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这部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电影,几乎把传统音乐当成了主角

这部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电影,几乎把传统音乐当成了主角



蒙古族题材影片长久以来都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并多次在国内外知名电影节上荣获大奖。近日上映的影片《海林都》,继承了蒙古族影片深沉舒缓的美学风格,讲述了一个来自草原的大爱故事。

影片一开始,片头字幕就明确告知大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让长久以来习惯了被动接受英雄故事、银幕奇观的观众,有了强烈的沉浸感,自觉开启共情模式,进入真实的历史当中,心情随着片中人物的命运而起伏不定,并为之动容。

1959年,江浙一带自然灾害交织侵袭,上海等地孤儿院人满为患,食品供应严重不足,孤儿患病、夭亡的事情时有发生。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乌兰夫向中央主动请缨,接收3000名南方孤儿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分配到牧民家去抚养。

一列满载孤儿北上的列车驶入草原,影片由此展开。列车上,一个叫南方的小男孩在车窗玻璃的水雾上画着他印象中的妈妈,倔强地回绝了别人善意的关心。而另一个叫童娅的小女孩,善良大方,却一直沉默不语。他们两个作为孤儿的代表,成为影片的主要角色,带领观众跟随他们,迎接未知的草原生活。

此时镜头转向了内蒙古大草原,蓝天白云,碧草绿浪,点点毡房,马羊成群。如此美好的风光,让人们对孤儿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牧场里,被称为“草原百灵鸟”的蒙族姑娘阿柔娜正在照顾羔羊,接到男友朝鲁的通知,她被乌兰牧骑录取了,成为专业歌手。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一支活跃在内蒙古广大农牧区的文化宣传工作队,队员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最初队员只有十余名,他们以马队形式,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用文艺演出为基层的农牧民带去精神享受,进行文化宣传。

阿柔娜进入乌兰牧骑的第一项工作,并不是进行演出,而是帮助接收来自上海的“国家的孩子,而她的养母都兰额吉也赶来帮忙。在他们的精细照料下,孤儿渐渐习惯了草原生活,并分别被牧民人家收养。倔强的小男孩南方,在经历了出逃风波后,卸下心防,改名“巴根”,成为都兰额吉的孙子,并跟随朝鲁的老师巴音大叔学习音乐。而童娅也在阿柔娜的呵护下,终于开口说话,并改名“萨仁”,成为阿柔娜的养女。

阿柔娜带着小萨仁,随着乌兰牧骑四处演出,孩子一天天成长起来,从沉默寡言的汉族小孩变成了能歌善舞的蒙族姑娘。阿柔娜在与朝鲁结婚后,二人为了不减少对孩子的爱,毅然决定暂缓要自己的孩子。然而进入动荡的年代,乌兰牧骑受到冲击,他们不能再演出,歌声在草原上中断,马头琴只能被收藏,巴音老师与都兰额吉也相继辞世。好在风雨总是暂时的,历经劫难,乌兰牧骑再次回归草原,萨仁与巴根成长为新一代的乌兰牧骑队员,阿柔娜与朝鲁也再次成为父母,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影片巧妙化用了“收养3000孤儿”与“乌兰牧骑”的历史故事,成功塑造了阿柔娜与都兰两代“草原额吉”形象。内蒙古草原的苍茫大地不仅孕育了蒙古民族灿烂而独具韵味的文化艺术,同时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性格,蒙古民族文化中,有着历史悠久的母亲崇拜情结,对母亲的歌颂,源于对生命的赞颂,也是本片最为动人之处。影片中的两位母亲作为蒙古族女性的代表,以丰富而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了对非血缘的孩子的爱,这是源于人性深处的无私大爱,超越了民族、家庭,并且不通过激烈的矛盾予以展现,只是些许日常小事,平淡如水的生活细节,就让他们内心深处的醇厚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海林都”,即是蒙古语“爱之歌”。从片名即知,音乐在本片中占比极重,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蒙古族音乐有着深沉悠扬的美学气质,正如草原带给人的直观感受。《海林都》的配乐发扬了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风格,马头琴音色和传统长调反复出现,极大增加了影片的情感维度,令人惊艳。其中令人深刻的片段包括:孤儿暂住的蒙古包半夜被狼群包围,都兰额吉轻声歌唱,安抚众人,驱散狼群:母骆驼不肯给驼羔喂奶,都兰额吉轻抚骆驼,唱起《劝奶歌》,让母骆驼再次接受自己的孩子;阿柔娜带着萨仁在沙尘暴中迷路,在山坡上唱起歌,指引寻找的人前来救援。正如影片整体风格一样,片中的音乐宽阔深沉,毫不炫技,恰如其分地展示着影片的情境,又成为凝结主题的灵魂,以至于影片结束,音乐还回响在耳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海林都》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影调风格,影片没有如一般现实题材电影般,追求粗粝的纪实风格,而是以唯美的画面,带来一种复古的梦幻色彩,这正是影片故事所强调的爱的底色。无论是展现骏马奔腾、毡房炊烟的草原牧民生活日常,还是狼群围困、风沙漫天的危机时刻,甚至是动荡年代的飘摇不定,人物命运急转直下,影片都保持了冷静克制的观察视角,不刻意调度煽情,不以视觉冲击为趣味,而是靠沉稳安静的影像,带来安抚人心的力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保持了整体的优美大气。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海林都》给人带来久违的观影体验,那种简单、干净、纯粹,却毫不意外地令人深深沉醉与感动。影片节奏舒缓自然,整体风格温暖治愈。以蒙古族演员为主的演员们,在片中奉献出了毫不做作的自然演技,以蒙古语作为主要对白语言,将观众带入真实可信的草原生活,回到令人追忆的光辉岁月。尘世喧嚣,人们的心态日渐浮躁,或许这样的影片正当其时,让人能静下心来,回忆爱的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639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