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咏梅的丰收年。
咏梅又拿影后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上一次拿影后,是去年2月份的事——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金鸡+银熊=双料影后,获奖的《地久天长》却是她第一次演女主角。
25岁出道,直到49岁才演女主、拿影后。
一方面,因为剧本强大,让观众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这个角色,非她不可。
咏梅,人如其名。性子上,耐得住寂寞,沉静内敛;投射到拍戏上,像一枝淡然的梅花。
由她来演《地久天长》里的王丽云,再合适不过。
年轻的时候,她是国企职工,朝九晚五,抱着铁饭碗。
下班后,和丈夫刘耀军、儿子刘星,一家三口在文化宫听听歌跳跳舞。
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女性追求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打击接二连三到来:
丽云意外怀了二胎,被迫做了流产。
因为子宫壁过薄,再也无法怀孕。
还被开除下岗。
紧接着,最大的打击来了:大儿子刘星在水库玩水,失去生命。
孩子、饭碗——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支撑点全没了,生活瞬间被架空,成了她一辈子的阴影。
委屈不甘,心里又慌。
但,能怎么办?
在员工大会上,微微扭头,走出礼堂,这是她能做出的最大的反抗。
一个委屈的失独妈妈,和丈夫默默离开,南下打工。
两口子收养了一个很像刘星的养子,为了满足心里的空缺,直接叫他星星。
可惜,养子“星星”和亲儿子差距太大。
跟两口子一点儿都不亲,叛逆、脾气火爆,吵着吵着直接把丽云推倒。
可星星却是唯一能满足丽云做母亲的幻想的人。
丈夫重遇了曾倾慕自己的年轻姑娘,春风一度有了孩子,她尴尬又痛心。
丽云第一时间察觉出来,冷静地说“要是你想离婚的话,我会同意的”。
一边说着,一边切菜做饭。
接着解下做饭围裙,轻轻放到桌上,转头出门。
通过这个动作告诉丈夫:我不打算为你和这个家付出了。
她没办法发火,因为他知道丈夫一直想要孩子来传宗接代,自己已经没有这个能力。
生活里的种种磨难,在咏梅这里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没有声响,靠自己默默消化,这比大声哭喊更让人窒息。
直到电影接近尾声,老两口才敢回到儿子的坟前,夫妻俩烧着纸,碰杯喝酒,喝水,分吃一个橘子。
老夫妻互相依偎,一点点解开失去儿子的心结。
这是一幕是全片泪点最多的地方之一。
不靠歇斯底里地发泄情绪,也不高声说话,3个小时,观众体验了一个失独母亲的一生,像纪录片一样。
现实生活中咏梅没有孩子,更不要谈失去孩子的痛苦。为了准备《地久天长》的角色,她要去了解失独家庭的状态,和一位失独母亲聊了六七个小时。
聊天里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那位失独母亲有次一直跟着一个孩子,觉得像自己失去的孩子,直到清醒过来,才明白看错了。
于是王小帅加了一场戏:丽云突然看到一个特别像星星的孩子,冲上去喊“星星啊”。
失独母亲最怕的触不到、摸不着,痛感一下就出来了。
咏梅演到60岁,为了体现沧桑虚弱,减掉了七八斤体重,染白了头发。她心里没有老与不老、美与不美,而是贴着人物演、为角色全情投入。
这种魅力,是可以跨越文化、年龄差异,打动所有观众的。
在《地久天长》之后,咏梅在《小欢喜》里又演了一回母亲。
靠着一点一点接近孩子,把儿子季杨杨感化,从叛逆坏小子成了追风少年。
之前陈冲说过:目前市场上没有写得好的成熟女性角色。这是实情。可两个遭遇人生变故的母亲角色,跟两个正值熟龄的女演员,还是相互成就,演到观众心里去了。
来自奖项和观众的双认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管演绎什么作品,都具有穿透银幕、直抵人心的魅力。出色的表演,是能够润心、给人带来精神上的营养的。
2020年,期待咏梅接下来的作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4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