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寺的早晨是宁静的,只听到念经声,四周没有其他杂音。
这天是2007年9月27日早晨,这两个僧人念的是藏文。准确的说,他们还不能叫喇嘛,因年龄小,学问还没达到一定级别,应称为“扎巴”(音译)。
窗外的雾很大,只能看到雪山的一部分,东面露出微弱的霞光。不过,坐在床边观雪山,这样的感觉平生还是第一次。寺外的山峰时常被云雾挡住,不能观其全貌。马望山与子梅山,有时尚能看到。
不知这块石头曾有多少僧人坐过,他们在此苦思冥想,悟透了多少人生的玄机。
吃饭我们都是自力更生,烧火、洗菜、做饭,每一样都是大家齐心协力去做。这个小厨房让我感到了许多温暖,也曾听到从这里传出美妙的歌声与欢腾的笑声。
多吉(左)与尼玛达堆。
多吉泽登,只有十八岁,上木居人,出家已经三年了,目前他还是由家里供养。多吉很聪明,与过往的游客打交道并没有羞涩之感,收钱的事是由他负责的。他兄弟四人,哥哥让布也出家了,这在藏区很常见。
正在念经书的尼玛达堆,他人长得很帅。
泽仁罗布,下木居人,十七八岁。
雪峰周围是一层薄雾,一片蒙胧,难窥大山全貌。
年轻人单纯、开朗,将康区藏族人的豪爽与热情集于一身。照相时他们都非常主动,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
这儿不缺水,从山上引下的水常流不断,就是有点凉啊!
2007年9月27日早晨就要告别贡嘎寺了,写了几句留言:在神山的庇护下,蓝天白云(漂荡),清溪轰鸣奔腾,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九头驴徒步至贡嘎寺,目光更加超远,心灵更加安祥,步伐更加坚定。
燕子、望远、瓦西里和我在上面签名。叶子、飞来飞去、阿邦、加州、胡三其他五人先出发了。当天因为没有找到马匹,我们又回到贡嘎寺,9月28日才真正离开贡嘎寺。有了这张纸条,我与驴友的行程,记录得清清楚楚,即使过去了12年,我再整理登山经历,还得靠这张小小的纸条来提醒。
这是在寺里干活的藏民记账用的,干一天活就画一道。告别贡嘎寺,还留恋这条蜿蜒的河流。
再望一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贡嘎寺。
不知这是什么植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8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