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上映以来,让中国动画扬眉吐气。《姜子牙》扛起了第二面大旗,如果能做的好,那我们如画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将可以成为一个超级IP。
哪吒的成功偶然吗?
哪吒做的好,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缺一不可。
哪吒里面的许多角色形象都十分有趣,顶着两个黑眼圈不符合现在审美的哪吒、一点都不仙的太乙真人、两尊酷似三星堆青铜人的守卫。
这些有趣的人物形象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十分有内涵的故事。
平衡了商业与情怀,哪吒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这离不开一个有想法,肯做事的导演,他叫饺子。
他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熬得住,万事才有可能。
三年换16分钟值吗?
饺子原名杨宇,从小就痴迷于动画动漫,在大三时,干脆自学了三维动画软件。
他可不是随便学学,他抱着巨大的决心,在动漫这条路上前行。
饺子的第一支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用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
饺子回忆,那段时间,他过得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
跟母亲住在一起,生活仅有的收入就是母亲每个月1000块的退休金,吃超市特价菜,不买新衣服,不拉网线,尽量不出门。
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得到饺子注定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将近四年,打磨一个16分钟的作品,看不到未来,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呢?
电影面世比哪吒本人还难
幸好,努力没有被辜负,《打,打个大西瓜》获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它成功也促成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面世。
哪吒电影的面世比哪吒本人的面世要困难太多。
导演有一颗为达成目标“死磕”到底的心,下面的团队也丝毫不敢懈怠。
哪吒属于神话故事的改编,要做到有创新,就得呈现于以前的哪吒完全不同的形象。
主创团队为此设计了100多版哪吒的形象,最终才选择了现在这一版。
导演的付出的大家有目共睹的,作为自己的首部长片动画电影。
饺子从剧本到制作,从美工到特效,都亲力亲为,还给片中的混元珠配了音。
为了做好申公豹变身不到5秒钟的镜头,导演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最初全片有5000多个镜头,是普通动画电影的3倍,导演反复挑选后留下了2000个。
导演饺子还亲自为角色录制了配音小样,一句一句地陪着配音演员录制。
原本,这部电影,就不是试试看的心态。
导演的精神感动了团队所有人,他们是为着中国动漫的崛起来的。
这部电影顺利面世,真应该和这个默默耕耘的团队说句感谢。
该从众还是打破成见?
新京报近期采访到了导演饺子,有几个问题小编看了十分有触动。
新京报:黑眼圈、丧、萌的哪吒形象是怎样构思出来的?
饺子:哪吒的故事和形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打破成见,扭转命运。
他生而为魔因此在人族中注定被孤立,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要打破成见扭转命运。
现在都是看脸的时代,到处都是些网红脸,其实画这种东西我们的设计师是一画一个准儿。
可以让观众看第一眼就会觉得乖啊可爱呀太漂亮了,这些非常容易达到。
但做设计的人都是想突破自我,想做不一样的东西,而且也希望大家以后并不是只看脸,还要看很多内在。
导演饺子说,起初并没有人相信学医出身的我能够做好一部动画,入行的时候受到了不少的歧视和偏见。
希望同样面对困境和成见的观众在看完《哪吒》之后,也能获得扭转命运的力量。”
导演在这次采访中,给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就是打破常规敢作为,有理想谁都不怂。
《姜子牙》历时四年制作,目前在猫眼上的期待值已经达五十多万。有珠玉在前,希望《姜子牙》团队能够顶住压力,在春节档再创新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5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