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岁的王一梅进入了大连体校,但那时她练的不是排球,而是游泳,一练就是整整四年。1998年,10岁的王一梅被辽宁省体校游泳队教练岳越选中,就这样,大梅阴差阳错的从大连来到了沈阳。
1999年,11岁的大梅在这一年,身高猛速增长,当时辽宁省体校女排教练认为王一梅是一个打排球的苗子,宁教练则专程跟大梅父母以及游泳教练商谈,让大梅改打排球。也正是这个决定,彻彻底底改变了大梅的人生轨迹。2000年,王一梅顺利进入辽宁省少年女排,当时她的教练就是提拔她的宁东春。2002年,王一梅进入辽宁省青年女排,也是在那一年,因其优异的表现,大梅入选了辽宁女排一队,短短三年的时间,王一梅完成了三级跳跃。2003年,王一梅入选国家青年女排,并在那一年,随队获得世青赛亚军,而15岁的大梅则获得了人生第一个MVP 。
2004年,王一梅顺利入选国家队,并随队出征瑞士女排精英赛,为新的奥运周期选拔人才,做好准备。2006年,这一年,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难以接受的,世锦赛仅获第五,输了很多不该输的球。但是这一年,却是王一梅辉煌的起点, 整个世锦赛的表现都堪称惊艳,其优异表现,让不少国外媒体都将大梅看作“第二个郎平” 。
2007年,为了减轻体重对起跳带来的压力,让自己场上速度更加灵活,王一梅展开“地狱式”的减肥,20天减掉20斤,短短两个月,瘦了36斤,就在王一梅终于把体重降到100公斤以下时,她却意外地扭伤了脚踝,她也因此而休战半年,直到10月才复出 。
而对于最让他头疼的队员,陈忠和笑着说“王一梅最让我头疼,花的心思最多,我真的是操透了心,一方面要让她减体重,另一方面她又出现了脚腕骨折,她也是很苦,当时控制饮食,连菜里的油都要挤出来,经常是我就偷偷给他夹菜,医生还在一旁说不行,因为我想的是还是营养要跟上,鱼啊肉啊,有时候我就夹给她吃,但是她还是意志力不够。有一次她妈妈也是跟我们在一起, 说你打她骂她都可以,我就当着她妈妈的面对她说,你练不好我就揍你。当时没有多少人认为她行,都认为她体重太大,根本练不了,当时我就说,我非把她弄起来不可。”而对于王一梅,陈忠和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在世锦赛和奥运会,她真的发挥很棒,相当出色,如果没有这个大主攻,中国女排真的是太难了。”
时间来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作为卫冕冠军,又是东道主,国女排中的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压力,这其中就包括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王一梅。而在整个奥运会的比赛中,大梅的表现让人赞叹有加,每场比赛都成为中国队得分最多的队员,在得分榜上,以总得分120分名列第二,在与日本队的小组赛中,在3:12落后的危急情况下,王一梅一人的重扣和拦网连续夺得6分,为战胜日本队立下汗马功劳,而也是这一次的惊艳表现,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胖嘟嘟的姑娘,亲切地称之为“大梅” 。
2009年,新一届中国女排成立,王一梅毫无疑问入选了新一期的国家队。但是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王一梅这次是以接应二传的身份入选,这一次的转型并不成功,王一梅因此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在意大利邀请赛上,中国女排连续负于日本,让王一梅濒临奔溃边缘,默默的在场边哭了起来。那一年,对于中国女排来说,对于王一梅来说,每一天,都格外漫长,都格外寒冷 。
2010年,王一梅重回主攻位置,但是这一次的回归并不容易。在年初,因为自身状态问题,王一梅渐渐失去主力位置,7月份的总统杯,因为腰伤和体重增长,王一梅连12人大名单都没有入选,而在八月的大奖赛,王一梅依旧状态不佳,几次首发,几次中途被换下 ,似乎中国女排这个集体离王一梅渐行渐远了。
这样痛苦不堪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大奖赛比赛中段终于宣告了结束,在对阵荷兰的一场比赛中,在全场观众的欢呼中,大梅登场,一人独得22分,强势回归,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而阴云还是笼罩在天空中。那一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发挥不佳 ,仅获第十,创历史最差战绩。带着质疑和举国上下的唾骂中,中国女排低调回国,开始备战广州亚运会,而这次亚运会,中国女排必须要赢,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再输,当时的中国女排会经历什么。好在中国女排顶住了巨大压力,最终获得冠军,赛后,王一梅哭成了一个泪人,压力和不甘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对于这个痛苦不堪的2010年,中国女排队长魏秋月用了六个字来形容“连着皮,撕着肉”,这其中包括中国女排,也包括王一梅。
2011年,王一梅蓄力出发,在这一年,中国女排得到了短暂的温存,大梅也是连续获得大奖赛香港站MVP、亚锦赛MVP,而在那一年最重要的世界杯中,赛前不被看好的中国女排,异军突起,最终获得第三,第一时间进入了奥运会。那一刻,大梅哭了,因为这几年,对于大梅来说,真的太难了,从巅峰落到低谷,再慢慢回升,从主力落到替补,甚至是连大名单都没有进,再到成为主力。这一路,谈何容易,还好终于还是走到了这里,在满怀希望中,大梅和中国女排一起走入到了不同寻常的2012年。
2012年,四年一度的伦敦奥运会即将打响,而在抵达伦敦的第二天,训练场上,因为迟迟找不到状态,加上伤病一直反复,大梅再也忍不住了,坐在场边默默哭了起来,因为她知道这个奥运会对于她来说有多么重要,也许就是最后一届了,也许就再也没机会了。最终,中国女排在1/4决赛遗憾负于日本,无缘四强。赛后,王一梅显得格外沉默,眼圈发红,默默流泪,那是她的四年青春啊,那是她期待了太久的奥运会啊,这四年,她背负了多少,克服了多少,留了多少泪,有多苦,有多累,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以这样的结局,对于大梅来说,未免显得太过于残酷 。而在整个奥运会的比赛中,王一梅一直都是带着伤病上场,一直都没有放弃,有时候都疼到不行了,也仍然要在球场上,战斗到最后一刻。在挣扎和无休止的煎熬中,在完整而不完美中,在遗憾和痛苦中,在泪水和质疑中,王一梅度过了这个不同寻常的这四年。
2013年,郎平重掌国家队教鞭,新一届的中国女排成立,王一梅顺利入选了郎家军第一期大名单,并作为主力球员培养。但是一切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理所当然,因为朱婷的横空出世,状态下滑且伤病缠身的王一梅,显然与现在的中国女排显得格格不入, 也是在这一年后,王一梅彻底退出了国家队。在说到年轻队员朱婷的表现时,王一梅表示:“这是第一次跟她一起打比赛,她还是打球很有霸气,个人能力很强,弹跳扣球的点都很强,我觉得她是个很不错的主攻。每个人特点不一样,她的各方面条件都高于我很多,点高,弹跳好,希望她以后可以变的很好。”
而谈起郎导,王一梅则这样说:“对于郎导,我只有尊敬,因为她是很传奇的教练,很幸运,我能成为她的弟子,也是很遗憾,相处的时间太短了。还是很感谢郎导,在国家队的那一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她会经常鼓励我,但是我自己还是没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2014年没有进入大名单,外界都很惊讶,其实我自己真的没有多失望,因为我对自己有很清楚的认识,确实是和其他队员存在差距,其实很坦然,因为也是年龄大了,伤病也是很多,是时候要说再见了。”
离开国家队后,大梅并没有终止自己的排球之路,先后前往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启了海外征战,而也是在这几年,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引来了又一次辉煌,世界杯、奥运会两度获得冠军,曾经的队友魏秋月、惠若琪、徐云丽等也引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挥,而大梅缺没能等来这一切。现在,已经30岁的大梅仍在坚持,甚至在今年多了一个身份——俱乐部高层管理者,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最一开始的横空出世,受到众多人的追捧,到后来因其状态下滑,发挥不佳,受到世人的质疑和否定,冷热交替,纵横交错,2004年进入国家队,2013年退出国家队,九年的国家队生涯,最终还是未能获得一个三大赛冠军,未免有些太遗憾,在自己最好的时候,遇上了黄金一代的末期,在自己逐渐成熟的伦敦周期, 遇上了国家队动荡不安,起伏不定,在自己职业生涯后期,遇上了国家队最辉煌的时刻,自己又因其状态下滑,未能继续征战,在很多媒体报道中,再一次提到“王一梅”,特意用了“悲情”两个字。也许有时候真的是命运,也许有时候真的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注定了王一梅其运动生涯注定充满坎坷,注定是充满遗憾,充满悲情,曾经的万人追捧,光鲜亮丽,再到如今被各界人士质疑,无人问津,这其中落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