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徐峥导演的“囧妈”用喜剧作为载体,通过影片中这对母子荒诞却又温情的旅程,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母子关系,让观众在快乐中寻找情感的共鸣,引发思考,并且学会如何去爱。
那爱是什么呢?
娜塔莎问徐伊万:“我觉得你的妈妈想控制你,你想这样吗?”
“我讨厌死了,烦死了,我们俩一见面就这样吵架!”
那爱是控制吗?
事实上,很多“中国式老妈”对孩子爱往往表现为一种控制,就像电影里说的“你管我吃饭,管我身材,管我交朋友”,各种管,如此被教育出的孩子,长大后也想要去控制身边的人,就像片中的一家三口那样,一代一代如此循环,变成了“中国式套娃”。
“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儿子,而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妈妈想把孩子变成她心中的样子。
我们总在想象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期待他们是优秀的、让人骄傲的。我们总是在想“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呀”。殊不知这种心理拉开了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1、孩子不敢把心里话告诉妈妈,只想逃离
妈妈觉得她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爱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变得压抑,没有了自由,想要逃离。
2、封闭自我,和妈妈不能很好的沟通。
慢慢的,孩子会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会把结果越来越糟糕。孩子和妈妈都不能心平气和的在一起好好沟通。
“你怎么一点都不乖呀!”
3、孩子变得不勇敢,不自信。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希望孩子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极少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发现自身的能力,时间一长,自信心也就丧失了。
是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是我们的爱如果伤害了孩子总是不好的。
我们应该怎样爱我们的孩子呢?
1、把自己做好,让自己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就是最好的身教。
你现在的样子可能就是你孩子以后的样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责骂;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所以,为了孩子,请先修正自己,千万不要变成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个样子。
2、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想”。
要让孩子成为自己,我们需要让孩子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匹配环境,让孩子的天赋得以发展,让孩子成为本来的自己。
3、和孩子敞开心扉,做朋友,爱更长久。
当家长可以和孩子友好相处时,孩子就会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对父母敞开心扉,产生良好的交流。
4、爱是接纳和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好,孩子的坏都是我们最真实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他们的个性,知其优知其缺,用爱的力量鼓励孩子长成为独特的自己。
爱我们的孩子,并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爱”的人。
看“囧”妈,抱妈妈,囧妈不囧。
*****为人父母,用心之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哦
欢迎评论、转发、收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6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