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视大火的《主持人大赛》节目上,董卿再次凭她的敏捷的思维、舌绽莲花的语言圈粉无数,让粉丝们仰慕。在羡慕之余,人们心中难免有此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将她培育得如此优秀?”
接受媒体的采访,董卿将成长经历分享给大家:她非常感谢自己的父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一直充当着“虎爸”的角色,对她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从小,董卿不像其他孩子可以睡懒觉撒娇,而是每天要坚持晨跑一千米,背诵古诗文。这这个过程,还伴随着父亲的“全程监督”。
董卿坦言,她也曾不理解父亲,但是现在她最感激的便是父亲,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逼孩子成长,是一种成全
在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这档综艺节目中,刘宪华凭着自己过硬的琴技,备受国内第一位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吕思清老师的认可。吕思清夸刘宪华“很有音乐才华,非常优秀” 。
节目上,刘宪华和小提琴家吕思清老师完美合奏一曲《梁祝》后,Angelababy问刘宪华:“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Angelababy继续问道:“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刘宪华说:“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Angelababy追问:“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刘宪华给出的答案是,“非常非常感谢。”
如果刘宪华的父母不逼他学习小提琴,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和刘宪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迅,他小时候也学过小提琴,却没有坚持下来。
节目中,王迅遗憾地感叹道,自己特别后悔没有坚持学拉小提琴,否则现在也会多一项技能。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长大后开始责备父母:你为什么当初没逼我?
有的时候,作为父母,必须要替孩子做正确的决定,逼他们一把,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朱一龙,作为实力派+流量明星等多重优点于一身的新生代偶像,他的成就与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拿弹琴来说,为了让他学习好钢琴,母亲一直以来扮演着严母的角色。在学习钢琴之初,他那年龄还小,也跟普通小男生一样调皮捣蛋。每次当他想偷懒,不学习的时候,母亲就会打他。许多时候母亲会直接在他身后看着他练琴,一偷懒就打。
在母亲的督促下,朱一龙变的变来越优秀。
2019年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元旦晚会中,他穿着一身白色衣服,自弹自唱《男孩》,歌声动听,惹人沉醉,成为了整场晚会里“闪亮的星”。
不曲解快乐教育,不让孩子后悔
而与严苛相反的教育方式,则是近些年害怕孩子受苦的“快乐教育”。许多父母将“快乐教育”曲解成“孩子快乐就行”,最后开始后悔。
2019年湖南卫视节目《我是歌手》的“歌王冲刺夜”中,刘欢如愿拿到了冠军,在音乐颇有建树的他,每每谈到自己的女儿刘一丝,都不免流露出一丝丝的可惜。
他说:“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有点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有时候还会给我们挑刺”。
刘一丝小时候也喜欢弹琴,但是不喜欢练琴,而崇尚快乐教育的刘欢及其妻子就没坚持让孩子练琴,所以才会出现刘欢每次谈到女儿时,总有惋惜之意。
刘欢只是众多家长中的代表,怕孩子不快乐,所以就不逼孩子一把。
而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是如此。
孩子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父母需要在后面助力一把,督促孩子继续学习,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
只有当孩子足够优秀时,才能拥有更多选择权,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没有谁的出色是天生的,即使是天才,那也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
在《刻意练习》中,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结果发现,许多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快乐教育”为的是让孩子获得更深层次的快乐,而不是任由孩子的发展。在最关键的时候,父母“助力”孩子做出关键的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