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人街探案》第三部即将上映,影片中秦风能否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的热议让人充满期待,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原生家庭对少年成长影响的关注。其实,早在2002年,在美国上映的另一部影片《Murder By Numbers》,也是以“一次完美的犯罪”为主题,切实反映了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原生家庭创伤以及少年的责任感。这部影片通过讲述两个高智商的学生联合搞一次完美的谋杀案,揭示了原生家庭在少年成长过程中带来的阵痛,以及这种少年缺乏关爱带来没有责任感的现实意义。
两个高智商的学生
《唐人街探案》致敬《Murder By Numbers》的3个彩蛋:
01. 迈克尔·皮特
迈克尔·皮特是同时参与过这两部电影的演员。
他在《唐人街探案2》中饰演的是一个天才外科医生。因为自己的华人妻子在意外去世,再加上自己得了绝症,于是他就根据中国最古老的祭祀文化来一场自救,企图用别人的生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最终被唐仁和秦风识破,于是计划失败,自杀身亡。
《唐人街探案》中饰演杀人医生
而他在《Murder By Numbers》中饰演主角贾斯汀,是一名高智商却心术不正的学生。他和同学共同专研了高智商犯罪,要制造一件惊世的谋杀“杰作”。他们杀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妇女,试探警方有没有能力破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被警察绳之以法。
《Murder By Numbers》中饰演杀人学生
02.想要一次完美的犯罪
《唐人街探案》的主角秦风,在电影的开篇就表示想要一次完美的犯罪,这也是该影片中最大的伏笔。秦风也因为这个想法,在《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和第二部都做出了放走杀人者的安排。
《Murder By Numbers》中的主角贾斯汀,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非常高的智商,认为只有搞一次完美的谋杀案才能证明自己的才智水平,于是联合另一个同学共同作案,犯下了冷血的命案,随机选择受害者,精心嫁祸于他人。
03.凶手救主角暴露破绽
《唐人街探案2》中主角秦风在影片最后,差点被杀人医生扔下高楼,幸亏宋义及时出手相救,但也是这一动作,让宋义(影片中的隐藏凶手)漏出破绽,被秦风推理出事件真相。
《唐人街探案》宋义救秦风
而《Murder By Numbers》中主角贾斯汀是影片中的隐藏凶手,在影片最后,警察以为凶手是他另外一个同学,在警察与他同学搏斗中,他同学掉下悬崖死去了,而警察也在悬崖边命悬一线,这时贾斯汀出手相救,但也是这一动作,让自己漏出破绽,被警察推理出案件真相。
《Murder By Numbers》贾斯汀救警察
《唐人街探案》更注重对案件的侦探推理,而《Murder By Numbers》则更注重于描述人物的感情世界。《Murder By Numbers》这部电影看似只是两个青少年的联合犯罪,却表达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张扬与冷静,残酷与脆弱,自负与责任,原生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的关爱,社会对少年犯的悲悯以及司法的公正高于一切的展现。
两个学生都有着非常好的家庭经济背景,读书学习也很好,但这样的大好青年为什么会犯下命案?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让两个看似善良的少年犯下了如此邪恶的罪行,主要是因为这三点:
原生家庭的伤害
校园社交的恐惧
社会高度复杂性
当事情真相渐渐显露,一个残酷而又冷血的世界逐渐露出了真容。
一、青少年身上问题,多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
两个少年虽然都来自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但是他们的性格大相径庭。贾斯汀·彭德顿是一个书呆子气很重的、自以为是的家伙,智商极高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之中。而理查德-海伍德,则是过着一种浪漫的生活,是一个圆滑、可爱、随和的愤世嫉俗者。以他自己俊美的面容和聪明的脑袋玩弄着人们的感情,仅仅是为了取乐。他像大多数反社会的人一样,生来就是一个“心理学家”。
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搞一次完美的谋杀案才能证明自己的才智水平。
贾斯汀·彭德顿
理查德-海伍德
两个少年都是自己独居,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管教与关爱,就像有钱的孤儿,不必工作、做功课或家务,没有责任,也没有人在乎。两个看似养尊处优的少年,只有一身风光的外表,心理缺一直缺乏原生家庭的爱和关怀,致使他们无所事事,没有重量的生活,没有责任感。渴望证明自己的才智,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在乎,通过做一些不易实现的事情,来证实自己可以做得任何事,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贾斯汀和理查德在一起
《唐人街探案》里面,主角秦风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人世,父亲又不知因何而锒铛入狱,与贾斯汀和理查德一样缺乏父母的管教与关爱,所以才会有“想要一次完美的犯罪”的想法。第一部中的思诺被养父收养,一直生活在养父畸形的爱中;第二部中的宋义在美国一直是黑户,其妹妹在一年前失踪。两个杀人者的身世或经历都是源于爱的缺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同样具有原生家庭问题的秦风的共鸣,因此秦风对他们选择不再追究也能够被理解。
二、对校园社交的恐惧,往往容易失去自由
贾斯汀在遇到理查德之前,只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同学,智商很高,对犯罪学、哲学等很感兴趣,但仅停留于书本理论当中,直到理查德找到了他,在理查德的影响之下,犯下了大错。当贾斯汀犹豫是否去实行犯罪行动时,理查德会说:“你只会光说不练,做白日梦,你就是个胆小鬼”;当贾斯汀不想杀人的时候,理查德会说:“你根本就没有这个胆量,犯罪不是理念,是行动,只有自由的人才会行动,我是自由的,而你不是”。
查德诱惑贾斯汀一起犯罪
查德和贾斯汀一起模拟犯罪情景
而贾斯汀在犯案之后,遇上了一位女生莉莎。在一场考试中,贾斯汀帮助莉莎通过考试,之后莉莎就邀请贾斯汀一起学习,并且两人在学习中产生了爱意,双双堕入爱河。贾斯汀也在这个恋爱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体验到被爱的感觉。
莉莎邀请贾斯汀一起学习
贾斯汀情窦初开
如果贾斯汀是先遇到莉莎,而不是理查德,那么这部影片就是一个浪漫爱情片。可惜,偏偏让贾斯汀遇到的是理查德,然后这部影片就成了一部犯罪悬疑片。世上没有如果,贾斯汀的结局看上去是偶尔,其实也是必然的。
因为贾斯汀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和与人交往,总是独来独往,没人认识他,也没人关心他,他的内心是渴望别人的关怀,却不知该如何行动。贾斯汀对社交恐惧和焦虑,可能是从小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爱的能力去爱别人,极大地限制自己的社交生活。所以当理查德主动找他交往,结成秘密友情,教唆他去做一些非法事情的时候,他不懂得拒绝,也不会去拒绝,身边的社交环境让他分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责任。
也许他们“想要一次完美的犯罪”,一开始只是双方亲密交往的一个玩笑,但是这个玩笑最终演变成了一种冒险。
三、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性,折射少年成长的伤痛
心理专家认为,人生来就有反社会倾向,只是受着自我和超我的压抑和束缚而已。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复杂性,青少年很容易产生不规范的行为。当道德感培养不够或习得的行为规范与社会的规范相反时,反社会行为就自然会产生。而影片中的理查德从小缺少父母的管教,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规范,经常做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
比如理查德经常在一间偏僻悬崖木屋上放纵自我,会吃用类似大麻的药物,刺激神经,寻找乐趣。
又如理查德做事高傲自负,曾盲目地向成人表达爱意,无视社会的道德批判,而遭受拒绝后,又口不择言,痛骂对方。
理查德内心也希望受到关注,有人关心,但他还没有适应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做出不规范的行为,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损伤到自尊心,给自己心理上造成伤害。所以理查德才会跟贾斯汀说,社会没人关心我们,只有我们之间懂得彼此,欣赏彼此,我们要向世人证明我们也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我们潜力无穷。
对于理查德来说,犯罪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仅仅是为了取乐,只因他生活过于无聊、乏味。
然而,当罪行被警察发现的时候,理查德宁死不屈,相约自杀,就像大多数反社会的人一样,想用自己的行动与这个社会反抗到底。
但是,当要动手自杀的时候,理查德却胆怯了,自己没有勇气开枪,甚至要出卖同伴,无法承受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想过自己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害怕面对自己的未来,害怕面对复杂的社会。
在影片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人只能活一次,不管做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假装它没有发生。社会生活就是如此现实,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否则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结语:
现在有太多的父母只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让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不注重孩子教养,没有将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孩子,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是父母自私和懒惰的体现。
父母们只为孩子提供物质资助,不与他们陪伴在一起,也许他们会对自己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但这样,孩子们的“家”就是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所以他们对社会没有忠诚感、责任感,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甚至做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一旦孩子犯错了,孩子有责任,父母也有责任。
关爱孩子,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被爱滋润的孩子,责任感更多,因为他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孩子能从对它们的关注中解放出来,可以敞开胸怀帮助他人;而缺乏关爱的孩子,责任感更少,因为他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只会关注自己,对别人的痛苦呐喊充耳不闻。
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应该把爱植根于温暖、安全和无条件的亲子关系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8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