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漫步趣味雨林

漫步趣味雨林

淅淅沥沥的小雨刷洗着空气里的尘埃,灰色的云朵时不时地遮挡着太阳,世界清新又凉爽,办公室里捂得发霉的我们想借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走出营地透透气,方为不辜负好时光。当然,在异国他乡,外出的第一要务是确保安全,我们选择了一条零风险的路线。

防晒霜、遮阳帽、雨伞,带齐装备我们就出发了,下了营地门口的大坡,迎面是壁画一样整整齐齐的挖方边坡,雨水将边坡上的浮土冲洗干净,露出土壤的真实容貌,红色、黄色、灰色、白色、褐色、黑色的土壤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煞是好看;还有那一字排开的跌水槽,像是攀上天空的阶梯,阶梯顶端停着一只呱呱叫的乌鸦,可是之前与狗儿吵架的那一只?

沿着清过荒的宽阔的土路往里走去,眼前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笔直着树干将小伞一样的树冠送入云霄的乔木,一直觉得乔木的样子很奇特,完全不同于伸出枝枝丫丫的普通树木,光秃秃的树干一个劲儿的傻长,只在顶端冒出一点点儿叶子,但是看看密密麻麻、竞相生长的雨林里的植物也就明白了,谁占领了制高点谁就能吸收到足够的阳光,竞争无处不在;

藤蔓缠绕着树干往上生长,树上开出了两种颜色的花儿,多年的休戚与共已经让它们分不清彼此,乔木给了藤蔓主心骨,藤蔓点缀了乔木的生活和梦想。漫长的岁月里,谁是谁的蒲苇?谁又是谁的磐石?

大树底下,绿色灌木的顶端变异出红色的叶子又幻化出白色的小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比人造艺术精彩多了;

清过荒的土地上零零散散地冒出了木薯的影子,不知是随性的村民随意的种植?还是雨水唤醒了遗落在地里的种子,独自成长?

匍匐在地上的那颗植物,不知要结个什么果,叶子上布满了昆虫啃噬的小孔,这边的蔬菜瓜果都是绿色原生态,远离了化学物质的污染;

还有落在地上的那个不知名的小果实,对称的两个凹陷加上果实蒂端的疤痕,构成了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像一只萌萌的小老鼠。

顺着宽阔的土路继续前行,爬上一个大上坡就到达了一个村子,应该是Nkolgoumou村吧。正在修建的房子前传来了非洲味十足的动感乐声,几个孩童在附近的水井旁边洗涤衣物,我问向我们热情打招呼的村民,“那里是在庆祝节日吗?如此热闹!”

“不,那是工地,我们在干活。”村民答。

散漫的喀国人优哉游哉的生活让我还有点儿羡慕,哪怕再忙碌也要给生活加点儿料,比如一边砌砖一边聆听欢快的音乐;再比如看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姿势优雅地吃着碗里简单的木薯糊糊、想象自己身穿西装置身高级餐厅享受美食的场景;还有那个黑人小伙子,戴着自认为帅气、别人觉得滑稽的圣诞帽,哼着歌儿欢快地侍弄着营地里的花花草草……对待生活,他们比我们更乐观、更热情。

村落周围遍布着一种树木,结满了红红的小果子,当地人喊它“栗子”,成熟之后是紫黑色的,可以生吃,也可以烤着吃,市里大街小巷的小烤摊上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我尝试过一次,去掉果皮和中间大大的果核,能吃的只是薄薄的一层果肉,味道有点儿苦,实在没觉出来美味,“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食物养一方胃”吧。

村里的孩子看到我们很是稀奇,一家五六个孩子,个头相差不大,忽的一下都从屋里跑出来,站在门口向我们张望,胆子大一点儿的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你好,Chinois”,我们回喊“Bonjour”,小家伙儿们笑的很开心,黝黑的脸庞上露出白白的牙齿。这边每家每户都有很多个孩子,采用 “散养”模式,像我们父辈那一代的童年。

沿着村道向营地返回,时不时地涌现几座建到一半就停建的小房子,青苔攀满空心砖砌筑的墙面,像是斑驳的断壁残垣。当地人的习惯是积攒一点儿钱就开始建房子,钱花完了就暂停,等再攒一部分钱接着建。建一层先住进去,之后接着建第二层、第三层……一所房子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才能建设完成。民众的思想如此,当地政府的观念也甚为相似,批一部分钱开建一个项目,项目进行到一半,钱用完了,政府继续找钱,找不到钱工程也就暂时搁浅了,很是随性。

高高耸立的信号塔直冲云霄,“致癌、致白血病、致头疼症……”发达国家对信号塔的危害争论不休甚至引起全民恐慌的时代,那信号塔静静地矗立在喀国雨林深处的农舍旁边,宁静而淡然。

一路返还,遇见了绿灯笼一样小巧玲珑的果实、铺铺展展一碰就羞涩的含羞草、绚灿怒放的太阳花……徜徉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里,心胸都开阔起来……不虚此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512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