石幔,也没有巍峨名山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怎么就能够成为名胜景区,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里呢?
长屿硐天,虽然是人工采石留下来的遗迹,但是它却宛若大自然的杰作。长屿硐天的岩石种类较多,主要为晚侏罗纪喷出岩构成的山体,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是燕山晚期几次入侵的各种类型的花岗岩和少量的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辉绿岩等,这里的岩石是上等的石板,所以自南北朝以来,这里就开始了人工开采石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我们很难想象如今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在千百年以前劳动力匮乏、生产力不高,长屿人是怎样开采出巨大的石材的?长屿硐天现留下的28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不仅是温岭,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开凿石硐。虽然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长屿人却是一钎一锤的凿击,取出了上亿立方的石材,留下了“中国石文化史上璀璨的艺术奇葩”。
长屿硐天,没有天然的溶洞那般在绚丽的灯光下,钟乳和石幔光彩夺目,形象惟妙惟肖。这里是古人采石留下的石硐景观,在千年百以前,长屿人也没有想到祖祖辈辈开采的采石场竟然能够成为一个千姿百态的硐天奇观,堪称“华夏第一硐天”。古人依势取石留下的石硐风景,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巨大的古钟、有的像一口巨大的石锅、也有的像一个巨大的水桶,也有的像一头巨大的猛兽,惟妙惟肖。
28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有的是环环相扣,有的是各自为营,形成“硐套硐、硐连硐、硐叠硐、硐中天、硐中水、硐中画”的神奇景观。置身硐内,时而曲折迂回,时而平潭畅通,时而暗无天日,时而豁然开朗。宛若天成的石架悬桥,巧夺匠心的天窗顶空,长屿硐天真可谓“人力无意夺天工”,成为世界罕见的人工开凿石硐景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7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