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小包总”怒斥儿子被骂上热搜:想毁掉一个孩子,这样做就够了

“小包总”怒斥儿子被骂上热搜:想毁掉一个孩子,这样做就够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19年只剩最后5天了;曾经的国民综艺《爸爸去哪儿》也播到了第6季,改名叫《一起出发吧》。

因为节目改成了境外播,我一直没注意。前两天一个搞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强烈建议我看一下。

“就《欢乐颂》里的小包总你知道吗,我感觉他儿子快被他毁了,你赶紧看看。”

作为视娃如命,觉得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老母亲,我的天线噔地一下就竖起来了。

有人敢毁我们的娃?打他!

结果,三集节目刷下来,想冲进屏幕打杨烁的欲望,基本把我憋出工伤了。


“油腻小包总”,带娃引吐槽。

在节目里,杨烁教育儿子杨雨辰的样子,实在是让一般人难以接受。

隔着屏幕都觉得自己被凶了。

杨雨辰从车头的地方走出来,杨烁直接就开始批评:

“我从哪边走的,走回去。”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杨雨辰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吧?

满脸委屈的样子刚刚重新走过来,杨烁就开始劈头盖脸的说:

“衣服能挽好吗?”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杨雨辰刚准备整理一下衣服,杨烁又又又开始批评了:

“所有人都等着你的,快点!”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杨烁不断指责、否定杨雨辰的行为,也不好好说话,他就好像将军一样,只管“下指令”。

就算是面对美景,想拍张合影,杨烁的问法也是:

“拍还是不拍,我不想和你拍。”

“拍不拍?”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杨雨辰委屈巴巴挤出一个“拍”字之后,看看这表情~

孩子和爸爸出来玩,一点儿都不高兴啊。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全都是指令式的话语,就算是“严父”,也不是这么个“严”法啊!

冷嘲热讽地责怪,杨烁这样对待儿子杨雨辰,可能是感觉自己特别“霸气”,特别“酷”?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提醒他们选择的5号房子路途最远、海拔最高,爸爸可以抱一下孩子。

杨烁:

“我不管,他自己选的,他自己承担。”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虽说这没什么问题,自己选的自己承担。但你也别步子那么快吧?

嫌孩子跟不上,你还要吓孩子,让孩子跑回村口再走回来?

这是高海拔的地方诶!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而且小孩子走路本身就是稍微慢一些的,这看上去不是严格而已了,简直是对自己的孩子有恶意???

凶就算了,还要在路上指着自己本来想选的房子说:

“这不就是我要选的吗?你要选五号,棒棒的。”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这样的冷嘲热讽不是一次而已。

父子俩终于走到路途遥远的5号房之后,面对美景,杨烁问杨雨辰美不美,值不值得。

杨雨辰都点头说是。

然后杨烁来了一句:

“那你再跑更远点,更值得”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我的妈呀?什么仇什么怨要这样子对自己的儿子?

孩子已经被你说的大气儿都不敢出了,你还在干嘛?

一点都不顾孩子的感受。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这还不算完,杨烁接着还要问:

“下次你选几号?”

孩子说一号。

然后杨烁还要再一次补刀!

“下次一号在最远。”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明明下次什么样自己都不知道,干嘛要这样子恶心自己儿子?

杨雨辰说什么都被自己爸爸否定+责怪+嘲讽,孩子不哭真的是坚强了好嘛!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选的房子路途远、海拔高,就好像一无是处了?就有了一个借口无限责怪孩子?

怪不得很多人看了之后对杨烁粉转黑了,简直就是失败教育的典范……

这个7岁的小男孩,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不敢表现出任何孩子的本性,然而,当父亲不在身边,他却是一个温暖,善良,懂礼貌,让人感到暖心的发光小天使。

身旁的小妹妹对盆里的乌龟充满好奇,想要去触碰乌龟的眼睛的时候,雨辰温柔地告诉妹妹,不要去伤害小乌龟的眼睛。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当妹妹告诉他自己口渴的时候,他主动照顾妹妹,帮小女孩把水倒好。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当人堆里的饺子在一旁想着爸爸,没有人去照顾她的情绪时候,细腻的小雨辰却注意到了这一幕,他走过去安抚饺子,完全是个有责任感的大哥哥模样。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拥有如此多的宝贵品质的好孩子,在父亲这里却得不到一句肯定。

而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作为一个父亲,杨烁却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深信不疑,他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打击式教育,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对儿子就得严厉教育。 ”男人肩上的担子就是比别人要重。”

这样的言论,不知道是真的代表了杨烁自己的教育观,还是他通过这个节目变相打给自己的一束高光。

图片来源《一起出发吧》

尽管在今天凌晨,杨烁迫于大众的压力,在妻子的微博下就自己极端的教育方式向众网友道了歉,但网友们对伪挫折教育的讨论依旧没有停息。



求求各位父母停止“伪挫折式教育”吧。

曾几何时,杨烁的这一套“让孩子在吃苦中学会成长,为其创造逆境以变得更强大”的伪挫折式教育理念,成为无数中国父母迷信的教育方式。

这些父母将对孩子的严厉看作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将本应柔和的引导变成毫无感情的打压。

去年,一档“天台告白”的亲子节目,揭示了家长们坚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否定式教育的原因:怕表扬让孩子骄傲。

在节目里,小女孩袁璟颐站上天台指责妈妈与她的日常对话永远围绕着“别人家的孩子”展开。她与妈妈对话中,出镜率最高的,是自己的闺蜜学霸。

自己考试没考好,就被揪着落后学科不放;可自己的优点、强项却从来被无视,没有鼓励和赞赏。

图片来源《少年说》

面对女儿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妈妈却依然掰着手指列举女儿身上的不足之处,并表示自己一直打击孩子是怕表扬会让她“有点飘”。

图片来源《少年说》

看样子,即使孩子跟母亲大声喊出来自己不喜欢打击式的沟通方式,也难以改变这位虎妈的教育观念。

图片来源《少年说》

听到这里,小编真的很累,我也相信,感到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被伪挫折教育折磨过的人。

图片来源《少年说》

为什么父母不能将自己的爱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表达?

而是要用这种自以为是的严厉,让孩子丧失自信,内心变得焦虑而敏感呢?

无独有偶,在国内的另一档综艺《四大名助》中,一位虎妈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变得更优秀,给她制造了“挫折教育”,而女儿对她教育方式的反应,让人听后,在对其母感到愤怒的同时,又对这个女儿感到心疼。

这位虎妈在节目中向观众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将自己10岁的女儿,带去大沙漠里“历练”三天两夜,出发前,她还嘱咐自己的弟弟要“狠狠地虐她”。

图片来源《四大名助》

幸运的是,女儿最后平安地从沙漠中回来,但女儿的内心世界却发生了巨大改变,她哭着对妈妈说:

今后,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永远不会因为那三天两夜的痛苦变得坚强,我只会记得你是怎么虐待我的。

这种应该被抛弃的伪挫折教育,一次又一次地向大众证明,父母以为对孩子意志力有磨炼作用的教育方式,都在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没有安全感。

小女孩对妈妈说的这番话,难道不正是伪挫折教育血淋淋的教训吗?

让我们再回到挫折本身,其实,生活本身已经够磨砺人的了,“虎爸虎妈”们若还以挫折教育的名义来对孩子雪上加霜,这不是适得其反吗!

挫折不用“制造”,生活里处处都是。

那如果不能让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在温室里一帆风顺地长大就会好么?

放心,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真正一帆风顺地长大,孩子从很小起,生活里已经处处都是挫折,根本不需要我们来刻意“制造”。

记得小莉妈妈曾经在公众号里分享过她自己的一段故事:

最近我家8岁的小拍就因为iPad,遇到了大挫折。我规定每天只能玩半小时iPad,但她常常没法控制住自己,我和拍爸正在想办法帮她一起解决这个难题。

而老二8个月大的宁宁同样也在经历挫折,她这段爱爬着玩球,但球很容易就滚进了沙发底下,她拿不出来,急得哇哇哭。

帮她够了几次球后,再掉进沙发底她就不哭了。因为她明白了球还在,没有真的消失,而且妈妈会帮她拿出来。

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才叫挫折,对孩子来说,许多我们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挫折,他们时常都在经历着。


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经历这些日常的挫折时,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漠视和打压,用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孩子,并且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方案,孩子才会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它是可以战胜的。

让孩子从小懂得用正面的思维去面对挫折,这才是培养抗挫折能力的起点。

爱,是比人为制造挫折更好的教育方式。

之前,抖音上有一段郑州爸爸的视频爆红。

他的女儿是班上的体育委员,按照老师要求,她把不达标的同学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班主任。但是这引起了部分同学的不满:

“(同学)补习的时候骂孩子,听她说在操场上也骂,还堵大门,联系别的班孩子去堵截孩子骂她。那天晚上,有人在qq上(语言)攻击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女儿觉得委屈,坐在公交车上一直到了终点站也不愿意下车。

当父亲接到电话赶过来的时候,女儿正在哭。

孩子犯错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

父母怒其不争地打骂?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孩子很有可能再也不敢和爸爸妈妈说任何在外面受到的委屈。

面对放声痛哭的女儿,这位父亲说:

“只要好好学习,所有事情爸爸给你顶着,你忘了没有,犯了错,给爸爸说,爸爸给你解决。已经给老师打了电话,我叫他们家长都过来,天塌了爸爸给你顶着。”

这位父亲还说:

“犯错了,要知错,必须当面给人家解释,别人犯错,也必须给你道歉,也不要记恨他,要感谢他,因为事后成长了。”

一句“天塌下来,爸爸给你顶着呢!忘了没有?”,让网友们感动得泪奔!

面对生活中的委屈和挫折,孩子心里是很害怕的。但是这位爸爸却让孩子安心:回到家里,我就是安全的。

安全感对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样以后不管她遇到什么事,都不会钻牛角尖走极端。

《教育的选择》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孩子的逆商,不是天生就有,凭空而生的。

来自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和鼓舞,才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只有建立在安全感上的挫折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挫折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爱的教育。

当孩子生活在有温度的家里,他就能积攒更多的坚持下去的力量,遇到挫折后,很少会钻牛角尖,情绪复盘能力也更强。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爱和支持这身“铠甲”,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32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