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是美式英语中的俚语,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geek"被赋予了智力超群和努力的语意,用来形容狂热于IT技术的人。在中国,"geek"被音译为"极客"并被赋予更多含义,泛指哪些在不同领域追求极致,并享受追求极致过程的人。
极客文化盛极一时,中国车市也刮起极客风潮。对新鲜事物、汽车新科技非常敏感的极客群体成为汽车厂商争相抓取的目标人群。特别是在消费升级与车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谁能提供更具极客标签的产品,谁就能在众多泯然众人的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进而掌握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不久前,第二十三届深港澳车展拉开帷幕,在这场极具豪华底色的中国市场传奇车展上,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正式开启预售并宣布全系车型预售价:359,000元起;首发运动定制版也同时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390,800元。
汽车头条APP注意到,作为路虎揽胜极光系列上市后推出的第二代车型,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不仅将捷豹路虎品牌皇室座驾的豪华元素运用的炉火纯青,其自身不断突破的强大美学和科技实力,也使其成为风尚科技的极客领导者。
英伦极客范的极致注脚
毋庸置疑,以豪华全地形SUV而举世闻名的路虎品牌,自创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为其驾驶者提供不断完善的豪华全地形SUV驾驶体验。在豪华全地形SUV车型领域中,路虎不仅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而且充满热情,始终秉承其优良传统就是将公司价值与精益设计完美的结合。
如果说此前的揽胜极光是路虎将现代美学与领先科技双双落地的集大成者,那么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则拥有英伦极客范的极致体验。
汽车头条APP了解到,首先是底层架构方面,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可谓"意义非凡",从底层架构设计就进行换代,车身架构采用PTA(Premium Transverse Architecture)豪华横置发动机平台,成为捷豹路虎下一代车身平台的第一款落地实践产品。
PTA豪华横置发动机平台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足以支撑捷豹路虎未来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战略,具有极高的延展性和模块化性能,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优化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连接,PTA豪华横置发动机平台大幅优化了整车NVH表现。
此外,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的通过性表现不俗,第二代ATRS路虎全地形科技拥有7种地形及驾驶模式(6地形+1自动),包括泥泞、砂石、车辙等不同模式,可以智能调整动力输出与电子系统介入时机的同时,自动模式下车辆会根据不同路况,自动匹配最佳地形模式,实现四驱和两驱的智能自动切换,为"小白"用户提供便利。
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还是首款搭载"透视引擎盖"技术的路虎车型,借助分布在进气格栅和外后视镜下方的摄像头以及图像拟合技术,可在车内10.2英寸触控屏内,显示车头下方的道路情况。
在此基础上,新一代自适应悬挂系统通过四轮悬挂处的传感器,以每秒500次的频率扫描路况信息并实时进行调整,力求驾乘人员营造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
如果说2011年路虎揽胜极光车型开创了"豪华城市SUV"细分市场,那么,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则将以跨越式的科技革新定义"智能高科技豪华全地形SUV"。而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所带来的极客体验远远不止于此。
"英杰力"的极客魅力,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前瞻未来
汽车头条APP了解到,本次推出的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首发运动定制版车型配置丰富,诸如搭载InControl智能驭领 双屏尊享触控 双10.2英寸高清触控屏、高清超广角流媒体内后视镜、Narvik Black黑色撞色车顶、20英寸5辐熏黑效果轮毂、黑色车身饰件、运动车身套件等配置,进一步强化车辆智能高科技水平和舒适驾乘感受。
而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更搭载了捷豹路虎目前最先进的"英杰力"系列发动机。
这一系列发动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很强的可拓展性,能衍生出不同排量以及功率水平的发动机,以匹配不同级别的车型。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搭载英杰力2.0T发动机,搭配48伏MHE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相较于上一代车型以及竞品,新车的加速、燃油经济性都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除增加皮带传动启动/发电一体化电机外,48伏MHE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组与电控装置位于驾驶侧下方,经过重新调校,这台2.0T发动机输出功率提升至249马力,峰值扭矩365牛•米。
较之尚未引入"48伏"技术的奔驰M264 2.0T与宝马B48 2.0T发动机,更新后的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在动力表现方面有过之无不及,更重要的是,在能量回收与再利用方面,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时速低于17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可采用纯电力驱动,且该系统还有助于提升行进间车辆的平顺性。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和产品的理解都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这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背景下,全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应运而生。天生极客体质的它究竟将续写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