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年轻人的孤独,是蓝色的

年轻人的孤独,是蓝色的

如果把孤独视觉化,大约最接近蓝色。所以银幕上的孤独,总是蓝色的。

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到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再到多丽丝·德里的《樱花盛开》,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蓝映射着各式各样、各形各态的孤独,从屏幕里晕染开来,逐渐盈满整个观影空间,直至渗透观者内心。

《蓝》的黛夜蓝像一片不见天光的心灵深海,它是创痛的孤独;《迷失东京》的霓虹蓝像都市的夜幕,乍看华丽斑斓,凑近了看却布满虱子,它是失意的孤独;《樱花盛开》的日和蓝本身也像一曲舞踏,平和内敛、踽踽独行,它是暮年的孤独。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而意大利导演卡洛·西洛尼的处女作《索莱》投映在视觉上的是一片水洗般的薄荷蓝,在保有蓝色系天然的视觉冷感和沉静调性的同时,又独具一种干净的初生感。它是年轻的孤独。

一个是游戏度日的小混混,一个是身怀六甲的外来族裔,厄曼诺和莱娜假扮情侣,钻法律的漏洞,好把莱娜腹中的孩子卖给厄曼诺不孕的叔叔。依照协议,他们搬进叔叔租的待产公寓,厄曼诺负责照顾(监视)莱娜,确保母子无恙。只要孩子健康出生完成交易,他们就能各自拿钱离开。

没有什么剧情,只是生活起居;没有什么对白,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交流;甚至没有什么视觉内容物,多数时候只是两人、一房以及大片未被填充的薄荷蓝基底这让影片有一种真空感,让镜头(此时也是观众的眼睛)只能更专注地凝视着少男少女的脸——同样真空的两张脸。

《索莱》

这种真空,一来是无内容物的浅白,没有创伤、没有故事、没有经年累牍的岁月沉淀,这种年轻的孤独不是纯粹后天性的孤独,而是一种与生俱来且未经人事的原生孤独。二来,这两张真空的脸上甚至没有太多情绪。加之板正的构图和固定的机位,《索莱》镜头里的孤独几乎是静止的、凝滞的。

《蓝》有一种由内向外喷薄的情绪张力,一种自深海奋力上游、寻找光明的行动动向;《樱花盛开》的节奏和情绪虽然都和缓得多,但一曲曲舞踏就是一次次挣扎和调解,最终逐渐将思念内化;《迷失东京》也是一场徘徊的困局,没有《蓝》和《樱花盛开》中的某种走向或结果,但始终人对孤独是有对抗的。

《樱花盛开》

《迷失东京》

但《索莱》不光没有流动的走向性,就像一个个平行延伸、无限复制的断片截取,厄曼诺和莱娜的孤独是此时此刻,却也是每时每刻,生来即是如此,大概最终也没有出路;甚至没有内在的对抗性,只是接受、习惯和麻木。

这是厄曼诺和莱娜的孤独,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孤独。孤独当然不是人类的原始天性,但是似乎演化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第二天性。于是因循着物质守恒原理,作为交换,缔结情感关系的本能反而异化成了一种后天能力,且越来越多的人明明确确地无法掌握这项能力。这大概就是导演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已经不懂爱了”——他们对孤独是熟悉的,对情感是陌生的。他们在孤独里游刃有余、为王称后,面对情感却手足无措、诚惶诚恐。可说到底,人内心里对情感的渴望消亡了吗?恐怕没有。

本就是无根的局外人,没有情感的依托和归属,厄曼诺和莱娜自己挣自己的活路,过得一天是一天。于是最是自由,也最是“无情”。对他人,自然不会轻易产生情感上的联结感和责任感。可是早产的婴儿需要母乳喂养,于是他们不得不像一对真正的年轻父母一样一起照料新生的婴儿。一心等着“卸货”拿钱走人的少女,竟然对怀里的婴孩生出了不舍;吊儿郎当浑浑噩噩的少年,竟然默默观察修车厂的工作,告诉莱娜自己可以养活她俩。当然还有主要转折背后更多微妙的细节。

麻木开始苏醒、凝滞开始震颤、无所谓开始有所谓。静止的薄荷蓝底调缓缓地流动起来。

《索莱》

不可扼杀的情感渴望和早已退化的情感能力在孤独这个介质里共生,这是影片的核心矛盾。这个矛盾本身,并没有多新鲜。言情剧常以开辟一片现实不可得的白日梦场域来关照当下年轻人的情爱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遇不可得的爱,在这个场域里可以轻易被制造。而卡洛·西洛尼的关怀则反其道而行之,他选择去正面直视、深入探看那些爱欲没有消亡,但无法建立、维系情爱关系的当代年轻人。《索莱》里有两个孤独灵魂在特定环境里的依偎,两个主流世界的局外人在某种意义上的相知,但那大概还不是爱情,影片并无意在现实的“无”中生出戏剧的“有”。那场烛光中的吻戏是理性的渴望,多过于感性的迷醉。是习惯了孤独的灵魂一朝被激发了情感的本能后,想要爱,于是清醒地渴望靠近,又不完全懂得爱,于是笨拙地试探、生涩地感受。爱情是偶发的概率事件且不说,亲情似乎也是种奢侈。怀里的孩子想留,可难留。难做的抉择引发了全片唯一一次情绪爆发,但也依然只是克制地点到为止。于他们,这是多余而无用的。肆意的情绪抒发是生活无忧者的特权。

影片没有浪漫化当代年轻人爱的能力的缺失,为他们制造一段爱情;没有理想化厄曼诺们和莱娜们面临的实际抉择处境,给他们加塞一出人间喜剧——这恰恰是我觉得《索莱》最珍贵的地方。它的敏锐、它的分寸,让人不禁想要大声嘶吼出来。

虽然导演本人自述影片至多只是关怀了片中的两个人,而无法关怀更大的群体,但其实影片彻底的去戏剧化、全然生活化的语言风格让影片传递的情感更为普世,共情的范围更为广阔。边缘少年、婴儿交易,影片的元素本身是极具戏剧性的,可主创要的不是激烈的冲突、猎奇的窥探或者腥膻的渲染,他们偏偏在事件里寻找日常——婴儿交易的故事架构下,观众看到的却是待产、哺乳、吃饭、睡觉、逛超市、做检查等等的生活场景;在个体里寻找共性——把边缘少男少女还原到这个社会中随处可见的一个个生活意义缺失,习惯孤独又渴望情感的年轻人。影片的最后也停得干净利落,他们会有怎样的未来,观众不得而知。就像每一个现时的年轻人,总是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主创们意不在提供答案或输出价值,只是出于完全对等视角的温柔凝视。片名“索莱”是意大利语“太阳”的意思,原是莱娜对孩子的寄语,我倒觉得真正像太阳一般照拂着片中人以及观众的,正是影片主创的这种温柔凝视。

本文为读者投稿。

如果你对社会热点话题有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写作经验,欢迎自荐为《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艺术时尚、影评娱评、美食体育、旅游地理等任一领域有所专攻,欢迎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请与原创投稿皆发至:zhuangao@lifeweek.com.cn,此邮箱长期开放。投稿需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20天内未收到回复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自荐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领域”。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714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