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康辉爆红。
他从严肃的央视主播,摇身一变,成为接地气的“网红”。
依旧是西装领带,发型也打理的一丝不苟,但播音的方式却不再一本正经。
康辉的第一条热搜,是因为那句“荒唐的令人喷饭”。
态度强硬,专业过硬。
加上他难得一见的开怼,言辞犀利,字字珠玑,同时,又像是相声演员在讲段子。
一时间,便圈粉无数,成为新晋男神。
后来,康辉的金句不断,指责美方人士“怨妇心态”,劝戒国泰航空“no zuo no die”......每一次都令人心潮澎湃,大呼过瘾。
他开始拍vlog,揭露他在央视工作的日常,堪称国内最高能vlog,高端,罕见,绝无仅有。
人们还逗趣着,让他和撒贝宁、朱广权成团——“央视boys”组合。
他开玩笑地回应:
“这是大家的一个美好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因为有人说了他想单飞。”
人气在涨,时代在变,万物的内核却没变。
《新闻联播》还是那个《新闻联播》,康辉还是那个康辉:
该高大上的时候绝不低姿态,该接地气的时候绝不端架子。
卡娃微卡在2019年末,和康辉【见面】,见识到了刻板印象之外,工作和生活之中,康辉真实的平凡人生。
01
康辉大胆的转变,似乎和少年时代脱不了干系。
小时候,他就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更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不管父母老师说什么都点头称是。
但康辉却不是真正意义上听话的孩子,因为他心里总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成绩优异,却又不是样样都去争第一。
“就拿单科来说,都能拿第一?我做不到,但是每一科都努力,达到及格,及格之后呢再往上一点,最后呢可能平均分算,我在那个成绩单上还能往前靠一点。”
明明数理化成绩更好,在那个年代也推崇学理科,才有好饭碗,可康辉却放弃了省重点高中,选择了偏重文科的师大附中。
高考时,他的分数线高出重点院校线很多,却因为个人的爱好,执意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
该坚持的时候,决不妥协。
几十年过去,康辉的性子还是没变。
面对新媒体的兴起,他不再固守陈旧,而是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他和团队一起想着法子,用更多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看《新闻联播》。
于是就有了《主播说联播》、《康辉咬文嚼字》、《康撒小剧场》、《康辉vlog》等一系列爆款。
从电视机前,真正走入大众的生活中,康辉是开心的。
掌声和拥戴蜂拥而至时,康辉却很警惕。
“因为这是给一个团队完成的一个工作,都套在自己身上的话,它也会变成你的枷锁。”
康辉徐徐道来一个让他保持清醒的故事:
“总想起古罗马的时候,恺撒每一次征战成功回来,万众欢呼的时候,总有个人在他耳边讲:这都是过眼烟云,这都是过眼烟云。其实是在提醒他你不要沉溺在现在你感受到的这样一种关注、热度当中,你还是要想到,未来你要做什么,未来你要怎么样把你做的事情,像过去一样做得更好。”
他从不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是日复一日,对自己高要求、严标准。
面对光环,他也足够冷静,说那是团队共同的成就。
康辉的谦逊,让他没有机会去叛逆。
时间总是在印证,每一次他从心且高标准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02
看起来,康辉的前半生一直顺风顺水。
他承认,进入这一行可能需要天分,但能继续走下去,努力最重要。
“我从小就是一个各方面很普通的孩子,没有耀目的外表,也没有过人的天分,有的只是不甘于人后的那一点好强。”
他好强。
强在能够克服自己普通话发音基础薄弱的问题,大学时日复一日进行机械式的训练,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强在他最长曾连续工作20个小时,年年都会许下“多一点的时间去休个假”的愿望,但总是落空。
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延续到现在,丝毫不减。
拍摄一支几分钟的vlog,他会请教很多年轻同事,花上三个小时才完成。
为了保证直播能万无一失,他在备稿时还会去吸氧,让专业、心理、体力,都能状态最佳。
选择重要吗?重要。
更重要的,是选择热爱的,并努力热爱下去。
“关于这份热爱,在二十几年的工作当中,不是没想过放弃,当你越来越认识到这个职业的价值,这个爱是在不断积累的,让我放弃我会有深深的不舍。
这份热爱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身上有那份责任。”
2008年,是让他对职业有更深认识的一年。
那是中国经历了最悲痛的一年,而且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一年。
康辉和同事们,在报道汶川地震灾后的重建,在报道北京奥运会,那也是被誉为无与伦比的一届奥运会。
他激动地说:
“我通过我的工作,我更加能够体会和认识到,当一个大的灾难或者坎坷出现的时候,中国人是怎么样可以做到团结一心,走过这种困难和坎坷。”
康辉这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摄像机背后,人们的所思所想,是如此的贴切。
“那一刻职业的满足感是无上的。”
在绝大部分人看来,康辉能把热爱的事业,坚持那么多年也不放弃,还做到如此极致,这本身就是不平凡的。
但康辉本人,却不这么看。
“我老觉得平凡是一种客观存在,很多人的人生可能就是平平凡凡,但是平庸呢,我觉得就是主观上你的选择。
我就是希望在我的人生当中,我不一定真的去获得所谓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我希望自己有一点目标,有一点追求,有一点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的过程。
而不是随遇而安,只是让日子每一天每一天就这么过,只要你有目标,你努力了你奋斗了,不管结果如何,你的人生都不平庸。”
接纳平凡,不甘平庸,才是康辉的人生哲学。
天分加上努力,才是他迎接瞬息万变时代的生存法则。
03
康辉被誉为“播神”的时候,他是惶恐的。
有段时间,“央视主播失误集锦”在网上疯传,康辉和办公室的同事也凑到一起看,一边看一边大笑不止。
但是笑过之后,他也担心自己会出错,会出现在集锦的下一季中。
他在自己的新书《平均分》里,讲述了自己迄今出现过最大的失误。
那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10个半小时后,康辉接班张羽继续直播,从凌晨1点持续到凌晨4点。
期间他一直在不停地播报灾区传回的最新消息,当播到一组外国领导人向我国发来的慰问电时,康辉把“慰问电”说成了“贺电”。
康辉说着当时的第一感受:
“这两个字脱口而出的一瞬间,我眼前如一道霹雳闪现,紧跟着冷汗涔涔而下, 凌晨时分那难免的困倦一扫而光。”
尽管他急忙纠正过来了,但直播结束后,他一直都很懊悔这样低级的失误发生,也预想着最坏的结果。
但那一次,观众纷纷对他的失误表示理解,还有网友希望他不要因此受处分。
观众越是宽容,他对自己今后的标准,就越是严苛。
有一次,播报新闻时,他的鼻炎犯了,在直播时鼻涕流了出来。
擦还是不擦?似乎都不太稳妥。
但康辉还是没有擦,因为这个动作一旦做了,就直接打破了播出的正常状态。
经历了这次的“鼻涕门”,康辉开始意识到:
“做这个职业,身体不仅是本钱,身体本身就是工具,调整不好自己的身体,就等同于不敬业。”
知道了这个故事,我才真正明白,直播前吸氧,对于康辉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他对观众的敬意,和对这份职业的至高崇尚。
不容亵渎,不容有误。
04
和康辉同样拥有这份敬意和崇尚的,还有他的妻子,刘雅洁。
康辉告诉我们:“某种意义上讲,她是对我最苛刻的一个观众。”
有时候录完节目,他自己不敢看,但妻子期期不落,看完后,还要列出几条意见,告诉康辉应该从哪儿提高。
“她也是我每次能达到这样一个高标准的重要原因。”
就是这样一句话,却藏着他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慕。
康辉和妻子是同行,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多波澜和惊喜,更多的是岁月静好,安安静静地度过每一天。
两人养了3只猫,这些小生命的到来,让康辉更加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柔情。
“家庭确实是一个港湾,你所有的这些疲惫啊,焦虑啊,你都可以在这里休息。同时我觉得家庭也是土地,它会不断给你提供这种养分,让你能够休养生息,继续生长。”
他不禁感慨:“如果一段婚姻、一个家庭能够永远静好的话,那是多么幸福。”
问及康辉,如果生命能重来,他还有什么想改变的?
他沉默着深思了一会,反问道:
“人生有重来的机会吗?”
接着他又畅想了一下,说出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想能不能,真的有一天,所有那些折磨人的疾病,可以消失。让人们不需要经过那么多痛苦,哪怕他要离开。”
康辉的父亲生前患癌,母亲患有尿毒症,治疗的过程都十分漫长而痛苦。
他至今觉得,在自己的人生中,得最低分的领域是对待亲人。
“我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我对待我的亲人,真的给予他们的都太少了。我父母,他们每个人离开的时候,我都没有在床前。”
在写给母亲的祭文中,他提到,他的父母亲都有着想要抱孙子的心愿,后来越来越少提,只能接受事实。
康辉说:
“如果能重来,我想我一定会早早遂她的心愿。”
他无比懊悔,但好在他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父母传承给他的最宝贵的东西。
“他们给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句话:这辈子你就靠你的本事吃饭。”
他靠着家庭给他的滋养,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最终长成了父母希望他达成的样子。
这也不失为一种传承,弥补了康辉心中的遗憾。
05
康辉把自己遇到的波折,央视工作的爱与痛,以及对父母、妻子的细腻情感等等,一一写进自传《平均分》里。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事业没有最低分,生活没有最高分。
对自己而言,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又是该妥协的?
康辉说,他也给不出人生的标准答案。
他也有痛苦和悲伤,有失落和绝望,有疑惑和悔恨;但同时,他也有快乐和柔软,有希望和目标,有坚持和守候。
把接下来的人生,做到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去努力,拿到更高一点的平均分,才是正解。
但求每个人的人生答案,即使不是最正确的,也能落笔无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0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