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广东云浮的这个学霸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广东云浮的这个学霸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走过很多地方的人,经常会被人这样问。

还真不好答,走过的地方,往往是各有各的好,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不过,每个人对旅行都还是有偏好的,像我,对于风景固然喜欢,但更关心的是人文,我的专注点,在于“文化旅游”。

文化,如同活水,会让一个地方“活”起来,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2月13日,云浮悦塘村,就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

这个村子,不算很大,但是历史悠久,已经存在了八百多年。

如果单只是古老,这样的村子我也见多了,悦塘村不仅古老,还很新潮。

是一种奇妙的新旧交融。

在村口,看到有位老婆婆在给一辆新车“开光”,很隆重的仪式:鞭炮声中,用柚子叶水绕一圈,洒到车上,车上摆有供品。

我过去问这是在做什么。

老婆婆说,做了这个仪式,开车的人就平平安安。

这种祈福,不觉得迷信,只觉得让人心里安宁。

被祝福的车,是个插曲。

其实一进村子,先被图书馆吸引。看上去就有不少年头的大树下,挂着“荔园书趣”的牌子,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还真不是作样子,里面是正儿八经的图书室。我看了看架上摆的书,并不是农村常见的“故事会”之类,不少书是真有内涵。书记说,学生们放了学,也喜欢到这里来。村民们也乐意来这边喝茶聊天,说气氛好。

这是个有文化的村子。而且,不能完全说是新文化,是有传承的。

我自幼长于农村,对农村有很深的情感,旅行中也走过不少村落,不客气地说,很多村子的审美,朴实是真的,但也流于简陋,属于土味审美。

悦塘村,有种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

是农村不错,但更像是诗里歌里反复吟咏的田园。

不是大红大绿浓墨重彩,是江南水墨一般的岭南。

走在村子里,带着年代感的砖墙,斜斜伸出几竿修竹,如同陶渊明的诗句。又令人油然想起东坡先生的句子“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此地有竹,而且是不落俗套的竹。

缓步而行,小桥流水间,迎面粉壁上,一大幅水墨山水,诗意盎然,让人感觉仿佛可以走进去。

深深巷弄,虚虚实实,是不着痕迹的美,不张扬,但温厚的岁月,就在眼前铺展开来。

但村子并不是一味清冷,繁花盛开,临水绽放,热热闹闹。

柠檬在树上挂了果,不用手捏,都觉得可以闻到香气。

有些村落,的确很美,但寂寂无人,花草也多半枯萎,一看就是少人打理,悦塘村则是处处生机。

村里到处都很干净,这在农村也是难得,通常,村子里往往弥漫着农肥的味道,杂花生树,有野趣但也较乱。

悦塘村一切都井井有条。

大城市里的人们普遍苦于垃圾分类,因为复杂,而悦塘村的垃圾分类搞得有声有色,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垃圾桶,路边不见脏物。

我对可换购垃圾很好奇,伍支书解释说,村里鼓励村民把一些可回收的垃圾放进可换购垃圾桶里,会有专人来收,按种类、重量进行回购,折成积分,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换成实物,所以,村民很踊跃地参与。

我惊讶了:“这也行?”

还真行。

垃圾分类,真不能纯靠积极性,要有约束,有奖励。

对于工作进展和成果,村头有布告栏,都公告出来。

村里还有清洁公约,号召村民一起遵守,打造干净美丽家园。

措施很得力,于是,就有了一个如在画中的村落。

悠久的历史,并不只是“此村已经存在800多年”这么简单,这个村子里,涌现过很多人才。

村子的slogan是“千年古村、翰墨悦塘”,倒真不夸张,(千年的说法和800多年的说法略有点矛盾,算是四舍五入?)

村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对于历史上出过的人才,有张贴功名榜,这可真是全村的骄傲。

不只是有骄人的历史成绩,现代的悦塘书,也是培养出不少大学生,而且不少都是名校。

说起这个,伍支书憨厚的脸上满是自豪:

“村里出的大学生,人名能列满满的四页纸呢!”

通常来说,一个村子里出一两名大学生,都会有“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荣耀感,何况是这么多呢?所以,伍支书的自豪也是其来有自。

我们也参观了村里人才的摇篮:一所在祠堂里的学校。

据伍支书说,村里出去的大学生们,有很多人都是在这里上的小学。

我们去的时候,学生们正在上课,老师用粤语教英文课,让我这个北方人颇感新奇。

祠堂是古老的建筑,非常美。灰黑的质地,檐头的雕塑很精美。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也是一种熏陶。

下课铃响,学生们从教室里涌出来,天真烂漫,有人一起做游戏,有人在操场上盯着我们同行的大V天意人心放飞无人机,无人机低空掠过时,他们一片欢呼。

我要给他们拍照,他们和我捉迷藏,在我按下快门时,飞奔而去,和我比赛速度。

欢声笑语。

都说最幸福是童年时光,在他们身上,这句话得到充分的验证。

我注意到他们虽然是农村孩子,但是衣着光鲜亮丽,甚至可以说很潮。他们健康、活泼,脸上洋溢笑容。

现在学校里有一百多位学生,十多位老师。校长姓黄,在这里七年了,盛赞村里重视教育。教英语课的就是他。

他说伍支书劝说村人集资成立教育基金,奖励优秀学子和老师。

壮哉少年,仿佛春天的花朵。

伟哉师长,是他们托起未来。

在交流中知道,孩子们的父母,普遍在周围镇上打工,白天外出,晚上回家,所以孩子们并非留守儿童。村里学风盛,又有千年文化传承,所以家长重视教育,学生也好学知礼。村里的功名录、笃学园,对学生们来说,日日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黄校长开心地说,学生们的学习都不用操心,乖得很。

相比城里背着重重书包、脸上鲜有笑容的孩子们,反而是在悦塘村的孩子们脸上,我看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属于这个年龄的乐趣。他们既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生长,又接受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爱学习、学习好,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很多新农村,太过整齐,但整齐的过分,就失去个性。有些村子,人气不旺,看上去仿佛摆设,而悦塘村,就是我特别喜欢的新农村类型,既保留了千年古村的传统风貌,又有非常现代化的气息,活力十足,可以说是把古典和现代圆满融合的典范。

一个村子,如果单只富裕,其实不足为奇,但如果有很多学霸,那才珍贵。

我很喜欢这个村子的审美和文化气质,希望有更多的村子,能够像悦塘这样,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889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