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足协宽限政策像个空奶瓶 中性冠名会否引发新一轮断供潮?

足协宽限政策像个空奶瓶 中性冠名会否引发新一轮断供潮?

即便中国足协做出了“宽限半月提交工资奖金确认表”的暖心举动,但也阻挡不了贫病俱乐部放弃治疗一心求死。

就在足协释出“温暖条款”的一天后,上海申鑫俱乐部还是明确选择“去死”,表示“不会参加下赛季中乙联赛”。

《东方体育日报》的报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原先心态不错的球员,本想等到15日一切尘埃落定后再见机行事,哪料得会等来一句轻飘飘的“延期”,“不能等了,再拖下去,我们还要不要踢球了?”

这表明,对于足协这一所谓“优惠政策”,濒临失业的球员们并不领情,因为被动等待肯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俗话说“孩子死了奶来了”,何况这宽限政策连奶都算不上,顶多算是个“空奶瓶”。

人家俱乐部玩不下去的原因,根本不在于需要宽裕些日子筹钱,也不是需要筹些日子宽裕些钱,而是一旦染上这行业就要亏钱。正如报道中所说:“(申鑫)老板徐国良决定先举债支持球队打上半个赛季的比赛,只不过等到中途想再撤退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为了不影响联赛的稳定和冲超的局势,俱乐部咬牙坚持到了最后,一个赛季累计背上了5000万元的债务。”

申鑫只是中国足球凛冬的开端,有报道称“福建天信、南京沙叶、湖南湘涛、大连千兆、保定容大、江苏盐城、深圳鹏城也有可能会退出下赛季中乙”。

如果中乙极度“深寒”至凑不齐联赛队伍,那么中甲扩军构想也将是痴人说梦。

正如保定容大董事长孟永强所言:“即使延长150天,该退出还是要退出。中甲中乙哪家俱乐部不是负债经营?靠自身运营达到收支平衡,靠政府资源支持,没有几家能做到。大多数低级别俱乐部都是靠情怀,靠母体输血维持。坚持的越久,亏空越大。 ”

归根结底,中国足球“集思广益”反复折腾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被经营为一个赚钱的“好项目”、“好生意”。

而值得注意的是,将要实施的俱乐部中性冠名构想,或许又将打消部分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以冠名方式投资足球,往往是投资人着眼商业效益的考量,这也是其涉足足球的投资动力。在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更多的是具有企业属性而非社区属性的状况下,操切行事是否会让中甲也开始出现“断供潮”进而波及中超联赛的顶层稳定,话事者不可不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764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